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在夢中,她殺死了蛇狀的老公,起碼在夢中,她得為此負責。
活著的親人一個個離世,死去的親人一個個複活
夢者
莉莉,白領,年齡不詳,已婚兩年。
夢境
我和丈夫常為一點小事吵架,然後我就會做噩夢。噩夢有兩種:一種是活著的親人一個個死去,一種是死去的親人從棺材裏跳出來打我。
分析
莉莉的婆婆在三年前意外去世,這是解讀這個夢的鑰匙。
這個意外事件,莉莉沒有在電子郵件中提到,她是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與我談了約半個小時後才對我說:“還有一件事情,我的婆婆已意外去世,這和我的夢有關係嗎?”
當然有,而且這是核心問題。雖然這之前,她和我講了幾個她與丈夫吵架的細節,以及她和他對他們婚姻的感受,但如果她不說出這一事件,這個夢就難以得到精確的解釋。
在電話中,莉莉講述了婆婆去世的情境:三年前的一天晚上,她丈夫(那時還是男朋友)陪著媽媽聊天,之後回到自己的房間休息,誰知道第二天一覺醒來,媽媽已去世。
對於他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三年,他的兄弟姐妹都走出了這一陰影,但他仍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現在,他經常失眠。莉莉說,很多個晚上,她淩晨兩三點醒來,發現丈夫仍然沒有入睡,而是坐在臥室裏大聲地歎氣:“唉!唉……”
一次,莉莉問丈夫他在想什麼。他的回答很嚇人:“我想把媽媽從棺材裏挖出來,我相信她還活著。”
“你知道嗎?”他對妻子說,“躺在床上,我覺得媽媽好像就在這個屋子裏看著我,對我說她非常孤單,說希望我能陪陪她。有時,我覺得媽媽好像在責怪我,說我不是她的好兒子。”
為了買房子他沒參加媽媽葬禮
莉莉丈夫的這兩句話非常有代表性,反映了遭遇親人意外死亡的人的兩種最常見的心理。如果親人突然死亡而我們又沒有聆聽到他們對我們最後的叮囑,那麼我們就很容易產生兩種幻覺:第一,如果我做了什麼,親人就不會死;第二,親人很孤單,希望得到我們的陪伴。
第一種幻覺,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內疚,因為畢竟我們沒有做我們想象出來的有效措施。第二種幻覺,源自幼稚的想法“相愛就是要永遠在一起”,這會讓我們產生或輕或重的自殺衝動。
莉莉丈夫的第一句話,源自第一種幻覺,他覺得自己隻要做一件事——把媽媽從棺材裏挖出來,就可以讓媽媽活下去。當然這隻是表麵上的說法,更重要的原因是,作為最後一個陪伴媽媽的人,他會認為自己是最大的罪人,因為隻有他才有機會和責任做些事情把媽媽救回來。這種想法會讓他產生非常強烈的內疚和自責。
他的第二句話,源自第二種幻覺。他覺得媽媽很孤單,媽媽希望他去陪伴她。但這完全是他的幻覺,是他渴望向媽媽表達忠誠,是他認為愛就是要永遠在一起。實際上,如果他有機會陪伴媽媽到最後,那麼媽媽很可能會對他說這樣的話:“兒子,我要走了,媽媽希望你好好活著。”
但可惜,他沒有機會聽到這句話。
不僅如此,媽媽去世後,在籌辦喪事期間,因為要辦理買房子的手續,他在家人的一致支持下,提前回到了廣州,沒有參加媽媽的葬禮。這一點強化了他的內疚感。因為,葬禮這個儀式是完成對死去的親人的真正告別與心理告別的最重要的機會。在沒有聽到媽媽最後的叮囑的情況下,葬禮的這種意義就顯得尤其重要。
之所以他的兄弟姐妹都已走出了媽媽意外去世這一巨大創傷,而他卻在其中越陷越深,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