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牢騷滿腹不僅使人頹唐,而且導致危險——它在給猛獸發信號:獵物就在你鼻子底下哩。
我小時候和奶奶一起住在阿肯色州的斯坦斐,奶奶開著一處小店。每當有牢騷滿腹、喋喋不休而出名的顧客來到她老人家的小店時,她總是不管我在做什麼都會把我拉到身邊,神秘兮兮地說:“丫頭,來,進來!”當然我都是很聽話地進去。
奶奶就會問她的主顧:“今天怎麼樣啊,托瑪斯老弟?”
那人就會長歎一聲:“不怎麼樣。今天不怎麼樣,赫德森大姐。你看看,這夏天,這大熱天,我討厭它,噢,簡直是煩透了。它可把我折騰得夠嗆。我受不了這熱,真要命。”
奶奶抱著胳膊,淡漠地站著,低聲地嘟囔:“唔,嗯哼,嗯哼。”邊向我眨眨眼,確信這些抱怨嘮叨都灌到我耳朵裏去了。
再有一次,一個牢騷滿腹的人抱怨道:“犁地這活兒讓我煩透了。塵土飛揚真糟心,騾子也強脾氣不聽使喚,真是一點兒也不聽話,要命透了。我再也幹不下去了。我的腿腳,還有我的手,酸痛酸痛的,眼睛也迷了,鼻子也嗆了,我再也受不了!”
這時候奶奶還是抱著胳膊,淡淡地站著,咕噥道:“唔,嗯哼,嗯哼。”邊看著我,點點頭。這些牢騷滿腹的家夥一出店門,奶奶就把我叫到跟前,不厭其煩地對我說:“丫頭,每個夜晚都有一些人——不論是黑人還是白人,富人還是窮鬼——酣然入眠,但卻一睡不起。丫頭,看那些與世永訣的人,溫柔鄉中不覺暖和的被窩已成為冰冷的靈柩,羊毛毯已成為裹屍布,他們再也不可能為糟天氣或倔騾子去抱怨嘮叨上5分鍾或10分鍾了。記著,丫頭,牢騷太盛防,腸斷。要是你對什麼事不滿意,那就設法去改變它。如果改變不了,那就換種態度去對待,千萬不要抱怨嘮叨。”
據說人在一生中接受如此教育的機會不多。而奶奶在我剛到13歲的時候,就抓住每個這樣的機會來教育我。
一個人當然希望能夠通過人才市場的流動來尋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跳槽、換個工作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問題在於許多人換工作上了癮,驛動的心總也安定不下來。
“我對這個工作已沒有新鮮感了,怎麼也提不起勁來,我得換個工作。”小李這樣說,其實他半年前剛跳了槽。
小李本在機關工作,半年時間就覺著這種工作無聊透了,一眼就能望見30年後自己退休時什麼樣。於是他辭職下海,到一家廣告公司去打工。剛開始覺著挺新鮮,半年後這種新鮮勁就沒了,覺著沒意思,就去一家房地產公司做售樓先生。幹了半年又去電視台一家節目組打工。半年時間一過,他又沒了工作熱情,轉而應聘到一家網絡公司。3個月後,他對朋友說:他又不想幹了,想重新找份工作。
也許小李一直沒有找到適合自己才華、性格的工作,應該重新去尋找,也許他已陷入了一種跳槽的慣性中。
在這種慣性的驅使下,一個人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很難持續長久地幹下去,每過一段時間,當新工作的新鮮感消除後,他就提不起精神來,對日常工作的瑣碎重複、按部就班失去熱情和耐心,總幻想著另一份工作會更適合自己,更有吸引力,於是就開始新的尋找。在這種周而複始的惡性循環中,一事無成。
任何一種工作都不會像你想象的那樣完美,總免不了有瑣碎的機械性的日常事務,會消磨掉人的熱情。每一種工作、每一個領域也自有挑戰與樂趣,如果總是淺嚐輒止,在任何一種領域中都不能形成有效資源積累,隻能是把時間精力白白浪費掉而已。
改變不了它,那我總可以改變自己吧?生命如此寶貴短暫,何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