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出門日期,李恪與江承紫就為進山作準備。
照例是錦雲率領江府護衛隨兩人前往。楊初與王伯全權坐鎮蜀王府,穹蒼則是暗地裏守護蓬萊殿,舒敏則是暗地裏守著楊氏六房。
做好這一切,就到了楊如玉入東宮的日子。楊如玉雖不是嫁入東宮,隻算是個側妃,但對於大唐來,這一場喜宴意義很不一樣。
首先,從貞觀元年開始,皇家的幾場喜宴實際上都不上多喜慶。因為李世民在皇帝寶座上屁股還沒坐熱,頡利就從隴山道打到了長安城下,幾乎將國庫都掠奪空了。
雖,李世民冒死賭了一把,把頡利唬走了,拍馬溜須的人開始讚歎帝王魄力如何如何。但李世民清楚,自己就是運氣好了點,心裏一肚子憋屈呢。
因此,不管是自己添置老婆,還是孩子們娶媳婦,那些喜宴總不夠喜慶,也不是滋味。
等自家那幾場喜宴一過,大唐就開啟災難模式了。
先是災。全國各地遭遇幹旱、洪災,蝗災。許多地方顆粒無收,餓殍遍野。易子而食這種事,也常有聽聞。
其次,兵禍不斷。隴佑道上,戰鬥力剽悍的羌人把善於用兵的程知節弄得焦頭爛額;另一邊梁師都還虎視眈眈;更別頡利一直都想著吞並大唐,每日裏厲兵秣馬。
第三,除了災、兵禍之外,最讓他頭疼的當然是朝廷裏暗潮洶湧了。隱太子舊部隱匿其中不,舊貴族雖在與楊廣的激烈碰撞中大傷元氣,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啊。這些舊貴族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取而代之。
總之,李世民每日忙於朝政,心力交瘁。
好在,程知節擊潰羌人,在隴佑道上取得大捷;好在上賜下一個楊敏芝,用馬鈴薯、紅薯將大唐從饑荒裏拯救出來,又改良了製鹽法,推廣製茶,最重要的是發現了羌人蹤跡,將羌人這部落徹底招降;好在,父子其心,自己的孩子們兄友弟恭;好在格物院建立,正在改變大唐的社會生活。
可盡管如此,這長安城沒有哪一日不風起雲湧。大唐正遭遇著各種狂風暴雨:劍南道、山南道的動蕩;心腹長孫氏的離心離德;蕭氏的作亂;舊貴族聯盟的盤算;緊接著又是一場場險象環生的暗殺;爾後,還沒喘過一口氣來,突厥來襲,北地兵禍。
饒是一代梟雄,李世民也有那麼片刻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合適做一個帝王。
那一日,李靖出征,老三為先鋒。雖是秘密行軍,可在落日黃昏裏,為將士餞行的帝王看著士兵們遠去,習慣了打仗的他也覺得空落落的,有一種不出的傷感。
那時,他以為這一場仗或者會打很久。可是短短數日,曾強大的突厥瞬間就潰敗瓦解,被這一支看不出什麼與眾不同的軍隊橫掃。
論功行賞的那個早朝,李世民聽著侍者高聲通報著功勳,宣功勞者上殿時,他甚至有一瞬間懷疑這是不是一場夢境。
但不管怎麼,在這一年的夏日來臨時,李世民發現自從楊氏阿芝出現,大唐所遇見的一切困難禍患都是紙老虎。就連鬧得最凶險的舊貴族聯盟和北地蠻夷之亂,竟然都這樣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就在前幾日,接到捷報,捷報稱李靖大軍橫掃北地,東突厥成為過去,那大片大片的草原盡歸大唐。李世民就坐在甘露殿的案幾前,呆愣了好一會兒。
導致隋朝覆滅的舊貴族被打擊得莫名其妙,如今一直讓他耿耿餘的突厥居然就這樣沒了。不僅如此,長孫濬押解頡利到達長安,由於頡利傷勢過重,簽訂了投降書後,就死了。而北地戰場上,能堪為梟雄的人,在這一場戰役中,悉數兵敗而亡。
突厥大片土地盡歸大唐。早朝時分,眾大臣紛紛出謀劃策,治理北地。
黃昏時分,將要迎楊氏如玉入東宮的太子來甘露殿拜見他,難掩喜悅,長安街上,民眾自發慶祝,祝大唐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