正文 第82章 不走歪道,走正道(1 / 1)

做生意一步一步都是“連環套”,一步不妥,就會遭致大禍。“做生意還是從正路上去走最好”,這話是胡雪岩對古應春說的。

胡雪岩與龐二聯手銷洋莊,本來一切順利,不想龐二在上海絲行的檔手朱福年為了自己“做小貨”——也就是拿著東家的錢自己做生意,賺錢歸自己,蝕本歸本家——中飽私囊,從中搗鬼。為了收服朱福年,胡雪岩用了一計,他先給朱福年的戶頭中存入五千銀子並讓收款錢莊打一個收條,然後讓古應春找到朱福年,就說由於頭寸緊張,自己的絲急於脫手,願意以洋商開價的九五折賣給龐二,換句話說,也就是給朱福年五分的好處。這算是胡雪岩與朱福年之間的一樁“秘密交易”。不過,這筆“秘密交易”一定要透給龐二。

朱福年收下這五千銀子,也就入了一個陷阱:他如果敢於私吞這筆銀子,胡雪岩可以托人將此事透給龐二,朱福年必丟飯碗;如果他老老實實將這筆錢歸入絲行的賬上,有這一個五千兩銀子的收據在手,也可以說他借東家的勢力敲竹杠,吃裏扒外,這樣朱福年也要失去了龐二的信任,總之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胡雪岩的計策果然生效,朱福年不僅老實就範,並且退還了那五千銀子,而此時古應春也“存心不良”,另外打了一張收條給他,留下了原來存銀時錢莊開出的筆據原件,作為把柄。當古應春將此事告知胡雪岩時,胡雪岩對古應春說了一番話,胡雪岩說:“不必這樣了。一則龐二很講交情,必定有句話給我;二則朱福年也知道厲害了,何必敲他的飯碗。我們還是從正路上去走最好。”

從胡雪岩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胡雪岩所說的正路,有一層能按正常的方式、正當的渠道辦就不要用“歪”招、“怪”招的意思。從某種意義上說,胡雪岩製服朱福年的辦法,就是一種誘人落井、推人跳崖的十分陰狠的一招,確實有些歪門斜道的意味。在胡雪岩看來,這種招術,隻是萬不得已時的偶一為之,一旦轉入正常,也就不必如此了。言談之中可以看出,胡雪岩對於自己迫不得已製服朱福年的一招,從心裏是持否定態度的。

胡雪岩所謂做生意要從正路上走最好,還有一層意思,是指做生意不能違背大原則,什麼錢能賺,什麼錢不能賺,要分得清楚,不能一心隻想賺錢而不顧道義。

比如胡雪岩做生意並不怕冒險,他自己就說過,“不冒險的生意人人會做,如何能夠出頭?”有的時候他甚至主張,商人求利,刀頭上的血也要敢舔。但無論你如何冒險去刀頭舔血,都必須想停當了再去做。有的血可以去舔,有些就不能去舔。胡雪岩精於生財之道,他注重“做”招牌、“做”麵子、“做”場麵、“做”信用;廣羅人才,經營靠山;施財揚名,廣結人緣……這些措施,就是他的生財之道,而且也確實行之有效。比如他在創辦自己的藥店“胡慶餘堂”之初,策劃的那幾條措施:三伏酷熱之時向路人散丹施藥以助解暑,丹藥免費但丹藥小包裝上都必須印上“胡慶餘堂”四個字;正值朝廷花大力氣平定太平天國之際,“胡慶餘堂”開發並炮製大量避疫祛鬁和治療刀傷金創的膏丹丸散,廉價供應朝廷軍隊使用,用現代經營眼光來看,這些措施具有極好的擴大企業聲譽、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知名度、開拓商品市場、建立商事信用的作用。正是靠了這些措施,“胡慶餘堂”從開辦之初就站穩了腳跟,很快成為立足江浙、輻射全國的一流藥店,且曆數十年而不衰,而由“胡慶餘堂”建立起來的胡雪岩的聲望、影響所形成的潛在效益,對胡雪岩的其他的生意如錢莊、絲行、當鋪等的經營,也起到極好的作用。

不過,這裏的“道”,應該更是指取財於不違背良心,不損害道義的正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商道其實也就是人道。經商之道,首先是做人為人之道。一跤跌進錢眼裏,心中隻有錢而沒有人,為了錢坑蒙拐騙,傷天害理,便是奸商,奸商與奸詐無恥等值,這種人錢再多,也為人們所不齒。

也許正是懂得“道”的這一層含義,胡雪岩自己也特別注意盡可能從正道取財,例如他開藥店要求成藥的修合一定要貨真價實,決不能“說真方,賣假藥”,不能坑蒙拐騙;例如他與朋友合作,都是真誠相待,互利互惠,甚至寧願自己吃虧,也決不虧待朋友。這都能看出胡雪岩作為一個商人的人品。而且,胡雪岩經商從來不違背下麵幾條原則:

第一,可以為了錢“去刀頭上舔血”,但決不在朝廷律令明白規定不能走的道上賺黑錢;

第二,可以撿便宜賺錢,但決不去貪圖於別人不利的便宜,決不為了自己賺錢而去敲碎別人的飯碗;

第三,可以借助朋友的力量賺錢,但決不為了賺錢去做任何對不起朋友的事情;

第四,可以尋機取巧,但決不背信棄義靠坑蒙拐騙賺昧心錢;

第五,可以將如何賺錢放在日常所有事務之首,但該施財行善、擲金買樂時也決不吝嗇,決不做守財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