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第55變:寬以待人(1 / 2)

理解是一種藝術,是對朋友的一種幫助。學會理解,是獲得朋友的必要途徑。

——富勒

1.用寬容的心接人待物

越是汙穢的土地,土質越肥沃,越有利於萬物的生長。水過於清澈,就很難生長魚類。鄭板橋說:“在通往佛殿的小徑上,既有鮮花又有毒草,可見佛能包容。蘭草有了荊棘的護衛,生長得越發旺盛。君子要有寬宏的度量,不自命清高,接納世俗乃至醜惡的事物。”

有個故事,鸚鵡與烏鴉被關在一個鳥籠裏。鸚鵡覺得自己很委屈,竟和這麼一個黑毛怪物在一起。“多麼黑!多麼難看的樣子啊!多呆板的麵部表情啊!如果誰在清晨看它一眼,這一天都會倒黴的。再沒有比和這隻怪物住在一起更令人討厭的了。”烏鴉和鸚鵡在一起,也感到不愉快。烏鴉抱怨自己命苦,竟然和這麼一隻令人難受的花毛家夥在一起,烏鴉感到非常壓抑。“我的運氣為什麼如此糟糕!為什麼我總過這種倒黴日子!我要是能和其他烏鴉一起坐在花園的牆頭上,快樂的抓蟲子吃,該有多快活啊!”烏鴉和鸚鵡可以說都是悲劇性的角色,作為禽類,本就同類而又共同身處困境,幹嘛總是看別人“醜陋”的一麵呢!

“舉世皆濁我獨清”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問題。一個人可以“獨清”,但是人類作為群居動物,卻不可因此而沒有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處世方式與原則,我們沒有必要用嚴苛的眼光來要求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就會明白“以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範仲淹,是一個遠見卓識的人。他在用人的時候,主要是根據這人的氣節而不計較人的細微不足。範仲淹做元帥的時候,招納的手下,有些是犯了罪過被朝廷貶官的,有些是因為犯了罪被流放戊邊的,這些人被任用後,很多人無法理解。範仲淹則認為:“有才能沒有過錯的人,朝廷自然要重用他們。但世上沒有完人,如果有人確實是有用的人才,僅僅因為他的一點小毛病,或是因為做官議論朝政而遭禍,不看其主要方麵,不靠一些特殊手段起用他們,他們就成了廢人了。”範仲淹所使用的人大多是有用之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道德修養的人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有錯能改,不再犯錯。所以用人時,用有過之人也是正常的,應該看到他的過錯隻不過是偶然的,他的大方向是好的。《尚書》中有“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話,是說我們與人相處的時候,不求全責備,檢查約束自己的時候,也許還不如別人呢。要求別人如何去做的時候,應該首先問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推己及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就什麼事情也辦不好。

2.容許不同意見

北宋王安石一意推行變法,卻忽略協調守舊派以求政通人和,是他遭受舊派全力攻擊的主要原因,也是變法失敗的主要阻力。舊派重臣名流,能否接納王安石,支持合作,本是最大問題,偏偏王安石個性執拗,自認“天變不足畏懼,祖宗不足取法,議論不足體恤”,不設法溝通以獲諒解,甚至不容納相反的意見,大失人心,增添輿論的壓力。尤其,來自諫官的彈劾攻擊,使變法的推行成為黨派爭執的口實,有你無我,王安石得勢時還好,一旦舊派抬頭,變法就全麵廢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