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敢死隊出征——抗癌肽(3 / 3)

“都是什麼啊,”賴氨酸焦急地問,“快講講,我這方麵知識很缺乏,不好意思,貪玩了,嗬嗬……”

“好,我知道的都告訴你,”絲氨酸接著說,“Hela細胞係被George Gey分送給眾研究單位,我需要提醒一下啊,這種送給各個研究單位去研究的行為並未通知拉克斯本人,也未得到她的許可,這就是後來的科學界的官司……”

“剛才丙氨酸不是說Henrietta 在1951年就去世了嗎,怎麼取得她的同意啊?”賴氨酸疑惑地問道,“誰有那個本事把她從墳墓裏弄出來簽字同意啊?”

“嗬嗬!”絲氨酸忍不住笑了道,“你先別急,且聽我說。自從這hela細胞被送去研究,就做了癌症模式細胞,也被用作細胞信號傳導。就這樣,1952年研究人員用各種從腮腺炎、麻疹到皰疹疾病組織分離來的病毒感染Hela細胞,由此現代病毒學產生;1956年,Hela細胞先於人類,隨一顆前蘇聯衛星進入太空,開始被用於太空生物學研究。美國宇航局後來還在首次載入航天飛機中攜帶了海拉細胞,並發現癌細胞在太空中繁殖更快;1984年,一名德國病毒學家利用Hela細胞證明了人乳頭狀病毒(HPV)會導致癌症,這項發現後來讓這名德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也向HPV疫苗的成功研製邁出了第一步;1986年,科學家發現如何讓Hela細胞感染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TV)。通過它找到了一個關鍵受體,揭示了這種病毒的感染機製;1989年,一位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科學發現,Hela、癌細胞含有一種叫做端拉酶的物質,能使細胞不死。這讓控製生物衰老的神秘物質——端粒酶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這些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功,讓hela擁有了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不朽的生命,永生)。但是,科學家們嚐到了甜頭,研究無止境,從應用hela細胞去研究,現在竟有人研究hela細胞的基因了。這下可惹大麻煩了,讓一個由Lars Steinmetz領導的研究小組,陷入生物倫理學的風暴中,原因是他們公開發表世界上最著名的人體細胞係——Hela細胞基因組的研究成果,惹怒了Henrietta Lacks的後代。他們狀告Hela細胞係的提取,並未獲得Lacks本人的同意,因為那是於1951年她死後獲取的,而今卻將她的基因序列公布,會泄露依然健在的Lacks後代的基因特征。無奈,Steinmetz與他的團隊將基因組數據從公共數據庫中移除。Steinmetz說:‘我們感到很驚訝,根本沒想到會導致這樣的後果。我們尊重Lacks家人的意願,絕對不是蓄意發布研究成果使他們焦慮’……”

“哎呀,這Hela可真是有名,這科學界這麼多的故事,讓她早已是‘名人’了,可是,她永遠都享受不到這名譽了!這人類也真是的,很多人都是死後才有名的,像英國那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就是寫《呼嘯山莊》的那位,這書出版了一個多世紀以後才被認可為傳世名作,嗬嗬……這Henrietta Lacks生前做夢也沒想到,她的悲慘讓她這麼成名……”

“成名一定要以死亡做代價嗎?”賴氨酸怯怯地嘟囔道。又接著問道,“教授把我們稱為‘敢死隊’,可是,你看這些細胞,就隻顧自己分裂,並沒有攻擊我們,沒有對我們產生威脅啊?”

“是啊,是啊,他們是沒有襲擊性,”丙氨酸道,“可是,它們在拚命地吸取養分,沒有養分,哪裏能一個變兩個?吸取養分,就是爭奪,在人體有限的立體範圍內,拚命爭奪養分,瘋狂生長、瘋狂占領地盤——就是浸潤其他器官,然後迅速擴張,是不做主動攻擊,就是把你需要的養分都霸為己有,這樣,生命體正常的細胞爭不過養分,就逐漸地枯竭了,最後,隻得與死神為伴去了。”

“哎呀,”眼睛一直盯著那層鋪滿地細胞底層,一直沒說話的亮氨酸叫道,“我怎麼感到,他們好像向我們貼近了,這遊泳池的‘水’好像少了!”

“哇!”賴氨酸大叫道,“就這麼一會兒,他們好像長了一層!天哪,太瘋狂了!”

“好了,我們現在開始準備戰鬥——”丙氨酸說,“不是他們攻擊我們,而是我們要去攻擊他們,教授交代我們的任務就是控製、殺死這些癌細胞!”

“可是,丙氨酸,”賴氨酸怯怯地問,“可是,我們用什麼樣的作戰計劃去殺死這些細胞啊?有具體的方案嗎?”

“我們隻有目的——殺死癌細胞,並沒有詳細具體的攻擊計劃。”丙氨酸猶豫了一下說,“教授還沒研究出來機製,我們現在是來初步探索一下,看我們是否有能力殺死癌細胞,至於怎麼去殺用什麼武器去殺,那是要我們去實戰中,根據情況隨時決定用什麼武器的,所以,叫‘敢死隊’!兄弟們,大家記住,我們一定不要掉隊,按照教授組成的隊列,團結一致,相信我們必勝!”

“還有,”異亮氨酸補充道,“教授派出我們三個小分隊,我們一定要比GK7和IL7做得更好,做第一名!哥們兒,跟著我,出發!”

於是,根據教授編排的順序,異亮氨酸排在第一位,接著是亮氨酸和亮氨酸的複製體,再接著是絲氨酸和絲氨酸的複製體,然後丙氨酸緊緊地抓住賴氨酸,生怕他掉隊。他們漸漸地接近了細胞層,快了,觸手可及了!

那遠遠看起來像青蛙卵樣的細胞,接近了,完全變了樣。就要比他們遠遠地看到山頂上有個白點,愈來愈接近山頂的時候,他們漸漸地看清了,那是一座白色的房子,再近了,會發覺那是一座寺廟,因為有尖頂和飛簷,根本就不是圓點了。這細胞接近了,發現上麵並不光滑,而是凸凹不平,像沙漠中的綠洲,不是很高的灌木叢中,還布滿荊棘。且看那密密麻麻沙礫般的表麵,就是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枝枝杈杈的是糖鏈;半隱半現的是磷脂分子、糖蛋白以及一些還未被發掘命名的蛋白質分子。

代號IK7的戰鬥隊列,小心翼翼地接近了細胞膜表麵,就像偵察兵一樣,仔細偵察能夠下手的攻擊的地方。就像要攻擊一座城堡,你需要攻破城牆一樣,這細胞膜就好比一座城牆,可這門在哪裏呢?這牆可怎麼能破?

“丙氨酸,”最前麵的異亮氨酸悄悄地回頭問丙氨酸,“你看這有一個微小的孔穴,是不是就是細胞膜上的‘水通道’或者‘離子通道’?”

“就是那兩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家艾格瑞和麥金儂發現的‘水通道’?”

絲氨酸悄聲地問。

“是的。”丙氨酸簡短地回答,肯定了異亮氨酸和絲氨酸的推測。

“我們試試可不可以跟著水分子進入細胞內?”異亮氨酸又悄聲說道。

“我們可以試試看,”丙氨酸說,“但是,要知道,不管是水通道還是離子通道,都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我們會不會被選擇進入,我還真不知道。”

“怎麼辦呢?”賴氨酸焦急地問。“若他們識別了我們,我們不就暴露了嗎?”

“可是,我們剛才也都看到了,”絲氨酸道,“這密密麻麻的磷脂雙分子層,哪裏能比有現成的通道更容易?我們若不去試試,哪裏知道不行啊?”

丙氨酸略一沉思後,下定決心道:“異亮氨酸,準備好,你做先鋒我們按隊列排序去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