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責罵羅斯福是個十足的傻子,並以命令的口吻說道:“我每次叫你不要打的時候,你就要站著不動,懂嗎!”
羅斯福安然地接受著拉瓦的責罵,因為他明白拉瓦所說的是完全是正確的。日後,他乖乖的服從獵人的命令,他之所以服從是因為那個獵人在打獵方麵具有豐富的經驗。
一個優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麵成績卓著,但是如果要他證明某種藥品的好壞,恐怕也沒有人能夠相信他的判斷。總之,人們總是會尋找專業領域的人士獲得有關專業方麵的知識和勸告,這樣才會得到有益的忠告,做出正確的決定。一個人的人格好,並不代表其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判斷都是正確的。在請教別人時最容易走錯的路,就是總是找那些自己覺得舒服的人,並且要那些人說誰是正確的。通常在向人求教時,並不是想追求真正的智慧,或是利用長者已有的經驗。隻是想讓別人肯定自己的結論。如果得不到這種肯定,仍會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這並不是我們所說的謙虛。謙虛的態度應是無論你的感覺好壞,最重要的是求得真理,獲取有價值的經驗。就算你可以找到讚同你的人,獲得你所需要的肯定。可是,你卻不知道你的看法是不是有可行性,有沒有與真理接近。所以,要養成一種對於別人的建議虛心接受的態度,明白正確的判斷與感覺的好壞無關。在接受他人的忠告後,也要進行一番判斷,然後再決定是接受還是拒絕。一旦接受了忠告,卻把事情做錯了,也不要責怪別人,因為接受忠告也是經過了自己的判斷。絕不要一味地把責任歸咎到朋友身上,要具有容人之量,從中完善自身,讓自己成為更受歡迎的人。
3.化敵為友
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王姓與劉姓兩家是二代世仇,兩戶人家一碰麵,經常會動起手來。
有一天傍晚,老王與老劉從市集回來,碰巧在回村的路上遇見了。兩個仇人一碰麵,倒是沒有打起來,不過也各自保持一段距離,互相不答理對方。兩人一前一後走在小路上,相距約有幾米之遠。
這是個烏雲蔽月的夜晚。走著,走著突然老王聽見前麵的老劉“哎呀”一聲驚叫,原來是他掉進溪溝裏了。老王看見後,連忙趕了過去,想:“無論如何總是條人命,怎麼能見死不救呢?”
老王看見老劉在溪溝裏浮浮沉沉,雙手在水麵上不斷掙紮著。急中生智的老王急忙折下一條柳枝,迅速將枝梢遞到老劉的手中,老劉被救上岸後,感激地說了一聲“謝謝”。
老劉疑惑地問:“你為什麼要救我?”
老王說:“為了報恩。”
老劉一聽,更為疑惑:“報恩?恩從何來?”
老王說:“因為你救了我啊。”
老劉糊塗了,不解地問:“啊?我什麼時候救過你啦?”
老張笑著說:“剛剛啊。因為今夜在這條路上,隻有我們兩個人一前一後行走。剛才你遇險時,倘不是你那一聲,啊呀,第二個墜入溪溝裏的人肯定是我了。所以,我哪有知恩不報的道理呢?因此,真要說感謝的話,那理當先由我說。”
月亮從烏雲裏露出臉來,在月光的照射下,老張與老李用當年曾互相打鬥過的雙手,緊緊地抱在一塊兒,兩家從此也關係和睦起來。
智慧小語: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道家莊子的名言。君子的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長流不息,源遠流長。現代人將交友比作花香,說“友誼就像花香,越淡就越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