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消除疲勞,永葆活力(3)(1 / 3)

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查爾斯·伊文斯·休斯說:“人不會死於工作過度,卻會死於浪費和憂慮。”

第二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區分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工作順序。

創辦遍及全美的市務公司的亨瑞·多哈提說,不論他出多少錢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具有兩種能力的人。

這兩種能力是:第一,善於思考。第二,能按照事情的重要次序來做事。

查爾斯·盧克曼,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12年內變成了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長,每年10萬美元的薪金。另外還有100萬美元的進項。他說他的成功原因是他具有亨瑞·多哈提所說的幾乎不可能同時具備的那兩種能力。盧克曼說:“就我記憶所及,我每天早上五點鍾起床,因為那時我的頭腦要比其他時間更清楚。這樣我可以比較周到地計劃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很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次序。”

富蘭克林·白吉爾是美國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他不會等到早晨五點才計劃他當天的工作,他在頭一天晚上就已經計劃好了。他替自己訂下一個目標——一天裏賣掉多少保險的目標。如果沒有完成,差額就加到第二天,依此類推。

如果肖伯納沒有堅持先做的事情就先做這一原則,那他一輩子就隻能做銀行出納而不會成為戲劇家了。他擬定了計劃,每天必須寫作至少五頁,他這樣工作了九年。

就連漂流到荒島上的魯濱遜都有一個按小時製訂的計劃表。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計劃,但按計劃做事,絕對要比興之所至去做好得多。

第三種良好的工作習慣:當你碰到問題時,如果必須做決定,就當場解決,不要拖延。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已故的H·P·霍華告訴我,當他在美國鋼鐵公司擔任董事的時候,開起董事會總要花很長的時間,會議要討論很多問題,但有結果的卻很少。最後,董事會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帶著一大包文件回家看。

後來,霍華先生說服了董事會,每次開會隻討論—個問題,然後做出結論,不耽擱、不拖延。這樣所得的決議也許需要研究更多的數據。但是,在討論下一個問題前。這個問理一定能形成決議。霍華先生告訴我,改革的結果非常驚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陳年舊帳都了結了。日曆上幹幹淨淨的,董事們也不必帶著大包文件回家,大家也不再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憂慮。

這是個很好的辦法,不僅適用於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會,也適用於你和我。

第四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學會如何組織、分層負責和監督。

很多商人都在自掘墳墓,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把責任分攤給其他人,而堅持事必親躬。其結果是,很多枝節小事使他手忙腳亂,他總覺得匆忙、焦慮和緊張。

一個經管大事業的人,如果沒有學會怎樣組織、分層和監督,那他很可能在50多歲、60出頭的時候死於心髒病。

我過去覺得分層負責非常困難,而負責人如不理想也會產生災難,但一個做上級主管的人如果想避免憂慮、緊張和疲勞,那他必須這樣做不可。

防止煩悶的心理

成功金言

喜好是消除疲勞的最佳良藥。

“每天早上給自己打打氣”。

每天都跟自己說一遍你的理想,就可以指引你朝著那個目標不斷地前進,你會從中得到力量和平靜;跟自己多談談那些值得感激的事情,你的人生就會積極向上起來。

哥倫比亞大學的愛德華·桑代克博士曾主持過一些有關疲勞的實驗。他讓參加實驗的誌願者們從事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並以此使他們維持清醒差不多有一周之久。在經過反複多次試驗之後,桑代克博士得出結論:“工作能量減低的惟一真正原因是煩悶”。

幾年以前,約瑟夫·巴馬克博士在《心理學學報》上的一篇報告,也證明了煩悶會產生疲勞。巴馬克博士讓一大群學生做了一連串的實驗,這些實驗都是學生們平時不喜歡做的。其結果就是,所有的學生都感覺到了疲倦、頭痛、眼睛酸脹、打瞌睡、容易急躁,甚至還有幾個學生覺得胃不是很舒服。學生們的這些身體不適是不是他們“想象出來的”呢?不是!這些學生都已經做過新陳代謝試驗,而這個試驗證明了這一點。當一個人覺得煩悶的時候,他的血壓和身體內的氧化作用就會減低;而一旦一個人覺得所從事的工作有趣時,整個新陳代謝就會立刻得到加強。

一個人心理因素的影響,通常比肉體勞動更容易覺得疲勞,這已經是一個大家都知道了的事實。即使像登山這樣消化體力的運動,恐怕都不如煩悶那樣容易使人感到疲勞吧。明尼那不勒斯農工儲蓄銀行總裁S.H.金曼先生告訴過我一件事正好可以說明這一點:在1943年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協助維爾斯軍團做登山訓練,金曼先生就是被選來訓練這些士兵的教練之一。他和其他的教練帶著這些年輕的士兵,長途跋涉走過很多的冰河和雪地,再用繩索和一些登山工具爬上40英尺高的懸崖。他們在加拿大落基山的小月河山穀裏爬上米高峰、副總統峰和其他許多不知名的山峰,經過15小時漫長的登山活動之後,那些非常健壯的年輕人,一個個都完全精疲力竭了,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沒有吃過晚飯就睡著了,而我們這些教練們,這些年齡在42歲到59歲不等的中年人,卻在吃過晚飯後,還坐在一起聊了好幾個鍾頭,談了這一天裏的事情,是不是我們教練的身體比這些士兵要強健呢?是不是因為他們在軍事訓練時,肌肉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呢?任何一個接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人,聽到這種荒唐的問題都會嗤之以鼻。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們比我們教練更加感到疲勞呢?原因就在於他們並不喜歡這項運動,覺得登山很煩很枯燥;而我們卻是在享受登山的樂趣,這就是造成巨大差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