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不負上天創意,秀出獨特的你(1 / 3)

有個性的女人才有魅力。一個凡事追隨別人、人雲亦雲、亦步亦趨,沒有主見的女人;一個不敢相信自己、不能自己決斷的女人;一個在家中依賴父母、愛人,在外麵依賴同事、上司的女人;一個不敢自己創造,不敢表現自己的女人,其實是對自己的縱容。上帝既然創造了獨特的你,你就應該不辜負他的創意,將自己的個性完全地展現出來,給這個世界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1.想了就做,用行動證明自己

男人靠自己的理智去判斷事物的對錯,並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施;而女人則是感性的,喜歡憑感情來判斷是非,所以許多女人在做一件事之前,總會去征求他人的意見,而事實上,他人給予你們的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因此,女人應該有獨立的個性,想好了就付諸行動,用結果證明自己是對的。

女人通常在了解到他人的想法不同於自己時,自己的決心就會慢慢的動搖,最後,產生放棄想做這件事情的想法。這就是絕大多數女人終生碌碌無為的原因。

有一位大學教授曾做過一次統計,目的是為了說明男、女處理問題的不同態度。他曾在美國的學校舉行了一次考試,題目是:讓同學們判斷出時鍾在兩點到三點之間,時針和分針重疊的時刻是什麼時間?結果,許多女學生都在那裏埋頭列著繁瑣的算式演算,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得出結果;而許多男學生卻動手撥弄手表在實踐中尋找答案。結果答案當然是被男生揭曉的。

這位大學教授感慨地說:“這道題並沒有要求你采用哪種方法去做,你為什麼偏偏棄簡單而擇複雜的方法去做,舍近求遠呢?”當然,任何新方法的產生都需要經過困難的磨煉,才能逐漸的走向成熟。有時候,連你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甚至也會“背叛”你、反對你。這時你隻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勇敢地堅持自己的意見,隻要你認為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取得成功,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就行,即使反對聲音再大也要堅持走自己的路,當你用成功的事實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時,那些反對的聲音自然就會煙消雲散了。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

黛比從小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讚揚和鼓勵,但由於兄妹很多,父母根本顧不上她。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黛比長大以後形成了自卑的毛病。盡管她嫁給了一個非常成功的丈夫,但在美滿的婚姻生活中並沒有使她找回自信。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人生在世必須有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這樣才不算荒度人生。於是,她對自己的父母和丈夫說:“我要去開一家小餐館,因為我很自信自己的手藝,你們不也總說我烹調的食物很好吃,我的手藝有多麼了不起嗎?”

她的父母和丈夫都認為她的想法簡直荒謬至極,認為她一定會失敗。都對她說:“你還是放棄吧,這樣做太難了,快別胡思亂想了。”但這一次,黛比卻堅持了自己的想法,沒有聽從他們的勸阻,毅然決然地采取了實際行動。萬事開頭難,小店剛剛開張生意確實很慘淡。開張的那一天,小餐館竟然沒有一個顧客光臨。殘酷的現實動搖著黛比的自信心,生意冷淡的現實幾乎擊垮了她。慢慢地她開始相信父母和丈夫的看法是對的。

不過,她頑強的個性終於戰勝了動搖的信心,她沒有退縮。她決定堅持下去,並一反平時差澀的窘態,為了提高效益,她做好了菜端到馬路旁邊的桌子上請過路的人們免費品嚐。每位品嚐過她燒的菜的客人都點頭稱讚好吃,這樣做的結果使她越來越自信。

目前,“黛比·菲爾茨”的名字已經出現在美國數以萬計的食品商店的貨架上,她的公司“菲爾茨太太原味食品公司”,也已經成長為美國食品行業中最成功的連鎖企業。

不是有句話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實際上這句話的實際意義是告訴人們:在漫漫人生路上,一定要活出自己的個性,製定一個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按照目標走下去,不管他人如何評價你,也要堅持到底。隻有這樣,人生才更精彩。

女人幸福必備錦囊

女人如果不想過一種單調、乏味而且與成功無緣的日子,就要打破常規,凸顯自己的個性,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並堅持走下去,成功自然離你不會遙遠。

2.戰勝自卑,加倍努力能成功

有句話說:天下無人不自卑。無論聖人賢士,富豪王者,抑或貧農寒士,販夫走卒,在孩提時代的潛意識裏,都是充滿自卑感的。但你要想成為一個個性獨立的幸福女人,就必須戰勝自卑感。

一般產生自卑的兩種原因,一是孩提時代,都有自己是“弱小”的感受;二是社會對男女體格、品格有一種過於完美的追求傾向,使每一個男孩女孩都有一種自愧不如的自卑感覺。還有一些實際產生自卑的原因,如從小家境不好,教育不當,或是受壓抑,身心不暢,或是受蒙昧,身心未得到開發,很少有條件和機會培養自信心,以致後來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和失敗的打擊過多,感到自我的渺小和無奈,因而懷疑自己的力量,產生自卑感。

一位叫凱瑟琳的小姐,年紀剛好25歲,大學畢業,健康美麗,溫雅賢惠,家境富裕,服飾得體,打扮入時,人們都說她幾乎擁有幸福和成功的全部條件。可她也有缺陷,就是自卑,沒有社交才能。這樣一來,她所有幸福和成功的前提都被這一缺陷抵消了。

後來,凱瑟琳去找心理醫生,醫生運用精神分析療法刨根究底,找出她產生自卑的毛病的根源,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使她精神漸漸解放,卸下了心理負擔,克服了自卑心理,從此走上了成功之路。

自卑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常常臉紅,說不出話來。不敢進舞廳,不敢在所有公共場所拋頭露麵。不敢與陌生人交往,不敢與地位高於自己的人交往,怕別人張望。不敢在公共場所講話,即使是本班組、本車間、本科室內的討論會上發言,也心驚膽戰,手腳不知怎樣安放,局促不安,不時地摸腦袋、嗽喉嚨、摸領帶、拉衣服。總害怕自己說錯遭人譏笑,總以為在場許多人都比自己高明,不敢發揮自己。女性總是愛用厚厚的一層脂粉唇膏遮掩自己的本來麵目。總以為別人在看自己、注視自己。老記掛著自己身上的某一處缺陷,比如鼻梁上有顆痣,並總是憂慮於此,總想設法掩蓋它。不敢與異性交往,老想著自己的性別。

所有患自卑毛病、感到難為情的現象,都可以追究到心理的原因,因為自卑自始至終都是一種心裏感覺。

自卑的特點是感覺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輕視、懷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所以說,要戰勝自卑,首先就要戰勝自己,戰勝一個喪失信心的自我。喪失信心通常可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暫時性喪失信心,一種則來自從小養成根深蒂固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若不加以克服,則容易在不知不覺中使你的人生蒙上一層陰影。自卑感並非無法克服,就怕你不去克服。反觀這世界,許多成功者都是在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後走向成功的。有人給“自卑感”所下的定義是:一種阻礙自己成功的心理障礙。自卑感是無形的敵人,你必須設法戰勝它,否則它所造成的危害及信心喪失、自我意識過強、不安、恐懼等種種並發症,都會為你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我們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業,就愈加深刻地感覺到,他們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開始的時候有一些缺陷會阻礙他們的發展,促使他們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報償。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我們的缺陷對我們有意外的幫助。”不錯,很可能密爾頓就是因為雙目失明,才能寫出美妙的詩篇來;而貝多芬也是因為雙耳失聰,才作出了更好的曲子;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麼痛苦,而且他那個悲劇性的婚姻幾乎使他瀕臨自殺的邊緣,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麼的悲慘,他也許永遠不能寫出他那首不朽的《悲愴交響曲》;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生活不是那樣地充滿挫折荊棘,他們可能永遠也寫不出那些不朽的小說。

達爾文坦白承認他的殘疾對他有意想不到的幫助。達爾文在英國出生的那一天,另外一個孩子出生於肯塔基州森林裏的一個小木屋裏,他的缺陷也對他有幫助。他的名字就是林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他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得到學位,而又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的話,他也許不可能在他心底深處寫出在匹茨堡所發表的不朽演說。他不會有在他第二次政治演說中所說的那句如詩般的名言,這是美國的統治者所說的最美也最高貴的話:“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惡意,而要對每一個人懷有愛……”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在他那本《洞視一切》的書中說:“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人有一句俗話,我們都可以拿來鼓勵自己,北風造就維亞半島人。我們為什麼會覺得,有一個很安全而且很舒服的生活,沒有任何困難,舒適與清閑,這些就能夠使人變成好人或者很快樂嗎?正相反,那些可憐自己的人會繼續地可憐他們自己,即使舒舒服服躺在一個大墊子上的時候也不例外。可是在曆史上,一個人的性格和他的幸福,卻來自各種不同的環境,好的、壞的,隻要他們肩負起他們個人的責任。所以我們再說一遍:北風造就維亞半島人。”

假設我們頹喪到極點,覺得根本不可能把我們的檸檬做成檸檬水。那麼,下麵是我們為什麼應該試一試的兩點理由——這兩點理由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隻賺而不會賠。

理由第一條,我們可能成功。理由第二條,即使我們沒有成功,隻是試著有化負為正的企圖,也就會使我們向前看而不會向後看。所以,用肯定的思想來替代否定的思想,能激發你的創造力,能刺激我們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憂慮那些已經過去和已經完成的事情。

所以說,無論是天生的缺陷造成的自卑感,還是因為喪失信心而造成的自卑感,我們都要學會克服它,把它變成成功的動力。以下是克服自卑的幾個有效方法:

(1)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

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種有弊無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觀絕望,自暴自棄。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它不僅不利於自卑者的前途,反而會加重自卑心理。其實,比起狂妄自大的人來說,自卑者更加討人喜歡。因為,自卑的人都很謙虛,善於體諒人,不會與人爭名奪利,安分隨和,善於思考,做事小心謹慎,穩妥細致,重感情,重友誼。自卑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有利位置,增加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還應認識到,你若克服了心理上的這種障礙,將更有前途。

(2)正確地評價自己

不僅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客觀地看到自己的長處,既要看到自己不如人之處,也要看到自己的過人之處。俗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誰都有缺點和不足,隻要能夠想方設法克服缺點和不足就行。這樣就會增強自信心,減輕心理壓力,扔掉包袱輕裝前進。

(3)正確地表現自己

有自卑感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並竭盡全力爭取成功。成功後,及時鼓勵自己:“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當麵對某種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豁出去”的自我暗示放鬆心理壓力,反倒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獲得成功。

(4)正確地補償自己

為了克服自卑感,可采取兩種積極的補償途徑。一是以勤補拙。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麵趕不上別人,就不要再背思想包袱,而應以最大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勤奮努力,下苦功夫迎頭趕上。二是揚長避短。有些殘疾人雖然生理上缺陷很大,又失去了自由活動和交際的空間,似乎發展的空間極為有限。但有誌者事竟成,高位截癱的張海迪的成功之路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她身殘誌不殘,酷愛音樂、醫學、文學,以十倍於常人的毅力在幾個方麵都有所建樹。

(5)要正確對待挫折

遭受挫折和打擊,這是人人難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過後就忘,內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那麼就應當注意,凡事不要期望過高,要善於自我滿足,知足常樂。無論學習或工作,目標不要定得太死、太高,不然就容易受挫。

總而言之,方法應盡量與眾不同,最主要的是要能充分表現自己。這樣你對自己的信心也越來越強,你也就會以嶄新的態度去麵對生活。

一切消極的思想,再加上重複的回憶,就能發展成心理畸形。並且,為自信心的喪失和嚴重的心理問題埋下了隱患。不管心理障礙大與小,我們總有靈驗無比的“藥方”來對待它,這個“藥方”,便是停止消極思想,多回憶一些積極的事情。

女人幸福必備錦囊

對自己充滿信心,就是給你的人生增添一條成功的途徑。一個想成大事的人,首先要戰勝自卑感,樹起信心,充實而坦然地麵對生活。

3.獨具個性,做靈魂高尚的女人

能為人世間留下美好東西的女性,就是有大智慧、大個性的女性,這樣的女性更有別樣的魅力,她的光彩就像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著流動的人群。

也許有人會問怎樣才算有個性呢?它包括很多方麵,如:服裝打扮得體、性格開朗、能說會道等等都屬於個性的範疇。但是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方麵,也隻是一些外在的東西,而真正擁有個性的女性是敢於挑起重任的女性。像文成公主那樣,具有高尚的靈魂,為人間撒滿愛的種子,才是真正具有個性的女性,這樣的女人才更具有魅力。

文成公主,外表端莊賢惠、個性堅強沉穩。她因此而入藏,因入藏而名播天下。她以柔弱美麗的身軀擔負著盛唐與吐蕃人民友好往來的重任。一個纖纖女子如何能擔當如此重任?歸根到底是堅強穩重的個性感染著粗獷豪爽的吐蕃人民,是沉穩賢惠的品德熏陶著尚未開化馴服的異域民風。

文成公主原為唐宗室之女,自幼被唐太宗和長孫皇後收養,在宮中,得到寵愛,被封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受賢德的長孫皇後影響很大。長孫皇後為人仁厚恭順,襟懷寬廣,而且明事理、識大體,對子女要求也很嚴格。長孫皇後還好讀書,甚至梳頭時也手不釋卷。長孫皇後對文成公主十分寵愛,視如己出但又不對她過分溺愛。她不僅常常用深入淺出的道理來教育文成公主,還以自己的言行為子女做表率。耳濡目染,文成公主也養成了賢惠端莊的高貴氣質。

在帝後的嗬護下,16歲那年,文成公主已經成為一個端莊嫻靜的美貌女子。她知書達理,多才多藝,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

曾國藩曾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可以改變。”文成公主自幼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廣泛博覽,養成了賢惠端莊、知理識體的個性,這為她以後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堅強的基石。

文成公主生活的時代,正是唐王朝走向全盛的時期。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使唐王朝迅速地達到天下大治的局麵。社會安定,生產穩步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出現了牛馬遍野、豐衣足食、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成為被曆代人們所稱道的太平盛世。

許多邊疆少數民族仰慕大唐文化,更是為了尋求唐王朝強有力的支持與保護,許多部落首領在朝供時,紛紛向唐朝廷表達了求婚聯姻的願望。藏王鬆讚幹布就是其中一個。

公元639年冬,鬆讚幹布派大相(相當於宰相)祿東讚率領一支一百多人的求親隊伍,帶著五萬兩黃金和數百件珍寶,以及吐蕃最名貴的寶物——一件鑲嵌著珠砂寶石的金甲,作為聘禮,向唐室求婚。聰明剛毅的祿東讚給唐太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唐太宗對他很賞識,答應選一位唐室公主嫁給鬆讚幹布,這時,唐太宗首先想到的就是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初知太宗把她許嫁給吐蕃讚普,心情是十分複雜的。與年輕英雄的鬆讚幹布結婚,使兩個民族世代友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但畢竟要離開繁華的京都,離開疼愛關心自己的親人,到氣候多變,環境惡劣的青藏高原,與語言不通、習俗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這又使文成公主難免憂慮不安。

唐太宗對這個頗有長孫皇後遺風的公主寵愛有加,也是舍不得讓她遠嫁邊陲的。但為了整個國家的利益,他不得不忍痛割愛,給了公主很多寬慰、鼓勵和教誨。

這是最能體現文成公主顧大局、識大體的一麵,公主自幼受皇上、皇後寵愛,她可以拒絕入藏和讓唐太宗再選一位公主入藏,即使太宗不答應,也絕不會把她怎樣的,因為太宗非常疼愛她,或許是太宗看中了文成公主的明理懂事才喜歡她,總之太宗的喜愛,並沒有把文成公主寵壞,因此個性堅強穩重的文成公主沒有那樣做,她深知入藏成親的意義,更知入藏以後的艱辛,但是她同意了,這就突現了她堅強不俗的個性。

同時,文成公主性格裏還有沉穩精細的一麵,她召見了吐蕃使臣祿東讚。向他詳細地詢問吐蕃的風土人情。作為藏族的傑出人物,祿東讚在向公主介紹吐蕃的情況時,充滿了對青藏高原的熱愛和建設吐蕃的信心。從他那裏,公主得到了較完整的關於吐蕃的知識,對可能會遇上的種種困難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唐太宗為公主的入藏做了精心的準備後,派自己的族弟、智謀和膽略兼長的江夏王李道宗護送她入藏。

一個16歲的女孩,遠離親人,不遠萬裏深入到荒蠻之地,需有絕大勇氣。麵對入藏困難重重,她以頑強的毅力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性格沉穩、心地善良的文成公主與鬆讚幹布成親後,沒有以公主自居,而是時時處處以身作則遵循吐蕃習俗。山南是吐蕃最早發展農業的地方,生產以農業為主。在這裏,文成公主親自參加並指導種植她從中原帶來的蔬菜、水果、藥物、稻麥種子的試種。吐蕃原來的耕地、土地不加平整,大片地墾種,不打畦,也沒有阡陌,這種粗放的種植方法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在公主的影響與教導下,吐蕃勞動人民開始學習漢族地區的耕種方法,加築田壟,開挖畦溝,使田野裏阡陌縱橫。現在藏族地區仍然保持著這兩種種植方法,山南則是更為接近漢族地區的方法。至於耕地後打碎土潑、除草等精耕細作經營管理方法更得到普遍的推廣。文成公主帶來的許多植物種子也在藏疆紮根生長,這極大地豐富了青藏高原的作物品種。經過公主的努力,吐蕃的農業逐漸向漢族先進的農業生產看齊了。

文成公主還命令漢族工匠在許多水流湍急的小河上安裝水磨,吐蕃勞動人民對於這種新機械從一開始就能夠接受。當他們看見青稞麥碎為粉末,節省了勞力時,都歡喜若狂,奔走相告,並爭相學習使用。由於帶來的懂技術的工匠數量有限,不能滿足藏族人民急於使用新技術的迫切願望,文成公主建議鬆讚幹布向唐朝廷請求派遣更多的碾磨工到吐蕃。不久,碾磨便在吐蕃各地普遍推廣。漢族工匠和吐蕃勞動人民親密友愛地相處,把技術無私地教給他們。文成公主還為這些工匠請命,讓鬆讚幹布下令免除他們的差役。吐蕃王朝相沿不改,在吐蕃王朝崩潰以後的千餘年裏,這些工匠的子孫始終享受著這種優待。他們對公主的恩澤念念不忘。

文成公主入藏時,把種桑養蠶、釀酒、製陶、造紙、冶墨等方麵的工藝技術從唐朝帶到了吐蕃。先前,西藏沒有文字,仍停留在木頭上刻簡單符號和結繩記事階段,這不適應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熱愛詩書的文成公主入藏後,發現了這一情況,感到不可思議,於是向鬆讚幹布提出了創造文字的建議。鬆讚幹布對文成公主言聽計從,馬上派人到克什米爾學習,按照藏語的特點,造出30個字母的單音綴孤立語拚音文字。這對於促進西藏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和密切漢藏之間的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

個性寬厚、大公無私的文成公主認為,音樂是全人類最優美的藝術,人人都應享有,因此,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一支樂隊,他們演奏的精美的音樂對藏族人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樂師們經常為鬆讚幹布和吐蕃貴族們演出。他們的樂器和演奏技巧為藏族的樂手們所借鑒,他們富有中土特色的演奏風格也使藏族人民耳目一新,藏族樂手們將這種風格吸收入自己的作品,豐富了本民族的音樂。這支樂隊的樂器現在還遺留五千多件,一直被保存在拉薩的大昭寺裏,其中絕大多數是彈撥樂器,色澤鮮豔,製作精美。每年藏曆二月三十日的“亮寶會”上,才和寺裏其他文物一齊搬出,讓人們觀賞。這批保存了1000多年的樂器成為我國音樂史上的珍貴財富。

文成公主到了吐蕃,還進行了許多旨在提高藏族文明程度的改革。她參照唐朝的律例法令,和鬆讚幹布一起,規定了必須懲罰的殺生、偷盜、奸淫、說謊等惡行10則,以及必須獎勵的言語忠實、行為篤厚、幫助鄰人等善行16要。她所進行的一係列活動,打通了吐蕃人民通向中原文明的道路。

公元650年,在文成公主入藏的第十個年頭,鬆讚幹布在一場流行性瘟疫中去世。

文成公主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擊。十年的共同生活,使她和鬆讚幹布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感情。鬆讚幹布好強爭勝的性格,虛心好學的精神,尤其對公主的尊重、對唐蕃友好的執著,都被年輕的文成公主看成是一生的依托。現在,夫婿已經撒手而去,而在少數民族國家裏,國王一旦去世,王妃的處境常常是很艱難的。今後到底怎麼辦,文成公主陷入了沉思之中。

唐高宗派來的吊唁的使者、左武侯將軍鮮於匡濟給她帶來了兩種選擇:回長安或留在吐蕃。朝廷希望當然是後者。權衡再三,公主忘不了太宗皇帝要她幫助藏民、和好唐蕃的囑咐,忘不了鬆讚幹布對她傳播先進文明、造福吐蕃人民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她已經愛上了西藏這塊神奇的土地,她舍棄不了愛戴她的淳厚樸實的吐蕃人民。她毅然決定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