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10)(1 / 2)

我真希望伊迪絲姑媽也有林肯這種寬恕精神。她和法蘭克姑父住在一個抵押出去的農莊上。那裏土質很差,灌溉不良、收成又不好,所以他們的日子過得很緊,每分錢都要節省著用。可是,伊迪絲姑媽都喜歡買一些窗簾和其他小東西來裝飾家裏,為此她常向一家小雜貨鋪賒賬。法蘭克姑父很注重信譽,不願意欠債,所以他悄悄告訴雜貨店老板,不要再讓他妻子賒賬買東西。伊迪絲姑媽聽說後大發脾氣。這事至今差不多有50年了,她還在發脾氣。我曾經不止一次聽她說這件事。最後一次見到她時。她已經70多快80歲了。我對她說:“伊迪絲姑媽。法蘭克姑父這樣羞辱你確實不對。可是難道你不覺得,你已經埋怨了半個世紀了,這比他所做的事還要糟糕嗎?”(結果我這話說了還是等於白說。)

伊迪絲姑媽為她這些不快的記憶付也了昂貴的代價,付出了半個世紀自己內心的平靜。

富蘭克林小的時候,犯了一次70年來一直沒有忘記的錯誤。他七歲時看中了一支哨子。他興奮地跑進玩具店,把所有的零錢放在櫃台上,也不問價錢就把哨子買下了。70年後他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寫道:“後來,我跑口家,吹著這支哨子,在房間裏得意地轉著。”他的哥哥蛆姐發現他買哨子多付了錢,都來取笑他,“我懊惱得痛苦了一場。”

富蘭克林在這個教訓裏學到的道理非常簡單:“長大後,我見識了人類的許多行為,認識到,許多人買哨子都付出了大多的錢。簡而言之,我確信人類的苦難,相當一部分產生於他們對事物的價值做出了錯誤的估計,也就是,他們買哨子多付了錢。”

托爾斯泰娶了一個他非常鍾愛的女子,他們在一起非常快樂。可是,托爾斯泰的妻子天生嫉妒心很強。常常窺測他的行蹤,他們時常爭吵得不可開交。她甚至嫉妒自己親生的兒女,曾用槍把女兒的照片打了一個洞。她還在地板上打滾,拿著一瓶甲鴉片威脅說要自殺,嚇得她的孩子們躲在房間的角落裏直叫。

如果托爾斯泰跳起來、把家具砸爛,我倒不怪他,因為他有理由這樣生氣。可是他做的事比這個要壞得多,他記一本私人日記!這就是他的“哨”。在那裏。他努力要讓下一代原諒他,而把所有錯都推到他妻子身上。他妻子如何對付他呢?她當然是把他的日記撕下來燒掉下。她自己也記了一本日記,把錯都推到托爾斯泰身上。他甚至還寫了一本小說,題目j叫《誰之錯》。在小說裏,她把丈夫描寫成一個破壞家庭的人,而她自己則是一個犧牲品。

結果,他們把唯一的家,變成了托爾斯泰自稱的“一座瘋人院”。這兩個無聊的人為他們的“哨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0年的光陰都生活在一個可怕的地獄裏,隻因為兩人中沒有一個有頭腦說“不要再吵了”;隻因為兩人都沒有足夠的價值判斷力,能夠說:“讓我們在這件事上馬上告一段落。我們是在浪費生命。讓我們現在就說‘夠了’吧。”

不錯,我非常相信這是獲得內心平靜的秘訣之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

所以,要在憂慮毀了你之前,先改掉憂慮的習慣,第五條規則就是:

任何時候,我們想拿錢買東西或為生活付出代價,要先停下來,用下麵三個問題問問自己:

一、我現在正在擔心的問題,和我自己有何關聯?

二、在這件令我憂慮的事情上,我應在何處設置“到此為止”的最低限度——然後把它整個忘掉。

三、我到底該付這個“哨子”多少錢?我所付的是否已超過了它的價值?

不要去做一些無聊的事情

成功金言

當你在為那些已經過去的事憂慮的時候,你不過是在鋸一些木屑。

我院子裏有一線恐龍的足跡——留在大石板和木頭上的恐龍的足跡。它們是我從耶魯大學皮氏博物館裏買來的。館長還來信介紹說,這些足跡是一億八千萬年前留下的

就連白癡也不會想到去改變一億八千萬年以前的足跡,而人的憂慮卻和這種想法一樣愚蠢:因為就算是180秒鍾以前所發生的事情,我們也不可能回過頭來糾正它。我們可以想辦法改變180秒鍾以前發生的事情所產生的影響,但無法改變當時所發生的事情。

唯一可以使過去的錯誤有價值的方法,就是很平靜地分析錯誤,從中吸取教訓——然後再把錯誤忘掉。

幾年前,我開辦了一個很大的成人教育補習班,很多城市設有分部,在維持費和廣告費上花了很多錢。當時我忙於上課,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管理財務。而且我當時很天真,不知道應該有一個優秀的業務經理來安排各項支出。

過了差不多一年,我突然發現,雖然我們收入不少,但卻沒有獲得一點利潤。我本該立刻做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