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顆平常心,在淡泊無華的心境中生活,於寂然中品味人生的艱辛,於寧靜之中淨化自己的靈魂,這樣你才不會因“懷才不遇”而怨天尤人,不會為暫時的得失而牢騷滿腹,才能做到得意時不輕狂,失意時不沮喪。平和的心態,它能使我們在沉迷時變得清醒,貪求時變得淡泊,對任何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甩得開。
平複內心,寧靜以致遠
這世間,有的人家財萬貫、錦衣玉食;有的人倉無餘糧、櫃無英幣;有的人權傾一時,呼風喚雨;有的人抬轎推車、謹言慎行;有的人豪宅、香車、美女相伴;有的人醜事、薄地、破棉衣……一樣的生命不一樣的生活,常讓我們心中生出“為什麼別人有的我沒有”的感慨。
看到人家結婚,車如龍,花似海,浩浩蕩蕩,又體麵,又氣派。想想當年的自己,幾斤水果幾斤糖,糊裏糊塗就和自己的媳婦結了婚,心裏就屈。
看到人家暮有進步,朝有提拔,而自己卻是滴水穿石,總在原地,躲在家裏,像一隻冬眠的熊,心裏就酸。
看到人家兒成龍,女成鳳,而自家小子又倔又強沒出息,心裏就怨……
看看別人,比比自己,生活往往就在這比來比去中,比出了怨恨,比出了愁悶,比掉了自己本應有的一份心情。
我們有時會想:“我本來比他們強,可我卻不如他們風光體麵!”對比產生了心理不平衡,而這種心理不平衡又驅使著人們去追求一種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損害別人,自覺接受道德的約束和限製,通過正當的努力和奮鬥去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稱道和慶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擇手段,毫無廉恥,喪失道義,膨脹自私貪欲之心,讓身心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中,那麼就必然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後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將陷入難以回旋的敗局之中。
克努克曾是個表現不錯、很能幹也有實力的行政官員,因政績突出不斷受到提拔。但在最近這幾年,當他知悉過去的同事、同學通過各種途徑生活條件都比他好的現實時,心裏總不是滋味。想想自己的能力至少不比他們差,職位也比他們高,可錢卻比他們少。而且自己作為一部門之長,擔子比他們重,責任比他們大,工作也比他們辛苦,經濟上卻不如他們,深感不平衡,由此也就有了一定要超過他們的想法。於是在他任職期間,大肆收受賄賂,欲望的洪水頓時傾瀉而下,一發不可收,最終成了一名囚犯。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終處於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憤之中。他們牢騷滿腹,不思進取,工作中得過且過,和尚撞鍾,心思不專,更有甚者會鋌而走險,玩火燒身,走上了危險的境地。我們必須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誤區。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從這種不平衡的心理誤區中突圍出來呢?
古人說:“保持心情的寧靜,隻要稍微寧靜下來,你眼前的一切就會是完全不同的情形。”所以,讓我們試著用平和寧靜的心情來看待那些曾讓我們心煩意亂的外界幹擾吧。要保持這種平靜的心境,就要學會去注意我們的感覺,注意我們生活的質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幸福與健康。我們應停止擔憂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沒有別人的漂亮,有人好像對自己不友好,這次提升沒有我,別人買了汽車而自己還沒有,等等。我們要學會堅守寧靜,不要讓生活失去平衡。
有時候,世間的事情不是我們都能掌握主動權或隻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許多事我們隻能盡到本分,僅此而已。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因遭遇外界的壓力和痛苦而使自己也變得鬱鬱寡歡或煩躁不安。對人世間的不平我們都會煩惱,這是正常的合乎情理的心理現象。但我們要盡量與痛苦保持適當的距離,隻有這樣,才是處理心理不平衡的妙方,也是讓我們繼續把工作做好的良好方法。
要保持寧靜的心境,可以在遇到煩心的事時有意識地改變一下想法。比如你坐公交車上班,但你的朋友卻開車上班,你就可以這樣想:“坐公交車不用自己動手,正好使自己有機會看看街景,休息一下,換換腦子。”
如果別人收入比你高,你也不必生悶氣,你可以想:“他收入比我多點沒關係,自己沒他那麼勞累,身體健康更重要。”這樣轉換想法,就可以不平衡的心境變得平和起來。
如果你的內心能不受不平衡的幹擾,讓它平靜下來,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擁有平和的心態,是健康人生的至高境界。擁有一顆寧靜的心就擁有了一個強健的體魄,一份自我解脫、自我肯定的信心與勇氣,不會高估自己,也不會自甘墮落,不會隻追求物質的奢華,而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如潮的塵海中。因為更多的時候,生活不是讓我們追求外在的繁華,而是求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心香一瓣:
平和是一種人生的美麗,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不做作,不虛飾,灑脫適意,虛懷若穀。平和是一種經曆過挫折和失敗,不斷奮鬥努力,才能曆練出人生的境界。它不為虛榮所誘,不為一切浮華沉淪。
保持心態平和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精神壓力也不斷增加,加上社會環境和種種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拉維尼是一個心態平和的智者,他已經一百多歲了。對他充滿好奇的雷昂決定去拜訪他。
拉維尼樂嗬嗬地請雷昂坐下,聽他提問。
“假如你一個朋友也沒有,你會保持心平氣和麼?”雷昂問。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沒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假如你正行走,突然掉進一個泥坑,出來後你成了一個髒兮兮的泥人,你還會保持心平氣和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掉進的是一個泥坑,而不是無底洞。”
“假如你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頓,你還會保持心平氣和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隻是被打了一頓,而沒有被他們殺害。”
“假如,你在拔牙時,醫生錯拔了你的好牙而留下了患牙,你還保持心平氣和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他錯拔的隻是一顆牙,而不是我的內髒。”
“假如你正在打瞌睡時,忽然來了一個人,在你麵前用極難聽的嗓門唱歌,你還會保持心平氣和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在這裏號叫著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匹狼。”
“假如你的妻子背叛了你,你還會保持心平氣和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她背叛的隻是我,而不是國家。”
“假如你馬上就要失去生命,你還會保持心平氣和麼?”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我終於高高興興地走完了人生之路,讓我走近死神,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另一個宴會吧。”
“這麼說,生活中沒有什麼是可以打破你平靜的心態的,對你來說,生活永遠是平和組成一連串樂符?”
拉維尼說道:“是的,隻要你願意,你就能在生活中保持平和與快樂——煩惱往往是不請自來,而快樂和幸福往往需要人們去發現,去尋找。”
拉維尼用平和的心態化解了煩惱,他的長壽秘訣就在於去發現和尋找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事:辛辛苦苦收拾好的房間被調皮的孩子弄得一塌糊塗;下班回家時卻發現自行車的氣門被人拔了;在單位因一時疏忽挨了領導的批評……諸如此類讓人心煩的瑣事,如果你不善於調整心態,日積月累就會使你的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還可能引起各種心理疾病。當你學會運用平和的心態麵對生活,你會發現身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心情也隨之豁達開朗。
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不生氣,多鍛煉,讓自己情緒穩定,精神愉快,那麼心態就易平靜。少操心、無疑心、少擔心、放寬心、多開心,就是平靜心態的表現。具有善心、孝心、愛心、進取之心,還有諸葛亮的散淡之心,都有利於形成好的心態。人有了平靜的良好的心態,方能延年益壽、長命百歲。
所謂鎮定自若,就是平靜心態的最佳境界。也許有人會說:“對於改變人生來說,平靜的心態又有什麼用呢?”其實,平靜的心態不但有用,而且還非常重要。健康就是源於平靜的心態,心態不是天然的,它與人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都有著密切關係。平靜的心態,是靠人的修養和長時間的嗬護,而逐漸形成的。
我們應該養成一顆平靜之心,做到情緒長久地穩定。在人生旅途中,平靜的心態在關鍵時刻非常重要。不管遇到什麼事,我們都要沉住氣,多想想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要還沒來得及思索解決之法,就激動得不能自抑。心靜,就要思想單純一些,俗話說:“沒心沒肺,能活百歲;問心無愧,活得不累。”
我們還應該做到心理平衡,知足而長樂。在世間做人,不該想的別去想,不要與別人攀比,看現狀,心知足,多生樂,少生氣,“難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安得盡如人意,要當無愧我心”,這些名言都說明做人心態的重要性。
而養護心髒健康,則是打好我們心態平靜的基礎。如果有心髒病就很難保持平靜心態,所以一定保證心髒健康。心髒本身的健康,是人的心理平靜的基礎。心髒一旦有病,哪怕是輕微的,也不能忽視,一定要吃藥治療,還要多了解一些有關心髒方麵的知識,有的人由於缺乏相應的知識,而導致不應該的死亡。
如果你還沒有找到治療和根除病症的有效途徑,如果你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滿意,那麼,不妨試著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吧,因為它能夠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延年益壽。而且,保持平靜的心態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因為你不必為了一點小事而自尋煩惱,當你平靜下來時,就會感覺世界似乎都是你的,無論什麼困難什麼問題都會在平靜中解決了。
心香一瓣:
健康源於平靜的心態,而平靜的心態是逐漸養成的。所以養生,必須先養心,要養育出平靜的心態。
平衡心理,適當羨慕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著“妒人之能,幸人之失”的心態。當然,適當的羨慕是可以的,但發展成了嫉妒就不可取的。嫉妒,其實是一些人心態不平衡的表現。有嫉妒之心者,也往往自高自大,從而看不起別人,置別人的成績於不顧,貶他人的才幹如草芥。而當別人取得一些成績時,他的心理便會失去平衡,總會千方百計地對那些優於自己者製造出種種麻煩和障礙:或打小報告,無中生有,唯恐天下不亂;或作擴音器,把一件小小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嫉妒心重的人往往會失去朋友,還會引起人際關係緊張,對自己的事業發展和生活安定有百害而無一利。
培根曾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嫉妒是心靈的枷鎖,會將一個人牢牢拴住,不但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讓自己跌進痛苦的世界中走不出來。正如巴爾紮克所說:“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嫉妒心強的人,往往以恨人開始,以害己而告終。”
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別人長相好他嫉妒,別人年輕他嫉妒,別人身材好他嫉妒,別人有才學他嫉妒,別人風度瀟灑他嫉妒,別人富有他嫉妒,別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別人學曆高他嫉妒……德國有一句諺語:“好嫉妒的人會因為鄰居的身體發福而越發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總是40歲的臉上就寫滿了50歲的滄桑。
適度地羨慕可以理解,但過度地羨慕往往就會變成了嫉妒,這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從古至今,嫉妒者似乎永遠是一個小醜的角色,淪為人們的笑料。
戰國時期,孫臏和龐涓都拜世外奇人鬼穀子先生為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為兄弟,孫臏稍年長為兄,龐涓為弟。
有一年,當聽到魏國國君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到魏國做將相時,龐涓再也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決定下山,謀求富貴;孫臏則覺得自己學業尚未精熟,還想進一步深造。
於是,龐涓一個人到了魏國,並受到魏王的賞識。這期間,孫臏卻仍在山中跟隨先生學習,他原來就比龐涓學得紮實,加上先生見他為人誠摯正派,又把秘不傳人的孫子兵法十三篇細細地讓他學習、領會,因此,孫臏此刻的才能更是遠遠超過龐涓了。
有一天,從山下來了魏國大臣,禮節周全,禮物豐厚,代表魏王迎接孫臏下山。孫臏受到老師鼓勵,於是秉承師命,隨魏國使臣下山。
孫臏到了魏國,先去看望龐涓,並住在他府裏。龐涓表麵表示歡迎,但心裏很是不安、不快:唯恐孫臏搶奪他一人獨尊獨霸的位置;在得知從自己下山後,孫臏在先生教誨下學問才能更高於從前,更是十分嫉妒。同時,由於魏王十分器重孫臏,使龐涓產生了危機感,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除掉孫臏,他仿照孫臏筆跡寫了一封思念家鄉、急於離開魏國的家書呈給魏王以栽贓孫臏,魏王大怒,孫臏被處以臏刑。龐涓假意收留了孫臏令其感激涕零,實際上隻是在監禁孫臏。孫臏在得知真相後,開始裝瘋,將已抄錄給龐涓的兵法全部燒毀。
後來,當初了解孫臏的才能與智謀、向魏王推薦孫臏的墨子墨翟將孫臏的境遇告訴了齊國大將田忌,又講述了孫臏的傑出才能,田忌把情況報告了齊威王,齊威王要他無論用什麼方法,也要把孫臏救出來,為齊國效力。於是,田忌派人到魏國,乘龐涓的疏忽,在一個夜晚,先用一人扮作瘋了的孫臏把真孫臏換出來,脫離龐涓的監視,然後快馬加鞭迅速載著孫臏逃出了魏國。
此後,龐涓更視孫臏為眼中釘,無時無刻不想置孫臏於死地。最終,在馬陵道之戰中中了孫臏的埋伏。萬箭之下,龐涓無路可逃,自殺身亡。
俗話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別人有所成就,我們不要心存嫉妒,應該要平靜地看待別人所取得的成功,這是擁有幸福人生的秘訣。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顆平靜和睦的心,切不可心懷嫉妒。
其實,芸芸眾生,大千世界,由於各人的機遇與境遇不同,人難免分出個三六九等,或意氣風發、飛黃騰達,或默默無聞、窮困潦倒。對於別人的成功,可以羨慕,但不能嫉妒:羨慕,就是積蓄你自己大量的精力、時間和智慧,去產生應該屬於你範圍內的積極效仿心理,這會讓一個人充滿了向上的動力,從而促成自己的成功;不嫉妒,就是要灑脫和不甘於落後,給予他人真摯的祝福,對自己充滿必勝的信心,這才是強者的風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與其嫉妒他人的長處,不如化“嫉妒”為動力,用自己的奮鬥和努力去彌補自己的短處,從而消除與他人之間的距離,甚至超越他人。
心香一瓣:
嫉妒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害處。與其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嫉妒別人,倒不如利用一切力量去增強自身的本領,做一個讓人羨慕的人。
心境豁達才有好人生
每個人都有許多無法避免的缺陷,這些缺陷導致了自己與別人的千差萬別,這是一種必然。但不夠豁達的人,往往拒絕承認這種必然。為了滿足這種心理,他們總是緊張地抵禦著任何會使這些缺陷暴露出來的外來衝擊,否認別人的種種成果。久之,他們的心理便變得脆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