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第20變:不做時間的奴隸(1 / 2)

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三年以前抉擇的,我們三年以後的生活是今天抉擇的。

——陳婉芬

1.有效地做時間投資

事實上,時間是無法被“管理”的,你所能做的隻有“投資”時間。時間是相當固執的“老頭”,它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隻是不斷地前行,不因為任何人而停留片刻。

時間本身不能解釋自己,你隻能通過“事件”來描述時間對你的實際意義。要使你的時間有意義,就一定要把你對時間和事件的選擇,以及你對事件的控製聯係起來。時間管理就是你在單位時間內決定要選擇的事件,時間本身不能夠被管理,時間管理說到底是對單位時間內事件的管理,離開事件的管理就談不上時間的管理。時間因為事件的不同而變得意義不同,有的人成功是因為在單位時間內選擇了重要的事件去做;有的人不成功是因為在單位時間內選擇了不重要的事件去做。單位時間內選擇事件的不同,造成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因此,使時間真正具有意義的要素是事件。

人生中,我們都要麵對不同的環境與社會,每個人的一天也都是24小時。然而,每個人對生命的價值與人生意義的看法卻大不相同。其實時間管理並不像一般刻板印象那麼無聊,也不是重要人物或大忙人才需要。它是一種自由“時間”有效的分配和運用,讓你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真正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事。就好像假如你每個月賺的錢很有限,你就必須考慮要拿多少放在銀行、多少拿來買股票、投資基金,又有多少要應付日常開銷等等,好讓自己有更多的錢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有了管理時間的強烈欲望,你就會想辦法讓時間乖乖聽你調遣,完成你的工作計劃,達到時間最佳利用率,漸漸的,時間也會回報你所期望的成功。

如何進行時間管理?你應該具有把時間管理好的強烈欲望,時間管理就已經解決了一半。什麼事是必須做的?這是時間管理的第一個關鍵問題。時間管理的錯誤做法基本上都可以歸結為:把時間花在那些不是必須做的事情之上。對組織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員工知道什麼是重要的、必須做的任務,也就是說,什麼是用來衡量他們績效的標準;對個人來說,這個問題可解釋為“我能夠為組織做出什麼貢獻?”記錄你的時間是怎麼花掉的,是時間管理的開始,但它絕不是一次性的任務,在整個時間管理過程中,你可能需要不斷地重新記錄,以便了解最新的時間使用情況,譬如一個月專門挑一天來記錄當天的時間使用情況。

那些在時間管理方麵優秀的人,對自己的時間是非常認真看待的,對他真正想要的事情是非常渴望的。有了管理時間的強烈欲望,你還要懂一些時間管理的基本理論:

一是“6點優先工作製”,就是要求每天全力以處做6件最重要的事。這個方法是谘詢大師艾維利提出的價值2.5萬美元的時間管理方法。

二是帕累托原則,其核心內容是生活中80%的結果幾乎是源於20%的活動,即二八理論。根據這一原則,仍應該首先完成那些緊急又重要的工作,其次是重要而非緊急的任務,再次是緊急而非重要的工作,最後是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工作。掌握這一點很重要,它可以決定你今晚是看電影還是去寫一個報告。

三是莫法特休息法,也就是不要長時間的做同樣的工作,要經常做不同內容的工作,保持精神上的興奮點調劑和放鬆。

四是麥肯錫30秒電梯理論,據說,大企業家麥肯錫曾經丟掉過一個客戶,原因是這個客戶的董事長在電梯裏碰到了麥肯錫的項目經理,要求他談談項目的結果,可憐的項目經理沒有在電梯運行的短短30秒內把結果說清楚,從而失去了這個客戶。後來麥肯錫就要求員工要表達清楚,直奔主題,凡事要歸納在30秒以內。這就是30秒電梯理論,或者電梯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