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快樂來自你的選擇(2 / 3)

快樂在哪裏?芸芸眾生在茫茫人海,努力尋找答案。其實,我們時刻追問的快樂,正時刻地伴隨著我們。隻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身處快樂的山中,在遠近高低的角度看到的總是別人的快樂風景,往往沒有悉心感受自己所擁有的快樂天地。

15.快樂與金錢無關

快樂源於心中,與金錢沒有關係,隻有心中有快樂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在大山的一條小路上,一個商人和一個樵夫經常相遇。

商人擁有長長的駝隊,一箱箱的綾羅綢緞都是商人的財富。

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斧頭和繩子是他最親密的夥伴。

然而,商人整天愁眉苦臉,他不快樂。樵夫每天歌聲不斷,笑聲朗朗,他很幸福。

一天,商人又與樵夫相遇,他們同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

“唉!”商人歎道,“我真不明白,小夥子,你夠窮的了,怎麼那麼快樂呢?你是否有一個無價之寶藏而不露呢?”

“哈哈!”樵夫笑道,“我也不明白,您擁有那麼多財富,怎麼整天愁眉苦臉呢?”

“唉!”商人說,“雖然我是那樣的富有,但我的一家人總是為了錢財吵得不可開交。他們整天想的就是如何比其他人擁有的更多,卻沒有一個想到為我付出哪怕一丁點兒真情實意。當然,我一回到家他們就會喜笑顏開。可是我始終弄不明白,他們是對著錢笑還是對著我笑。我雖家財萬貫,但我卻常常感到自己實際上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我能快樂嗎?”

“哦,原來如此!”樵夫道,“我雖然一無所有,但我時時感覺到我擁有永恒的幸福,所以我經常樂不可支。”

“是麼?那麼你家裏一定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商人問。

“沒有,我是個快樂的光棍漢。”樵夫道。

“那麼,你一定有一個不久就可迎娶進門的未婚妻。”商人肯定地說。

“沒有,我從來沒有過什麼未婚妻。”

“那麼,你一定有一件使自己快樂的寶物?”

“假如你要稱它為寶物的話,也可以。那是一位美麗的姑娘送給我的。”樵夫說。

“哦?”商人很驚奇,“是一件什麼樣永恒的寶物,令你如此幸福呢?一件金光閃閃的定情物?一個甜蜜的吻?還是……”

“這個美麗的姑娘從來沒有同我說過一句話,每次在村裏與我相遇,她總是匆匆而過。3年前,她去了另一個城市生活。就在她臨走之前,上車的時候,她……”樵夫沉浸在幸福之中了。

“她怎麼樣?”商人急切地問。

“她向我投來了含情脈脈的一瞥!”樵夫繼續道,“這一瞬間的目光,對於我來說,已經足夠我幸福一生了。我已經把它珍藏在我的心中,它成了我永恒的快樂。”

商人看著幸福無比的樵夫,心中說道:“真正的富翁應該是他,我才是個名副其實的窮光蛋。”

16.品嚐生活的樂趣

生活中,要懂得打開心扉去品嚐生活的樂趣。這樣,你才能從生活中得到快樂。

有一個人去求助心理醫生,他抱怨道:“我的生活乏味透了,真沒意思。”

“那麼我們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吧,”醫生說,“我告訴你怎麼做。明天一早醒來的時候,你就想象並且假裝那是你還能活著的最後一天。你躺在床上,努力試著下床,同時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躺在柔軟的床上了,也是最後一次從睡眠中醒過來了。”

“然後你下樓去吃早飯,要記住喔,那是你最後的一頓早餐。請太太替你弄一些你最愛吃的東西。不要像平常一樣在餐桌上看報,你要跟太太好好談談話,因為你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在去車站的路上,要慢慢地走,好好看看你自己的房子,你住的小鎮,也好好看看你左鄰右舍的房子,因為這也是最後的一次了。上了火車,要明白那是你最後一次坐火車進城,你不喜歡的東西,也都要去瞧它一眼,因為你很快就要跟他們永遠再見了。”

這個人答應了醫生,自己要盡力去做這個實驗,然後回來報告結果。

他根本沒有等到第二天,馬上就開始想象當天就是他的末日了。在回家的火車上,他仔細觀察窗外景致,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翻閱晚報,結果他發現小鎮和村莊的燈光非常迷人。他真正地品嚐到了坐火車的樂趣。

然後他在星空之下,沿著灑滿月光的街道走回家。到家門口,他不掏出鑰匙開門,反而是按門鈴,門打開來後,在金黃色的燈光下,站著的是結婚25年的妻子。他把太太緊緊摟住,並且給她一個生平最熱烈的親吻。

此時此地,他決定從明天起,在上帝給他的每一個日子裏,都要好好地活下去。

17.快樂來自成就感

真正的快樂不一定就是愉悅的,它可能是來自一種勝利。沒錯,快樂來自一種成就感,一種超越的勝利。

本·佛森·羅克在佐治亞州大西洋城的一家旅館的電梯中遇到他。羅克步入電梯時,注意到這位表情愉悅的人沒有腿,他坐在電梯角落的輪椅上。電梯停止在他要去的那層樓時,他和善地請羅克移到角落,以便他更順利地移動輪椅:“對不起!”他說,“讓你不方便了!”臉上掛著溫煦的笑容。

羅克步出電梯回房時,實在沒法不想著這位開心的殘疾者。於是羅克找到他,請他告訴自己他的故事。

“事情是發生在1929年,”他麵帶微笑說,“我到山上去砍伐山胡桃木,我把木材堆在我的車上然後開車回家,正在我急轉彎時,忽然一根木條滑下來卡在車軸上,我立即被彈到一棵樹上,脊椎骨受了傷,雙腿因此癱瘓。”

“當時我24歲,從那以後,我沒有再走過一步路。”

一個24歲的青年,就被宣判一輩子要在輪椅上度過!羅克問他怎麼能這麼勇敢地麵對事實。他說:“我不能!”他說他當時憤怒抗拒,怨恨命運捉弄。但是年歲漸長,他發現抗拒對自己毫無幫助,隻不過使自己變得尖酸刻薄。“我終於體會到,”他說,“別人都和善禮貌地對我,我起碼也應禮貌和善地回應人家。”

羅克再問他,過了這些年,他是否仍覺得那次事件是個不幸。他說:“不!我幾乎慶幸它的發生。”他告訴羅克,經過了那個震驚與憤恨的階段,他開始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生活:他開始閱讀並培養出對文學的嗜好。14年來,他起碼讀了1400本書,這些書拓展了他的知識領域,他的人生比以前所能想象的還要豐富。他也開始欣賞音樂,現在令他感動的交響樂以前隻會令他打盹。然而,最重大的改變,還是他有了思考的時間。“我一生中第一次真正用心看世界,並體會其價值。我終於體會到以前努力追求的很多事其實都沒有真正的價值。”他說。

由於閱讀,他開始對政治感興趣,他研究公共問題,坐在輪椅上發表演說!他開始了解人們,而人們也開始認識他。他坐在輪椅上,還當上了佐治亞州州務卿。

勝利的快樂有很多種,但尤以反敗為勝最為高貴,因為那種勝利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他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的氣魄!

18.將快樂帶回家

事物的好與壞,快樂與痛苦,往往是一體的兩麵。轉換觀念,就會呈現截然不同的世界。

張磊到一個朋友家去做客,出了電梯,見門口赫然掛了一塊小木牌,上書:“進門前,請脫去煩惱;回家時,帶快樂回來。”

張磊進屋後,看見男女主人相敬如賓,兩個孩子大方有禮,溫馨、和諧滿滿地充盈著整個屋子。張磊自然詢問起那方木牌,女主人笑著望向男主人:“你說。”男主人則溫柔地瞅向女主人:“還是你說,因為這是你的創意。”

最終,女主人緩緩地說道:“有一回我回家,在電梯的鏡子裏看到了一張困倦、灰暗的臉,一雙緊擰的眉毛,煩惱的眼睛……把我自己嚇了一大跳。於是,我想,當孩子、丈夫麵對這樣愁苦陰沉的臉時會有什麼感覺?假如我麵對的也是這樣的麵孔又會有什麼反應?接著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第二天我就寫了一塊方木牌釘在門上以提醒自己。結果,提醒的不隻是我而是一家人。奇跡就這樣出現了。而且,不僅是我們一家人,到我家的客人也都變得歡歡喜喜……”

19.婚姻中風

婚姻有時候就像是身軀,假若一方不能主動地去關懷對方,久而久之,隨著不良狀況的加劇,就會中風癱瘓。

一個男人患了中風,左邊的身子不能動了,他心裏十分痛苦。親友們去安慰他。他說,我不害怕我的病治不好,我擔心我的妻子留不住。

沒過多久,他的妻子果然離開了他。親友們罵那個女人薄情。男子說:“不要責備她,是我不好。”接著,他懺悔道:“她做飯忙不過來的時候,我坐在電視前無動於衷;她生病需要去醫院的時候,我以工作忙為理由讓她一人去;她買了件衣服,滿心歡喜地問我怎麼樣時,我的眼睛甚至都不瞟一眼;她需要我陪伴的時候,我為了贏得上司的青睞,在辦公室陪他們打撲克直至深夜;她生日到來的時候,如果沒有她的提醒,我總是到第二天才能想起。我們的婚姻早就因為我的這些行為而中風,隻是我原來沒有感覺到。現在我左邊的身子不能動了,我一下子感覺到了。”

後來,有人把這些話說給了男人的妻子,男人的妻子非常感動,她說:“既然他這麼說,我也就回去吧。”在女人的精心照料下,男人漸漸康複。

有一次,他們一起在黃昏中散步,女人問:“怎麼會想起婚姻也會中風這樣的事來?”男人說:“當我的右手因蚊子叮咬而奇癢的時候,我的左手一點反應都沒有,假若我沒有中風,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過去,你那麼辛苦,而我卻一點都不去分擔,我想,這就是婚姻中風了。”

現在,他們已成為一對恩愛夫妻。經過那場病,男人發現了一套新的婚姻理論:夫妻應該像左右手一樣。左手提東西累了,不用開口,右手就會接過來;右手受了傷,也不用呼喊和請求,左手就會伸過去。假如一個人的左手很癢,右手卻感覺不到,這個人的身體一定是中風了,或是癱瘓了。婚姻就如身軀,假若一方不能主動地去關懷對方,那麼,隨著不良狀況的加劇,婚姻也會中風。

20.快樂就在你我之間

快樂並非那麼遠不可及,它就在你我之間,隻要你用心去體味。

張梅住在姐姐家裏的時候,常常去買菜。

一次,張梅去買菜,市場上有個中年男子笑得讓人覺得不買他的菜就欠了他的情似的。他給張梅選了幾個番茄,“四塊。”他說。張梅交給他一張百元大鈔。

“找不開啦!小姐。”

“可是我確實沒有零錢。”

“這樣吧,你先拿去,明天再給我錢,好嗎?”

張梅想了一下,說:“還是不買吧,我明天清早要回鄉下,兩三天才能回來,這樣不方便吧?”

他豁達地一笑:“沒事沒事,隻要你記得,一個星期也可以。”於是張梅把那幾個番茄拎回了家。

3天後,張梅在眾多的攤販中找到了他,他一見張梅就笑了:“買點什麼嗎?”男子並不提錢的事,張梅選了幾條黃瓜。連那天的4元算在一起,給了他7元。他照樣笑了:“小姐好講信用啊!”張梅說:“是你首先信任我的。”

彼此道了再見,張梅轉身往回走,忽然發現自己心情很好。信任別人,也值得別人信任,這就是快樂的密碼。

快樂其實就在你我之間。

21.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放棄自己的理想,為世俗和物欲所累,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即便取得成功,也不會有多大的人生樂趣而言——這是薩哈臨終的遺憾,同時也帶給我們的啟示。

美國得克薩斯州有一個頗有名氣的富翁名叫薩哈,在生意處於鼎盛時期時離開了人世。他臨終時久久不閉眼睛,家人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他用盡全身的力氣說出了最後的一句話:“我好想開一次小提琴演奏會!”

薩哈自幼酷愛拉琴,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小提琴家,然而他一直默默無聞,家境也日漸窘迫,他再也無法忍受因貧窮而遭受的輕蔑,一狠心摔了小提琴,並發誓永不拉琴。他在獲取財富的道路上成功了,然而卻永遠離開了自己癡迷的小提琴,他內心常常感到失落的痛苦,最後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有人覺得薩哈的遺憾沒有道理,因為如果他堅持拉琴,結局很可能是一世窮困潦倒。然而,薩哈的這種深刻的遺憾,卻道出了人生的一大悲哀。

22.盡情享受吧

人們總是習慣把好東西收藏起來,期望在某一個重要的日子或場合再拿出來使用。殊不知,這種期望可能永遠不會到來。所以,該享受就盡情享受吧。

多年前,趙猛跟悉尼的一位同學聊天。那時同學的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趙猛說,他在整理他太太的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條絲質的圍巾,那是他們去紐約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那是一條雅致、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卷標還掛在上麵。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講到這裏,他停住了,趙猛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後,他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以後每當趙猛想起這幾句話,他都會把手邊的雜事放下,找一本小說,打開音響,躺在沙發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時間。趙猛會透過落地窗欣賞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塵;趙猛會拉著太太到外麵去吃飯,不管家裏的菜飯該怎麼處理。

生活應當是我們珍惜的一種經驗,而不是要挨過去的日子。

趙猛曾經將這段談話與一位女士分享。後來見麵時,那位女士告訴趙猛,她現在已不像從前那樣,把美麗的瓷器放在酒櫃裏了。以前她也以為要留待特別的日子才拿出來用,後來發現那一天從未到來。

“將來”、“總有一天”已經不存在於她的字典裏了。如果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有什麼得意的事,她現在就要聽到,就要看到。

我們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總是說“下次吧”。

我們常想擁抱一下已經長大的孩子,但總是想等適當的時機。

我們常想寫封信給愛人,表達一下濃鬱的情意,甚至想讓他知道你很愛他,但總是告訴自己以後有的是時間。

其實,每天早上我們睜開眼睛時,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特別的一天。

每一天、每一分鍾都是那麼可貴。

所以,當你想跳舞時,就盡情地跳舞,好像沒有人在看你一樣。當你想愛時,就盡情地愛,好像從來不會受傷一樣。

23.今天就是良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能等,馬上就得辦,不要等到沒有機會的時候才後悔。

一位婦人29歲開始守寡,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卻始終不肯改嫁,怕的是讓孩子受委屈。終於有一天,兒子長大成人去闖天下,落腳在另外一個城市。他一直盼望著境況好些再把母親和妹妹接來。為此,他早為母親準備好了一套嶄新的衣裳和一雙母親最愛穿的軟底鞋,隻等待那喜洋洋的團聚時刻,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妹妹發來的電報,母親因腦溢血突然去世。當他匆忙趕到並親手為母親穿上衣服和鞋子時,那種悔恨刺得他遍體傷痛。

當年已67歲的舅舅在電話中給外甥講完這個故事以後,外甥以最快的速度將故事中的“妹妹”——自己的母親從遙遠的地方接到深圳。盡管外甥現在的狀況距離自己想給母親的還差得很遠很遠,但外甥已深深懂得有些事情在你想做或有能力做得更完美時卻已經來不及了。

快去盡一份孝心吧,今天就是良辰。

24.我能邊吃零食邊畫畫嗎

不要總是以一種方式去對待問題,行不通的時候,不妨開動腦筋,換一種方式。

小寶和小貝一起在畫家傑克家裏跟傑克學畫畫。他們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吃零食——餅幹、巧克力、牛肉幹、薯條常塞滿口袋。

一天,小寶來到傑克麵前,問道:“老師,我可以在畫畫的時候吃零食嗎?”

“不可以!”傑克堅決地拒絕。

小寶隻好沮喪地走開了。

小貝見小寶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便問怎麼回事,小寶就把事情原委說了。

小貝聽了一臉不在乎:“我可以讓傑克允許我在畫畫的時候吃零食。”

小寶不相信。於是他們打賭,小寶願意將自己口袋裏的全部零食給小貝,如果小貝能改變傑克不許他們在畫畫時吃零食的主意。

“OK,我去試試。”

小貝鎮定自若地來到畫家傑克麵前:“老師,我可以在吃零食的時候練畫畫嗎?”

“為什麼不可以呢?”傑克微笑著說。

於是小貝大搖大擺地從口袋裏拿出牛肉幹嚼起來,再拿來畫夾邊吃零食邊練畫畫。

很多時候,隻要我們換一種方式,事情很容易就會得到解決。

25.快樂藤

雨果說:“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心靈。”如果我們的心靈能不斷得到堅韌、頑強、刻苦、質樸之泉的灌溉,那不論我們有多麼一貧如洗或是位卑如蟻,也可以保持快樂。

傳說終南山上長著一種快樂藤,凡是得到這種藤的人一定會喜形於色,笑逐顏開,不知道煩惱為何物。

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不盡的快樂,不惜跋山涉水,去尋找這種快樂藤。他曆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終南山麓,在險峻的山崖上,他找到了快樂藤。可是他雖然得到這種藤,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快樂,反而感到一種空虛和失落。

這天晚上,他在山下一位老人的屋中借宿,麵對皎潔的月光,他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老人聞聲而至:“年輕人,你為什麼這樣歎息呀?”於是,他說出了心中的疑問:“為什麼我已經得到了快樂藤,我卻沒有感覺到快樂呢?”

老人一聽樂了,說:“其實,快樂藤並非終南山才有,每個人心中都有。隻要你有快樂的根,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得到快樂。”

老人的話讓這個年輕人耳目一新,他就又問:“什麼是快樂的根呢?”

老人說:“心就是快樂的根。”

26.有誰捆住我了嗎

你是否曾被煩惱纏身,不妨問問自己:“有誰捆住我了嗎?”對於你的生活來說,任何煩惱都隻是一樁小事,它們隻是你心裏的一種感受,卸下它們,你就能夠得到解脫。

有一個人被煩惱纏身,於是到處尋找解脫煩惱的秘訣。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山腳下,看見在一片綠草叢中,有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悠揚的橫笛,逍遙自在。於是他走上前去問道:“你看起來很快樂,能教給我解脫煩惱的方法嗎?”

牧童說:“騎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麼煩惱也沒有了。”

他試了試,卻無濟於事。於是,又開始繼續尋找。不久,他來到一個山洞裏,看見有一個老人獨坐在洞中,麵帶快樂的笑容。他深深鞠了一個躬,向老人說明來意。老人問道:“這麼說你是來尋求解脫的?”

他說:“是的!懇請不吝賜教。”

老人笑著問:“有誰捆住你了嗎?”

“沒有。”

“既然沒有人捆住你,何談解脫呢?”

他驀然醒悟。

27.吃最好的那顆葡萄

悲觀的人之所以悲觀是因為他們選擇放棄快樂,或者否認快樂的存在。其實,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存在快樂,欠缺的隻是尋找快樂的眼睛和享受快樂的心態。

有一個生活悲觀的人,總是認為自己過得不快樂。於是,他去找哲人詢問原因。哲人沒有回答他,而是端上來一盤葡萄,問道:“這盤葡萄有的好,有的不好。如果讓你吃的話,你是先挑好的吃,還是先挑壞的吃呢?”

那個人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先挑壞的吃啦!”

“那你的理由是什麼呢?”哲人問。

“誰都知道‘先苦後甜’的道理,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會讓人感到更滿足。這個道理您不是常常講嗎?”那個人振振有詞地回答。

哲人不緊不慢地說:“問題的關鍵恰恰在這裏,就人的一生來說,大部分時候應該堅持‘先苦後甜’。但是,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不要太機械。拿吃葡萄來說吧,如果你先從壞的開始吃那麼你每次吃到的都是最壞的那一個;反過來的話,如果你先從好的那個開始吃,那麼你每次都能吃到最好的一個。人生的苦樂也是這樣,當你必須吃苦的時候你就要去吃苦,但當苦與樂都存在,可以供你選擇時,你又何必舍樂而求苦,心甘情願地去做‘苦行僧’呢?”

28.樂在平和

能在各種環境中都保持平和心態的人,都具有很高的品格修養。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心理上的抗幹擾能力,平和地應對世間的千變萬化。

老街上有一家鐵匠鋪,鋪裏住著一位老鐵匠。現在已經沒人再需要打製的鐵器了,所以他隻能以出售拴小狗的鏈子為生。

他的經營方式非常傳統。他人坐在門內,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你無論什麼時候從這兒經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微閉著眼,手裏是一隻半導體,旁邊有一把紫砂壺。

他的生意也沒有好壞之說。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喝茶和吃飯。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餘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人從老街上經過,偶然間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那把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商人走過去,順手端起那把壺。

壺嘴內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至今僅存三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一件在台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裏。

商人端著那把壺,想以10萬元的價格買下它,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然後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裏的水。

雖沒賣壺,但商人走後,老鐵匠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這把壺他用了近60年,並且一直以為是把普普通通的壺,現在竟有人要以10萬元的價錢買下它,他轉不過神來。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他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這讓他非常不舒服。特別讓他不能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茶壺後,開始擁上門來參觀,有的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有的甚至開始向他借錢,更有甚者,晚上也來推他的門。他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他不知該怎樣處置這把壺。當那位商人帶著20萬元現金,第二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找來左右鄰居,拿起一把斧頭,當眾把那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