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時。”
正值夜間十分,沾縣女牆上卻是火光四起,鳴鑼聲大作。
縣兵配合征召入伍的軍士,其城上卻是轟然響側,城外方圓數裏地皆依稀可見。
當然,黃巾賊也不是耳聾的,在響聲剛剛傳出,各首領便聽聞了訊息,一齊向張牛角大營趕去。
黃巾主帳
張牛角撫摸著顎下青澀的胡須,緩緩道:“聽鳴鑼之聲,是城中傳出的。”
“我軍圍困城池將近半月,官軍在打什麼主意?”
隻是,黃巾賊皆是大老粗出身,如何猜測出官軍的打算,眾首領也皆疑惑不已。
既然無法揣測,張牛角以白饒、褚燕留守營壘,拱衛寨中。
至於張牛角則親自領其餘首領,並主力徑直向城下行去,探聽軍情。
······
隨著時間越發流逝,深夜逐漸來臨,空中還略有一絲月光的月色也受雲層遮擋。
前往黃巾賊大營的漆黑官道上,雖身手不見五指,可一支規模不大,約莫數百身穿橙紅戰甲的漢軍正悄然行進著。
細細望來,領頭之將手持一杆銀槍,就算在漆黑之下,卻也是隱約間有金屬光澤閃閃發光。
這將正是趙雲,其掌中銀槍正是當日出師時,其師所送。
如今,趙雲領三百漢軍士卒悄然前行,直取黃巾賊營寨,進行夜襲,以打擊賊寇軍心士氣。
夜襲之計也正是趙雲所獻,守軍在城上亮起火把,大肆鳴鼓,其目的便是為了吸引黃巾賊。
將黃巾賊主力引到城下,漢軍趁機夜襲敵營,取得勝利。
不過在選派軍官時,明廷卻也是挑選不出能夠執行此計劃的軍官。
故此,在思來想去下,明廷將目光又放在趙雲身上,畢竟,趙雲的武道在場皆見識過。
當初,趙雲在郊外時,眼見流寇搶掠黔首,憤而出槍,將其驅趕而走。
在隨後的明廷領縣吏抵達時,卻是親眼所見,趙雲單人使槍驅逐約莫數十人賊寇。
正是因為有此武勇在身,在黃巾賊兵臨城下時,明廷會親自征辟趙雲,協助守城。
而今,在縣中無人可當大用之際,明廷才會破格提拔趙雲為百石以下的門下賊曹,暫時掌管兵事。
漢製規定,兩百石以下的官員,當地長官可以自行任命。
雖然隻是任命趙雲百石官員,可也並不算低。
須知,之前趙雲可還是白身,以自身武道便在縣中博取了官職,換成平常人,早就喜形於色。
暫時任命趙雲為門下賊曹,也是讓趙雲能夠順理成章領導戰卒,夜襲敵營。
行經途中,趙雲手持銀槍疾奔著,看似自信滿滿,可心裏卻是極為忐忑。
雖然趙雲已經附身三年有餘,可卻是一直待在山上學藝,從未接觸過殘酷的廝殺。
戰爭,無疑是血腥,是殘忍的,一介後世的普通人初次經曆戰火,任誰都會緊張無比。
良久,漢軍在趙雲的領導下,悄然的繞過了黃巾賊的哨探,漸漸逼近營寨外圍。
隱藏在寨外,趙雲透過微弱的光線細細觀察著寨中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