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夢見情感受挫:欲望的超脫,最佳方法是滿足欲望(4)(1 / 3)

從此,他成了她的朋友。他也很快發現,看似活潑開朗的她其實沒有多少朋友,有什麼事情都找他傾訴。雖然總聽她講她和男友的事,讓他非常痛苦,但因為愛她,他還是一直堅持了下來,做她最忠實的聽眾。

又過了一年,她和那個同事吹了,而這時,她已離不開W。於是,兩人順理成章地談起戀愛來。兩人相戀有3年了。盡管她每年多數時間在國外,但W並未在乎這種時空上的折磨。“真正的折磨是咫尺天涯。”W寫道,“以前我很愛她,但走到一起後才發現我們很不合適,我們的性格、價值觀、人生目標都格格不入,在一起的時候缺少那種默契的感覺。並且,在情感和物質上都是我投入多,她習慣做公主,什麼事都讓我照顧她。”

不過,W仍覺得自己無比愛她,每次電話、每次見麵、每封電子郵件、每件她送的小禮物……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能給他自然而然地帶來種種激情、溫暖和思戀。當然,偶爾的爭吵與冷戰,綿長的思念,以及性格等方麵的不合,也給他帶來巨大的折磨。

W說,她其實很單純,而且很傳統,既然兩人走到一起了,她就開始想著結婚的事情。

這讓W矛盾起來。情感上,他覺得自己毫無疑問是熱烈地愛著她,但理智上,他又覺得兩人其實很不適合過一輩子。

夢所反映的,正是這一矛盾。大沙坑,即他們的愛情。那個粗大的水管,即他情感上的投入程度。他知道,照目前的狀況發展下去,不管他怎麼努力投入,愛情這個“沙坑”仍然會很快就幹涸的。

此外,夢還有更深的反映:往沙漠裏澆水曾給他好處。

“陝西老家的農村”,這一細節或許是在提醒他,他不計成本地在感情上投入的習慣,是在老家就形成的。

沙坑是“村裏人”挖的,也即別人挖的,而不是他自己挖的。他這種情形要回溯到他與媽媽的關係上去。

W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他從小就是媽媽的情感依托,媽媽對他的依賴勝過了對他爸爸的依賴。並且,他還是媽媽的傾訴對象,媽媽把那些煩惱事,更多地傾訴給了幼小的兒子,而不是自己的丈夫或她的成年人朋友。

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美國心理學家米勒在他的著作《愛是一種選擇》中說,這可以說是一種“情感亂倫”,也是親子關係的顛倒。在對兒子傾訴時,其實媽媽變成了孩子,而兒子卻變成了“小大人”,扮演起安撫媽媽的角色來。

這就是一個“大沙坑”。當媽媽向幼小的兒子傾訴時,小男孩一方麵會感覺到自己的強大,覺得在媽媽這裏,自己比爸爸還強大還重要。但另一方麵,他畢竟是個小男孩,最多隻能安慰一下媽媽,其他方麵他什麼都做不了。

所以,不管他多麼強烈地向媽媽挖下的這個“大沙坑”裏投入情感,那些水都會很快幹涸。

在這一點上,他完全是一個無能為力的小家夥。

現在,他與女友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與媽媽的關係的翻版。以前,雖然做媽媽的傾訴對象挺累的,但他也因此獲得了媽媽最大的愛,媽媽對他的關注勝過了對家中其他所有人的關注,這一點也給了他很大的獎賞。所以,他長大後會迷戀上在這一點上與媽媽類似的女友,因為他潛意識中預期自己一樣可以獲得巨大的獎賞,這種預期讓他深陷“大沙坑”。

所以,那個“大沙坑”既象征他與媽媽的親情,也象征他與女友的愛情。以前,媽媽看似是大人,其實是小孩。現在,女友看似是成人,其實是“公主”。她們都需要他這樣激烈地傾注情感,但他的這種傾注都不能改變他與這兩個“小女孩”的情感荒漠狀態。

此外,夢還反映出,他暫時還不能承受與女友分手的傷痛。因為夢裏是一個直徑約30厘米的水管,這樣粗大的水管意味著,這份感情並不是他想斷就能斷得了的,假如目前硬斷的話,他會感覺到巨大的痛苦。

W承認這一點,他說他隻是偶爾想與女友分手,但一旦當真有分手的跡象,他就會陷入瘋狂狀態。

不過,夢裏也有積極的含義,他已想到,可以給這個“大沙坑”鋪一個防滲層,那樣它就有可能被灌滿了。

聽我說到這裏,W若有所思地說,的確,他正在考慮和女友談判,希望她改變一下她的公主作風,從一個隻知索取的“小女孩”變成一個懂得付出的成年女人。他說,如果她真能這麼做,他們的愛情或許就有救了。

一個做了多年的夢

夢者

阿顏,女,27歲。

夢境

我躺在一個低窪處的草叢中,四周全是高樓大廈。

分析

這個夢境很簡單,不過很特殊。阿顏說,這個夢她做了七八年了,並且有意思的是,盡管夢境相同,但不同時期,她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