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吃蘋果的時候經常將蘋果皮削掉,因為她怕蘋果皮上沾有農藥不益於身心健康;而丈夫卻認為蘋果的大部分營養都在果皮上,如果將其削掉太可惜了,所以他吃蘋果時總是連皮吃。妻子總說他不講衛生,因此,常吃蘋果,也就常吵。
前不久,又因為吃蘋果的事情小兩口竟鬧到了他們的老師家,欲請老師來判斷誰是誰非。
了解大致情況後,老師對女的說:“你丈夫吃了這麼多年的帶皮蘋果,不還好好的,既沒有為此發生過食物中毒,也沒有發生過其他的意外不是嗎?你擔心什麼啊!”老師又對男的說:“你嫌你太太浪費,她削掉的蘋果皮你吃掉不就行了嗎?”老師還說,由於不同的家庭環境以及不同成長過程的影響,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會有所不同,不要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他人頭上,勉強別人來認同自己的習慣,夫妻間多一些寬容才是最重要的。聽了老師的話,小兩口茅塞頓開。
凡是和睦幸福的家庭,一定體會過寬容的微妙。在婚姻生活中,很多人吵嘴都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雖說不是什麼大吵大鬧,但是為了逞一時的痛快而吵鬧不休,特別是家庭中的女人,得理不饒人。一次兩次也許沒什麼,但是時間久了,就會為家庭的和睦製造隔閡。
一位社會學博士生,在寫畢業論文時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他發現在他歸納兩份相同性質的材料時,發現前後說法自相矛盾。一份是雜誌社提供的4800份調查表,問題是:什麼在維持婚姻中起著決定作用(愛情、孩子、性、收入、其他),90%的人答的是愛情。可事實卻並非如此,根據法院民事檔案資料了解到的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雜誌社提供的4800份調查資料中,隻有不到10%的夫妻是因感情徹底破裂而離婚,其餘的都是因為一些日常瑣事而分開。
看來真正維持婚姻的不是愛情。這位博士生原本以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很容易的題目,誰知拿到這些實實在在的資料後,才知道《愛情與婚姻的辯證關係》是一份多麼令人傷腦筋的課題。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也為了交出一個滿意的答卷,他去向他的指導老師請教,老師說這方麵的問題你最好去請教那些金婚老人,隻有他們才有資格給你這個答案。
於是,這位博士生去拜訪了一對80高齡的老夫婦。可是他們的經驗之談並沒有令他十分滿意,他們告訴他的除了寬容、忍讓就是相互賞識之類的老一套,他還是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不過當他把所有的資料相互比較時發現了一點:有些夫妻最後走上了離婚的道路,並不是開始就選錯對象,而是從一開始就沒弄明白,在選擇愛情的同時,也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夫妻雙方能否去適應彼此的生活方式,將決定著婚姻的和諧與否。那些最終以悲慘結局結束婚姻的夫妻,大多數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愛使雙方走到了一起,家庭的組建是因為有了愛情,愛情是婚姻家庭的基礎,而相互體諒使婚姻生活更加完美,家庭的破裂則是因為缺乏寬容。隻用愛鑄造家庭生活是不夠的,夫妻之間還要彼此寬容、忍讓,才能走得長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麵對愛人的一點點過失與他身上吸引你的地方比較起來,那又算得上什麼呢?夫妻間又不是陌生人打交道,難道非要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難道真的能分得清嗎?正如上麵所說的“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間的爭吵本來就沒有對錯之分。隻需要用包容的胸懷去寬容愛人,給他留一個自省的空間就可以了。這樣的愛情才能成為一份永恒的愛。
女人的周期性情緒變化很明顯。當你感覺自己的情緒不好時,盡量讓自己放鬆下來,以忍讓、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這樣家庭風波就不會因你而掀起了。麵對愛人心情不好時用你的柔情去化解丈夫的低落情緒,即使丈夫想對你發火,經你的體貼關心也就發不起火來了,這樣想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難道還是一個多麼困難的問題嗎?
大多數人都說女人的心胸較男人的要狹小得多,其實,這種說法未免有些偏激。在家庭生活中,大部分女人都能體諒丈夫為了家庭生活而四處奔波的艱辛,所以她們用一顆溫暖的心去關愛愛人,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當丈夫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她們充當丈夫的聽眾,幫助他們發泄情緒;當丈夫勞累的時候,她們做好熱氣騰騰的飯菜為丈夫解乏;當丈夫與自己發脾氣時,她們用理解、寬容的態度去迎接丈夫來勢洶湧的怒火等等。她們做這些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為了使家庭生活和諧無憂。由此,怎能說女人的心胸狹小呢?其實,女人為了家庭幸福美滿總可以奉獻出她們的全部。
試想,一個男人麵對這樣一個寬宏大量的女人還能挑剔她些什麼呢?還會對她頤指氣使嗎?還會不加倍疼愛她嗎?大部分男人都會被這樣的女人感化,會更加用心去嗬護她。
女人要擁有一顆寬大的心,因為寬容使家庭生活更美好,讓女人更幸福。
女人幸福必備錦囊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女人,也應該有一顆包容心,用寬容來澆灌男人心中的塊壘,讓男人體會到你對他的好,從而更加珍惜你。
6.女人會調整,觀念錯誤婚姻不牢
有人認為夫妻之間不應該有什麼秘密,毫無保留才能證明夫妻感情的真實,實際上,夫妻之間如果彼此有一點私人的空間,不能視之為對愛情的不忠,而是一種夫妻相處的藝術。
夫妻之間應該無所保留,一位朋友開始持這個觀點。夫妻之間真的應該無所保留嗎?他有時也懷疑。夫妻之間應該有所保留,這是他最終得出的結論。這一思維軌跡是他從自己的親身經曆中逐漸悟出來的。
那晚,他去參加一個聯誼會,與坐在身旁的一位女士相識。也許是聯誼會的氛圍易於使人敞開心扉,他們竟一見如故,無所不談,彼此為結識對方而感到欣喜。
到家後興奮尚未滌盡,他便與妻子談及剛才的一切,自然免不了讚揚那位新結識的女士幾句,當然言辭中決無過分阿諛之處。他哪裏料想到由此會點燃導火線,炸藥爆炸了——
“怪不得那麼晚回家,與新朋友談得熱乎呢?什麼聯誼會?婚姻介紹所!”
“嗬,婚姻介紹所?參加者差不多全是結過婚的人,鼓勵重婚?”他故作幽默,盡力不想使事態擴大。
“差不多。”她虎著臉,“再去聯誼聯誼,老婆也用不著了。”
“你怎麼把這麼高雅的形式庸俗化了?”不悅之情開始在他臉上呈現。
“我是庸俗,沒人家高雅,你找高雅的去吧。”她說著,麵壁而臥,表現出明顯的生氣。
一股無名火倏地從他胸間躥上來:你居然還有權利生氣?仿佛我真的幹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
“是的,你是庸俗,俗物,俗不可耐!”他吼叫了。
於是,一場無法斷定孰是孰非的爭吵拉開了帷幕,結果兩敗俱傷。
這以後,他很少與她談起其他女性,即便談也十分謹慎,表情淡淡的,語氣平平的。
他發現效果不差,他們之間激烈的爭吵逐漸消失了。他對自己說:原來有所保留有利於安定團結。他同時發現,自己似乎成熟了不少。
然而夫妻間的安定團結與社會的一般標準不一樣。自從實行某方麵的“有所保留”後,他竟覺得“無所保留”部分的內涵愈來愈模糊,甚至在被吞噬。他無法妥善地處理好兩者關係。漸漸地,他竟感到差不多所有的生活內容都可以“有所保留”了,因為她對他不保留的那些話題並沒有多少興趣,聽時懶懶的,漫不經心的。於是,他也就經常“懶懶的”了。
他們相安無事,卻過於冷漠。
他嚐試著回到“無所保留的時光”,但失敗了。積累許久的“有所保留”阻礙著他們走回過去。
他忽然又懷疑了——夫妻間真的應該有所保留嗎?
因為眼前的一切與他向的往家庭理想境界相去甚遠,該怎樣去達到這一境界呢?他又很茫然。
朋友的這種生活經曆其實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當今的中國家庭裏,特別是年輕的家庭,“過去的戀人”、“別的男人和女人”、“私房錢與小金庫”,應該說是極易引燃夫妻矛盾的“三大地雷區”。這些隻存在於家庭的瑣事,有時弄得夫妻雙方爭吵不休,沸沸盈盈,甚至家庭的解體。
到底是應該“有所保留”,還是透明無餘?生活的道路上既然有了伴,還可不可以有心靈獨語?
恐怕有十之八九的新婚者,都會像那位丈夫起初一樣,讚同應該“無所保留”的觀點。他們輕鬆地說:都二位一體了,還需要什麼隱瞞避諱?
可是,話多傷人,“嗑”嘮多了,無意間,夫妻二人便走進矛盾的“雷區”,走進了“猜忌”、“懷疑”的危險地帶。猶如連鎖反應,一枚“地雷”引爆之後,其他“地雷”也蠢蠢欲動,從此矛盾叢生,使本來和諧美滿的家庭無端增添了不少煩惱。
其實,說夫妻二人是“二位一體”,莫如說是“獨聯體”更切實際。因為在狹小的二人天地裏,無論怎樣“一體”,他們總是獨立的、活生生的兩個人,長著兩個頭,兩副心腸,你願並非全是我願,我樂也並非代表你樂。有些話,有些事,也是該說的則說,不該說的就應緘默不言。夫妻間有所保留,這不能視之為對愛情的不忠,這是一種夫妻相處的藝術。
所幸的是,文首寫到的那位朋友,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步入了“無所保留”的誤區,走進了“有所保留”的新境地,倍感欣慰的是成果不小,安定了家庭團結,使自己也更成熟了。然而不幸的是,他又步入了另一個誤區:無所不留。他再次失敗,從一種煩惱走入了另一種煩惱。
其實這位朋友大可避免這種“茫然”,尋回夫妻間從前歡樂的“影子”,那就是投其所好,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諸如,持家理財,教兒育女及其他能夠引起對方興趣的題目。這樣,“愛”便會重新“火熱”,家庭會重新成為有情有趣的“安樂窩”。
欣賞一幅油畫,太近了看著不大像畫,太遠了像畫又看不清楚,隻有不遠不近,恰到好處,才能看出“效果”。夫妻之間最好是要親密“有間”,讓夫妻各自保留心中的一塊自由活動的綠地。
女人幸福必備錦囊
誰也不要試圖挖空心思地去改造對方,而是要設法去適應對方,讓對方有獨立的人格、獨特的個性和適度自由的生活圈。
7.女人懂謙讓,夫妻之間無輸贏
夫妻間隻要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或經常與對方調換角度思考問題,那麼很多矛盾都能夠得到諒解、理解和化解,彼此僵持的局麵就會很快冰釋。真正的愛情對男女雙方來說並不是誰是誰的或誰給誰的,愛的成功與失敗是由雙方共負的。
愛情領地裏,不是雙贏就是雙輸,決沒有一輸一贏的道理。
一位婦女憤憤地說:“我後悔結婚,那無休止的爭吵,我已經精疲力竭了。我的性格是輕易不服輸,而他居然與我一樣,也從不讓人,所以就沒完沒了的吵。譬如他認為下班回到家中,應該享受一些溫馨氣氛。可是他又不是不知道,我八小時下班回家,在廚房裏又繼續上班,哪有什麼興致去培養溫馨氣氛。這時候就得吵,他說我不像一個妻子,我說職業婦女中,沒有一個真正的賢妻良母。他就舉報刊上的例子,我就舉身邊的例子,結果誰也贏不了誰,便慪氣,晚飯常常吃不安生。還譬如,有時候我累得要命,他卻異想天開,說晚飯後到鬧市區去逛逛,看場電影,可我卻隻想睡覺。這時,準得吵。到頭來他肯定不會再有興致去看電影。可不看就不看唄,卻窩在家裏與我鬥氣,結果又是兩敗俱傷——我們都說理,都引經據典,都就近取例,企圖說服對方,可最後老是分不出輸贏。”
其實,夫妻雙方在矛盾衝突時論輸贏是很愚蠢的,又沒有聽眾和觀眾,無非是為了自尊。是不是“輸”了就被踐踏了自尊呢?仔細想來,並不是。在婚姻上,不是雙贏就是雙輸,一贏一輸,其實是不存在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沒有起碼的是非,而是說,從感情角度而言,企圖分出輸贏是不可能的。
家庭生活中,有些事情無法以是與非論之,而是靠彼此的感情調節。你要贏對方,必然同時亦讓對方贏你。你認了輸,對方亦就立刻輸了。從這個意義上說,輸就是贏,雙輸亦就雙贏了。
譬如說,丈夫回到家中,說溫馨的氣氛不夠,你如果認為不反駁便是服輸,那麼就會企圖贏他。而他亦認為被你駁倒便是認輸,亦就必然反過來企圖贏你。大家都想用“一贏一輸”的方式作結局,到頭來呢,兩敗俱傷。這才是感情領域的雙失敗呢。假如你一開始就服輸——“是嗎,那你趕緊打開錄音機,把家庭氣氛調弄得溫溫暖暖的嘛,再嚐嚐我的手藝。你看你多有福氣。”他能不服輸嗎?肯定會乖乖地按你的指示去按錄音機,說不定還會對你的辛勞表示關切。但是如果你麵孔拉長了,他會“自輕自賤”地跟你逗樂?照理說他這樣的脾氣,他是不會圍著你滴溜溜轉的。但這樣的男人絕不是不懂體貼的人,也許他們要比光會向老婆獻殷勤的男人有出息得多。
在家庭裏,除非夫妻二人中確實有一個太“壞”,否則是不會存在一方輕視一方,或輕易踐踏對方自尊的問題,所以不必不知疲倦地比賽輸贏。絕對地說,在愛情領地裏,不是雙贏就是雙輸。因為你也許能夠在某個問題上駁倒和戰勝對方,但也許同時“輸”了愛情,這是無法勉強的。所以許多夫妻上法院鬧離婚,說來說去亦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其實哪裏是是非問題呢,分明是感情問題。有了愛情,那些“問題”全都不成問題了……
走出了“輸贏”的誤區,夫妻二人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和家庭的主人。
——家也是講“禮”的地方。
夫妻一家人還要講客氣?家庭裏還要講“禮儀”?
小王新婚燕爾,禮拜天,難得的輕鬆,小夫妻倆興高采烈,改善夥食,煎、炒、烹、炸、不亦樂乎。孰料,小王毛手毛腳,一轉身,將一盤剛炒好的菜碰翻在地,濺了妻子一腳,險些燙傷。怨憤之氣便從妻子的心底陡然而生,又見小王毫無歉意、滿不在乎的樣子,更是火上眉頭,於是乎,一席髒話出口,二人爭吵不休,結果鬧得烏煙瘴氣。美味還沒享受,倒先鬧了一肚子氣。
家庭和諧茫然無存,夫妻感情的“光盤”也刻出了幾道抹不去的痕跡。不妨設想:假若小王將菜碰翻後,說句對不起,趕緊找抹布去給妻子擦拭,並表露出極其心疼的樣子,小王妻子嗔上一句“看你,盡毛手毛腳的,也不小心一點,”那麼,結果又會怎樣?
俗語說“家人不拘常禮”。在一般人眼裏,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講禮儀,客客氣氣,未免太繁瑣、太累了。殊不知,家庭也是個小社會,雖談不上法製約束,但也需要禮儀規範。人世間不文明的地方,現代家庭可算一個所在。這裏的約束機製最薄弱。有的庶幾為零,故而一些粗俗、粗暴等不文明甚至反文明的現象,在一種相宜的氣候和土壤中得以滋生和蔓延。
一般說來,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表現也來源於他居家的表現,也有外出是天使、在家變魔鬼或是在家是天使、出外變魔鬼的“兩麵神”。這與一個健全人格乃至健全家庭的標準和要求,相距甚遠。
禮儀失修,家風不純,嚴重的,往往造成家庭樂章的不和諧。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家,婆媳關係、姑嫂關係,夫妻關係之間出現“冷冷熱熱”的現象,時有發生。做婆婆的常歎息:媳婦終究不是自己養的;媳婦呢,也常常恨得“理直氣壯”:婆婆畢竟不是親娘。基於這種認識,家庭矛盾又怎能不愈演愈烈呢?
家庭不講禮儀,受影響最大者,莫過於孩子。君不見,如今的一些小、中、大學生,在日常人際交往中,來不相參、去不相辭者有之,肆意給老師起綽號、混名,背後對教師直呼其名者有之。夏季,穿著拖鞋,與其父“相映成趣”地出入一些莊重的公共場合的中小學生不乏其人;至於霸氣、匪氣、流氣、俗氣等不良精神氣質,也在一些青少年中常見。這些除外界影響所致,恐怕家庭父母不“為人師表”也難辭其咎。
教育理論是很看重環境對人的影響、滲透和陶冶功能的。家庭是一個無可選擇、無可規避的環境。近朱近墨,孰赤孰黑,茲事體大,小覷不得。
提倡家庭禮儀,構建家庭禮儀文化,其要旨正是為了營造一方既有清純家風,又不失溫馨人倫的氛圍。
若厘析而論,家庭禮儀文化的“文化”,當是特指禮儀之於每個家、每個家庭成員,既是一種常識,即使在家裏,也適度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和作出高雅舉止,剔除某些禁語、禁舉;更是一種素質,它像健康活潑的鮮血,像美好怡人的芬芳,持衡地流貫在我們身上,洋溢在我們中間。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家庭濃縮著整個社會。隻有當每個細胞都健康,我們才有資格自豪:我是生活在千年禮儀之邦!
經常交談總是有好處的
常言說:燈不點不亮,話不講不清,理不說不透。夫婦二人經常陷入惡性循環的爭吵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交流溝通,缺少對對方的理解撫慰和自我批評。
一對夫妻陷入了一個嘮嘮叨叨抱怨,一個置之不理的情況。妻子說:“我經常向他嘮叨抱怨,說他不收撿東西,又不幫我的忙。他出於自衛,置之不理。這樣更使我火上加油,對他更加嘮嘮叨叨。”丈夫到了最後終於忍無可忍,就跟妻子大吵一場。“我知道自己比不上你那樣有條不紊,”他說,“但我不喜歡人家總是提醒我。”
最後這位妻子終於承認,真正令她不滿的,是丈夫不夠親熱,她把丈夫一貫含蓄的作風,看作對她不夠體貼、不夠關心。“我以為多對他嘮叨挑剔,會令他表現得親熱一點,實際上,適得其反。”
“她也有點道理”,丈夫承認說,“我從不熱情流露,不是如她所希冀的那麼親熱。可是在她向我發火的時候,我實在很難親熱起來。”
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的夫婦很少是關係密切的,經常都覺得對方不愛自己,遭對方輕視。但要是他們麵對現實,解決爭端,便會學到如釋重負。
這種情形發生在許多夫妻身上。
“我們主要是為了他周末去釣魚而吵起來,”妻子說。他要星期六、星期日兩天早上都去釣魚。她覺得夫婦應當輪流去照顧兩個小兒女。
最後,妻子對丈夫說,她明白釣魚對他是多麼重要,決定不再為這件事發牢騷。“我把他的優點都一一記了下來,再檢查我們的婚姻。我認為,這樣美滿的婚姻破裂太可惜了。”
幾個星期後,丈夫自動提議兩人在周末輪流照顧孩子,一個早上讓妻子外出,另一個早上讓丈夫去釣魚。結果,這樣安排大家當然都很滿意。
“妻子現在批評我時,”丈夫說,“我不再自動否認。我會說‘讓我想一想’,有時候她說得對,我便向她承認;有時候她錯了,我也讓她知道。我們不再重複那些討厭的話,比以前好多了。”
女人幸福必備錦囊
好強可以用在工作和事業上,千萬不要用在與丈夫的爭執上。因為不管誰贏誰輸,都會給家庭中的成員造成傷害。與其如此,不如靜下心來,找出爭執的根源,然後將這個死結打開。
8.女人別猜忌,疑神疑鬼誰都受不了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譬如說猜疑,它常常會平白無故地惹出一些令人煩惱的事端。
容易誤事和壞事的心理障礙其實就是猜疑。猜疑是各種不確切的信號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中彙聚而成的疑惑。它有時可以濟事和成事,有時可以誤事和壞事。對某些難以把握的事情有一點猜疑之心,使自己對生活中某些不測之災早有心理準備,常能避免一些盲目的蠻幹和貿然行止。但問題是,有一些人似乎神經過敏,動不動就捕風捉影地胡亂猜疑別人,懷疑了許多本不該懷疑的人和事,也相信了許多本不該相信的人和事,把懷疑一切和相信一切都絕對化,這便陷入了涉足社會的心理誤區。陷於這些誤區也就很有可能陷入人生敗局之中。
有位偉人曾說過:“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黑暗中起飛。”猜疑之心令人迷惑,亂人心智,甚至有時使你辨不清敵與友的麵孔,混淆了是與非的界線,使你的家庭和事業遭受損害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