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缺乏美,隻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羅蘭
1.擁有發現美的眼睛
時光轉瞬既逝,經曆本身就是一種財富。換個角度,想想對方,想想不如自己的人,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生活其實也是充滿歡樂的,自己原來也得到了上帝的寵愛。甚至憂愁、煩惱也成了幸福生活中可愛的調味品,令人難忘。換個角度,就會換個心情。用寧靜的心看看周圍的熙熙攘攘,你會在熱鬧中享受心靈的寧靜。
可恰恰有些人整天緊鎖眉頭,怨聲載道,比如談朋友,對長得帥的說人家肚子裏沒貨,對有知識的嫌沒錢,有地位的卻嫌個子矮,有風度的卻有了妻室,生了女兒說沒人傳宗接代,生了兒子又說缺了件貼身的小棉襖。如此種種,看什麼都不順眼,看誰都有氣,喝口涼水都塞牙。
如果換個角度對待人生,便會茅塞頓開,心中豁然開朗起來,全無了憂愁,隻留下躍躍欲試的勇氣和信心。隻要認準目標,努力去做,就有成功的機會,即使不能升官發財、不能購買汽車別墅,也落個精神愉快,何樂而不為呢?
換個角度,也就會換個活法。換個角度,就能理解環衛工人的辛苦,就能體諒營業員的繁忙,就能多一分寬容,少一分不滿;多一點愛心,少一點牢騷。真正要做到這一點,雖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每天隻要努力一點點,終有一天它會帶給我們大大的回報。
2.不要隻看事物的陰暗一麵
有一對新婚夫婦旅遊結婚。在列車上,丈夫無意中將灌滿開水的杯子碰翻了,“啪”的一聲,杯子被摔了個粉碎,新娘把嘴撅得老高,埋怨新郎:“多不吉利呀!”兩人為此事爭吵,驚動了列車員。列車員弄清緣由後,笑著說:“嗬!我以為出了什麼大不了的事,這叫歲歲(碎碎)平安。”新娘仍在嘟噥,列車員說:“那‘啪’的一聲,是為你們送行的,這叫一鳴驚人。你們一定會比翼雙飛,事業有成。”這樣一說,新娘破涕為笑。可見,同一件事情換一個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蘇軾也用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詮釋了換個角度看做人的法則。靜止的山尚可以從那麼多的角度去看,何況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事物呢?做人就該時時換個角度,人生才會更豐富。
換個角度看問題使自己獲得心理平衡。換個角度你不僅擁有了一顆平靜的心,更擁有了一分寬容與真誠。
《聖經》中這樣說道:“有人打你的左臉,那你索性連右臉也給他。”打你的人一般是想激起你的憤怒,但你換個角度,不為他所怒,那勝利的還是他嗎?當然這隻是一個極端的說法,現實中當然不致如此。
卡內基曾遇到過這麼一件事。一次卡內基租用某家大禮堂來演講,對方提出要增加三倍租金。卡內基與這家經理交涉說:我接到通知,有點驚訝,不過這不怪你。因為你是經理,你的責任是盡可能盈利。緊接著,他為經理算了一筆賬,將禮堂用於舉辦舞會或者晚會,當然會獲大利,但你攆走了我,也等於攆走了成千上萬有文化的 中層管理人員,而他們光顧貴處,是你花錢也買不來的活廣告。那麼哪樣更有利呢?經理被他說服了。
由此可見這一生活原則的巨大魅力。怎能不讓人趨之若鶩呢?
3.殘缺是一種美
現代社會講究包裝。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我們總是憑本性要去羨慕,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其實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美的,每個人都少了一樣東西。每個生命都有殘缺。有人薪金豐厚,卻勞累過度而患病;有人才貌雙全、事業路卻是坎坷難行;有人看似風光,卻隻是曇花一現;有人家財萬貫卻子孫不孝……
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你不要它,它卻如影隨形。
人就像拚積木一樣,到達一個目標、實現一個想法之後總覺得還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於是又去找想像中的那種圓滿。人一生總是不停地在尋找,但總是未能如願,最後許多人都是帶著一絲遺憾離開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