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想像力是導向財富的法則(1)(1 / 3)

統治世界的是想像力。

——拿破侖·波拿巴

科學就是這樣進展的,它是由想像力的跳躍組成。

——史蒂芬·霍金

天才的秘密就是用像兒童般的想像力來看問題。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想像力簡直就像個工廠,人類所創造出來的計劃,皆在其中成型。

——拿破侖·希爾

一、想像力的兩種主要形式

20世紀以來,人類利用想像力的幫助,在改造和征服自然方麵所取得的成就,大大超過了20世紀以前全部人類曆史的總和。超音速飛機、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無線電遙感技術、計算機網絡、生物遺傳工程等等高科技的結晶,不僅使世界變成了一個人類村,而且使我們人類生活的星球和宇宙的其他星球的空間距離越靠越近。盡管如此,人類的想像力遠遠沒有發展到應有高點。人類似乎僅僅是發現了自身具有想像力並能借助於想像力來發明和產生自己所能想像得到的東西。其實,想像力所具有的創造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一)想像力在頭腦裏刮起風暴

心理學家認為:想像力是心智的工廠,人類利用它在裏麵產生一切計劃的雛形,思想衝動、欲望激情是經由心智的想像力才被鑄造成型和付諸行動的。想像力常常在人的頭腦裏刮起一陣陣風暴,托載起你理想的雙翼去遨遊宇宙和人生。“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想像力具有使一個人手握乾坤、逐日驅月、呼風喚雨、威力無比的神奇功能。

史蒂芬·霍金(Hawking Stephen)是美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21歲時被診斷患了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這種不治之症的結果是患者的癱瘓和死亡。多年來,霍金既不能說話,也幾乎不能動彈,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依靠右手僅能自由運動的幾個手指驅動輪椅,靠一個電腦發音合成器與他人交流。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全身癱瘓要抬起頭來都相當困難的人,憑借著想像力的無窮力量,讓他的思想衝破了輪椅的束縛,自由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霍金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向我們打開了宇宙之謎。

1982年,身患肌肉萎縮症的霍金,當小女兒露西要為新學校交納昂貴的學費時,他決定為缺乏科學背景知識的讀者寫一本關於宇宙的科普書,這本書就是《時間簡史》。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展示了人類想像的無限創造力,他設想:宇宙由一個無限密度的奇點大爆炸開始(最初一秒的溫度和原子彈爆炸時相當),像一個正被吹脹的氣球一樣膨脹,沒有起點、終點,也沒有中心。星係間永遠相互離開,恒星耗盡燃料,向內坍縮,所有臨近的東西都被吸進去,連光都無法逃避,這就是黑洞。宇航員如果到那裏,會被擰成麵條,最後被撕成粉末。黑洞蒸發時,宇航員變成粒子輻射出來。黑洞使周圍物質像漩渦一樣運動。一個太陽大小的黑洞有12億倍的太陽質量。在一次巨大的爆炸中,黑洞消失。連接平行的宇宙或嬰兒宇宙之間,有一些時空細管,叫“蟲洞”,如果要作時間旅行,就得靠它們。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製,霍金的思想在極限想像的世界中馳騁,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時間簡史》從1988年首次出版以來,迄今為止,這本書已被譯成40種語言,在世界上的發行量已超過1000萬冊。有資料表明,在美國有550萬人買了這本書,其中大多數人看不懂。這本書在倫敦《星期日時報》上連續4年穩居暢銷書榜首,這些成就和奇跡,全都來自霍金頭腦中天才的想像力。

霍金認為,殘疾的身體對他的科學研究沒有多大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是由想像力的跳躍組成”。正是由人的想像力的跳躍形成的頭腦風暴,創造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跡。[1]

在科幻電影《星際旅行》中,主人公經常運用“遠程瞬間傳物”模式,通過“光束”將人和物從一個星球忽然消失,但瞬間卻重新出現在另一個星球。所謂“遠程瞬間傳物”指先將被傳送的物質解體,並在發生這一切的“同時”,在另外的地方將這一物體複原或再現。

“遠程瞬間傳物”這種由人類想像力虛構而成的科幻電影或小說的情節,卻為人類實現電子和通訊技術的“革命性進步”拉開了序幕。自從1993年IBM實驗室首先提出這一科學設想以來,全球有40多個實驗室在進行瞬間傳送的研究。美國科研小組早在1997年已率先傳輸光子,丹麥小組在2001年10月建立了遠距離輸送原子的理論方法。然而,澳大利亞科研小組卻在可靠及協調地傳送激光束上贏得了這次全球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