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投資理財之理財:讓錢升錢就要懂得什麼是理財風險(3)(1 / 3)

2選擇合適的債券

債券有很多種類,大體可分為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三種。究竟哪種債券最好?可以說,沒有絕對、肯定、一成不變的答案。不同時期,不同債券的特性變化很大。隨著債券品種不斷增加,投資者選擇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購買什麼品種的債券主要取決於投資者的投資目標。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投資於債券的目的無外乎為了賺錢。但是,贏利性越大的債券,其風險性也就越大。例如,國庫券、金融債券是信譽最高、保險係數最大的債券,但其利率往往低於企業債券,因此,其收益率一般是最低的。購買垃圾債券風險最大,但其平均收益率最高。目前,我國對債券的發行管理很嚴,所以基本上債券違約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同的債券利率也是有差異的,這種利率的差異主要是由於時間的差異、經濟形勢的不同和發行主體的不同。長期債券的利率相對較高,短期債券的利率較低,但總體來說債券利率比銀行存款利率要高出許多。

很多投資者將債券作為投資理財的一種形式,可一旦有其他方麵需要資金,都希望能夠把債券迅速賣出,而且本金利息不遭受太大的損失,這就需要選擇流動性高的債券,也就是變現能力強的債券。很多投資者特別注重債券的流動性。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債券的流動性越高,其最終收益率往往很低。在實際操作中,如果過分將流動性較強的債券比重調高,將流動性較弱的債券比重調低,勢必影響投資回報率,從而也影響債券進一步投資的效益。要處理好流動性與效益性之間的矛盾,投資者應當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投資目的等多方麵因素,在投資組合結構調整中綜合考慮,巧妙地平衡各種矛盾,找出焦點、平衡點。

3收集信息

要想準確預測債券價格的變化,首先必須要充分掌握信息。隨著現代社會通信技術的發展,信息的來源、種類都很多。對此,關鍵是能從眾多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作出正確決策。可以成為投資依據的信息主要有:一是國家重要的經濟金融政策及其措施。主要包括稅收政策的變化、產業政策的變化、利率的上調或下降、銀根的放鬆或抽緊、彙率的變化、國家對證券市場的管理措施等。二是債券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主要包括公司的月營業額、每季損益表上的各項經濟指標,公司的主要債務人的經營狀況、銀行與公司的關係及其對債券的保證情況等。三是一般經濟統計資料。主要包括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各行各業的平均財務指標等。四是財政、金融、物價統計資料。主要包括國家財政收支狀況、貨幣流通量的變化、主要存貸款利率的變化、各種投資情況或收益率的變化、各種證券利率等。五是債券市場的有關資料。主要包括債券價格的變化、新發債券的品種及發行量、證券市場上大多數投資者的投資意向及投資者對市場的操縱等。六是突發性的非經濟因素。如戰爭、自然災害對經濟的影響。

4了解債券交易方式

目前債券市場的交易,占主要的是以附條件交易的方式進行,少部分則以買賣斷交易進行。附條件交易,屬於一年期以下的短期性交易。而買賣斷交易則屬長期投資方式。附條件交易,指交易雙方按約定之金額成交,一方暫時出售債券給另一方,並約定於特定期間後由原出售債券一方,將同筆債券按議定之到期金額向另一方買回的交易行為。

按規定,附條件交易的特定期限最短為一天,最長則不能超過一年。而到期金額之議定,通常是以成交金額為本金,並按雙方約定的利率計算的本利總和為到期金額。

附條件交易隻是使用權暫時轉移,所有權並沒有改變,本息權仍屬原持有人所有。目前債券附條件交易並未訂立正式的買回而僅於買賣成交單內注明雙方於特定日期進行反向交易。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有時未能理清,再加上市場上“一券雙賣”甚至“一券多賣”時有發生,因此交易雙方常常發生糾紛,這是特別注意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要防範風險,還必須注意一些不健康的投資心理。如盲目跟風,往往容易上當;貪多,往往容易錯過有利的買賣時機;賭博心理、孤注一擲的結果往往會導致血本無歸;嫌貴貪低,過分貪圖便宜,容易持有一堆蝕本貨,最終不得不拋棄而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