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景頗族包飯在景頗族家中做客時,應注意主人請吃喝時,要先回敬主人,包飯菜的葉子不能倒著使用,否則,會被認為對主人不友好。
5.彝族殺羊彝族的喪葬食俗內容很多,小涼山、巍山和昆明郊區的彝族喪葬食俗略有:
小涼山彝族老人死後,先殺一隻羊,然後用煮熟的一對羊腰、一小塊羊肚、一塊羊骨和三塊苦蕎麵粑粑為死者祭奠。吊唁的親屬要向死者家屬贈送牛羊。死者的親人則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宰殺牛羊和燒烤苦蕎麵粑粑招待吊唁者各一份。死者出殯火化時,在抬遺體的後麵要跟著一個背大圓蕎麵餅的漢子,其後的男人要背著煮熟的羊肉。
6.苗族敬老
在苗族的各種宴會中,總是老年人、長輩入正席落座後,青年人方可入席;在婚嫁喜慶飲酒場合,要由長者先開杯。好酒必先敬長者,佳肴必先讓老人。逢年過節,宴席中的雞心、雞頭、翅、爪,必敬給席上長者或最尊貴的客人。苗族每逢有遠方來客,必以美酒佳肴盛情款待。一家之客也是全寨之客,家家爭相宴請。待客中,禮節最重者莫過於敬酒了。
苗族古老質樸的“牛角酒”最能表現出苗族人純樸、豪爽、敦厚的性格。在盛大的節日(如苗年)裏,主寨的各家各戶都作了迎接客人的準備。大家湊集了上百公斤的美酒,放在蘆笙場或銅鼓坪上。待貴客來到,人們把客人迎到寨中(有的地方還必須喝“攔路酒”方能進寨),被主人延請到蘆笙場上。主人以牯牛角盛酒,每位客人都有兩人舉角勸飲,周圍村民則在旁歡呼助興,鼓樂齊鳴。客人雙手捧牛角,角尖上翹一飲而盡。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興。客人進門時,還有“迎客酒”或“進門酒”在等待他們。好客的主人把盞候於門前。客人一到,主人雙手捧杯,敬向客人。
客人入席開宴,還要喝“轉轉酒”“雙杯酒”。賓主圍坐一圈,依次傳遞杯盞,一直敬到對方嘴邊,意在祝賀人壽年豐,友好和睦。“雙杯酒”則是要客人每巡都得喝幹兩杯酒。若要是酒,執壺的苗家婦女就會為客人斟滿兩杯酒,起敬酒歌。歌兒即興而作,情真意切。盛情難卻,客人隻好再飲,喝雙杯的含意是:好事成雙,福祿雙至,表現出苗家對客人的一片善良美好的心願。苗族有主賓雙方在席間飲酒對歌、以歌代酒、以酒促歌的美俗。
7.侗族油茶侗家待客時喝油茶也是有規矩的:主人用雙手捧著油茶碗,首先送給客人和長者,然後才給自家人。待都有了油茶後,主人一聲相邀,才一同舉碗喝茶。客人喝油茶不要客氣,客氣了反被看作對主人不尊重,喝得越多,主人越高興,一般至少得喝三碗,方可放碗。此時,客人隻須將筷子架在碗上,主人就明白,不再添茶;否則,主人會一碗接一碗地給你斟下去。
親家相會或家族聚會,婚嫁生養以及出門人歸故裏,都要請人喝油茶。寨寨之間“月也”時舉行的大型油茶會,規模可達上百人。
8.白族“響茶”
烤茶是白族敬客食俗的主要內容。烤茶的方法是架好火,煨上水壺,主人一麵和客人寒暄,一麵把小砂罐放在火盆上預熱,到了一定的火候放入茶葉,快速抖動晃蕩。茶葉呈微黃色、開始冒出清香時,立即衝入微量的沸水,隻聽“嚓嚓”之聲,頓時茶水全部化作泡沫翻上罐口,如繡球花狀。客人嘖嘖稱妙,烤茶者亦用左手拍大腿,叫:“落、落!”泡沫落下後,再加適量的沸水,即可斟入茶盅。這種茶葉叫“雷響茶”,每盅隻滴極少量茶水,呈琥珀色,晶瑩透亮,濃香撲鼻,盅內再兌少量的水即可品茗。白族烤茶一般斟三道,俗稱“三道茶”。有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有的地方在“三道茶”內放入核桃仁片、紅糖、蜂蜜和幾粒花椒。白族飲烤茶有自己敬茶的禮節。首先將第一杯烤茶雙手敬給客人,客人又將茶轉敬給主人家中的最長者,待在座的人都敬畢後才開始啜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