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長安侯定計臨淄(2 / 2)

昌平君聞言大驚:這是為何?用了最精銳的部隊去攻打衛國,反而拱手送給了齊國……想不明白啊?

成喬看了看夜色,當即下令道:“本君的三千鐵鷹銳士已經集結在華山以南,戰船五十艘,都是漁民扁舟,全軍裝扮成漁夫,我們順著黃河分批而下,在衛國都城的濮陽集結!”

“諾!”

昌平君拱手稱是,心中雖然不明白,但是想必長安侯如此做,一定有他的用意!

半晌之後,昌平君抽調了七千精銳,在鑠陽挨家挨戶借了農衣,星夜出了鑠陽。

那七千精銳秦兵,一旗一隊,扮成樵夫走足,分批出發。

三個時辰內,鑠陽城大門農夫絡繹不絕,驚得老秦人大為不解:何時鑠陽有如此多的農夫了,他們分批的出城又是幹什麼?

半晌,成喬與昌平君羋啟,帶著三百步卒精銳,星夜出了鑠陽,在烏江下黃河,乘坐的乃是使者的大舟。

成喬站在舟頭,望著滔滔大河,心生感慨:這一路大河,從漠漠雲中南下,一瀉千裏的衝到桃林高地,過蒲阪,越函穀,包砥柱,吞三門,便在廣袤的山原間鋪開,浩浩蕩蕩向東流去。

他這麼一望,隻見遠處高崗之上,聯軍陣地都是遍野的旌旗營帳,層層疊疊,尋常軍馬便是插翅也以難飛過。

而這大河,聯軍卻是沒有派一兵一卒看守。恐怕六國主將死也想不到,他會乘水路出發,更不會想到,他要出使齊國!

此時聯軍大帳之內,孟嚐君與春申君強攻函穀武關無果,兵力損失慘重,便在魏趙韓三國大將吵吵嚷嚷中重新分派了駐紮序列,

李牧帶領趙國八萬大軍任前軍,駐紮澠池,距函穀關三十餘裏開外;魏韓兩國十六萬大軍任後軍接應,駐紮郊野的伊闕山口,距前軍百裏之遙;齊軍楚軍燕軍共四十二萬,任中軍主力,駐紮在宜陽城外的洛水北岸原野,距前軍三十餘裏,距後軍不到五十裏。

孟嚐君決定大軍休養三日,三日後對武關,子午穀發起猛攻,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武關、大散關,打開通往鹹陽的出口。

而此時函穀關內,蒙武滿是擔憂,長安侯隻是讓他堅壁清野,守城不出,說七日之內,聯軍自動便散。

蒙武心中是驚恐交加,不明白長安侯去了何處?也不明白為何七日之內聯軍會自動退去?

此時他看著聯軍在關下新布置的陣營,眼中擔憂之色更加濃鬱。

這一番的分派,從大軍態勢看去,無疑對函穀關形成了三麵包圍:那趙軍正麵對敵,齊楚主力展開於東南,恰好嚴嚴實實地兜住了秦軍從崤山東出的通道,魏韓後軍在正西,實際上便是第二波猛攻與包抄秦軍的主力。

而伊闕乃是通往函穀關的主要大道,幾乎是一馬平川,任由那魏韓兩軍把持,實在是難以攻破,一旦韓魏鐵騎參戰,放馬衝鋒,一個回合便可直抵澠池戰場,前來支援。而後方那齊楚兩軍的宜陽駐地也是一片山原,騎兵馳騁便減了速度,卻是進可攻退可守。

龐媛孟嚐君軍事才能,果然敏銳。

蒙武一聲歎息,隻能希望一切如長安侯之言,七日聯軍自行退去,否則,函穀不保,隻能退守鑠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