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品格是成功的決定性力量(1)(2 / 3)

德是我們每個人的立世之本,不管從事什麼職業,都要講“德”,經商也要講商德。人無人格難立身,商無商德難立業。商人可以缺市場、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唯獨不能“缺德”。商德是經營者做人興事之本,高尚的人格就是挖掘不完的財富,以德經商在競爭中總會勝人一籌。因為以德經商能夠收得民心,而得民心者能得天下,何況賺錢呢?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岩就是這樣做的。

一次,胡雪岩到蘇州辦事,臨時到永興盛錢莊兌換20個元寶急用,但這家錢莊不但沒有給他兌換,還無故誣指阜康銀票沒有信用。胡雪岩知道他們是故意找茬,但當時並沒有表示出憤怒,而是平心靜氣地走了。

後來,胡雪岩偶然得知永興盛在經營上有問題,他們為了貪圖重利,雖然隻有10萬銀子的本錢,卻放出20幾萬的銀票,已經岌岌可危了。當時浙江與江蘇有公款往來,胡雪岩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影響,將海運局分攤的公款、湖州聯防的軍需款項、浙江解繳江蘇的協餉等幾筆款子合起來,換成永興盛的銀票,直接交江蘇藩司和糧台,由官府直接找永興盛兌現,這樣一來,永興盛根本無法及時兌現,就隻有倒閉的一條路了。而且這一招是借刀殺人,一點痕跡都不留。

但是,胡雪岩最終還是放了永興盛一馬,沒有去這樣做,他之所以不願意借機整跨永興盛,主要考慮是這一招實在太狠,一招既出,永興盛絕對沒有一點生路。

從這件事情中,不難看到胡雪岩做人還是非常注重德字為先的。這也印證了他自己說的那句話:“將來總有見麵的日子,要留下餘地,為人不可太絕”。事實上,在商場上給人一活路,就是給自己一條財路。所以,從商者都應該以德字為先。

以德經商,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商人要有“德商”,它是指一個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質,具體內容包括體貼、尊重、容忍、寬恕、誠實、負責、平和等各種美德。一個有商德的商人,一定會受到信任和尊敬,自然會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注重德行修養的人,其人生也會更加順利。

優良的品行抵得上一大堆學問

如果一個人有一定的學問,再加上好的品行,那他獲得成功的希望就比隻有學問而沒有品行的人要大得多。

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學問重要嗎?重要!但是,如果僅僅隻有學問而沒有好的品行,是很難獲得大的、持久的成功。如果一個人有一定的學問,再加上好的品行,那他獲得成功的希望就比隻有學問而沒有品行的人要大得多。

張滔是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海歸”,武健是北京某醫科大學畢生的學生。他倆同時受聘於一家大型醫藥公司,並被分配到生產部門當一名普通工人。對此,張滔心裏很有看法,他認為自己一個堂堂的留美畢業生去當工人,豈不是“大材小用”,而他最希望去的部門是研發部,他認為到那裏才有用武之地,但由於就業壓力很大,張滔沒有選擇跳槽,而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張滔雖然人在車間,可從來就沒有踏踏實實地幹過一天,一有機會他就躲在僻靜的角落去研究“股票”,或是在手機上玩遊戲。生產部主管曾提醒過他好幾次,他總是回答說:“這麼簡單的工作,我用一分心思就能完成,為什麼要花十分心思在上麵呢?這豈不是浪費?”

麵對同樣的工作,武健卻沒有絲毫怨言,他踏踏實實地做著自己分內的工作。當張滔和其他同事在偷偷聊天時,武健則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堅守著,對主管交代的每一件工作,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他都認真地一一做好。

好幾次午餐時,主管問他:“武健,你一個醫科大學的高材生現在從事這種普通的工作,心裏不覺得吃虧嗎?你有沒有其他打算?”

“一開始,我也覺得在車間當工人很吃虧,但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這種想法,因為我剛畢業,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還從來沒有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運用和檢驗。現在在車間,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對我們新員工來說是一件好事,是一個鍛煉的好機會,這樣自己一步一步踏實地走,就有可能戒除浮躁的毛病,從而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至於其他打算,我從來不去想,我隻想幹好現在這份工作。您想,如果我連這簡單的車間工作都幹不好,還怎麼會有機會承擔重要的工作呢?怎麼才能從平凡中一步步走向優秀呢?”武健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都告訴了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