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武試,八十九人通過。”隨著苑長宮昃陽的聲音落下,廣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自古英雄出少年,二公子真是好樣兒的!”乾位座,杜悅橫身後一位老奴激動的說道。
“二弟驚才絕豔,早在我意料之中!隻是這個宮無塵,三番五次壞我好事,秦叔,麻煩你幫我查查這小子底細。”杜悅橫心裏暗暗覺得這個小子絕不簡單,平日裏名不見經傳,卻總是在最重要的時候出現,而且今日還取得了與二弟並列第一的成績。
老奴俯身回應,隨即退出廣場。
此次武試,參與者近千人,通過者卻隻有寥寥八十九人,不過這已經是曆屆以來最好的成績了。
原來這太虛幻境乃是由當年淩霄閣第一位閣主所創。閣主創立的初衷隻是教化族人,使其明白人生與死亡的奧義,而後來在創立太古書院後,便將其作為上林院選拔優秀弟子的考核場所。
太虛幻境變換萬千,可以隨即轉化。無心崖隻是其中一個場景,不過“翻山越嶺”卻是最難的測試。
無心崖下方枯木敗葉,萬仞之上才顯勃勃生機。無心無力者,有心無力者,皆寸步難行,空留遺憾。有力無心者,行千萬裏,力竭墜落,亦無功而返。唯有大智慧者,大毅力者,九曲十八彎,不亂其心,一往無前,向死而生,才能撥開雲霧見青天。
原來這無心崖乃是幻境假象,看似沒有盡頭,其實答案就在眼下。首先,你得具備攀爬萬仞之山的體力和毅力,這便是對前段時間煉體訓練成果的檢驗。然後,你得具備超人的智慧和膽識,它會幫助你及時找出問題的答案,而隻有這些還不夠,你還得有向死而生的勇氣和決心。這無心崖確實沒有盡頭,不過那隻是現實中的色象罷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之所在,才是一切道的根源,置之死地而後生,處之亡地而後存,死的另一麵也就是生。杜悅辰和無塵從無心崖一路攀爬向上,觀察沿途景物變化,感悟生命輪回之象,才在最後找到了生命的真諦。
他隨著無塵一起跳下山崖,不是因為心態崩潰,自尋死路,而是找到了如何解答翻山越嶺這個難題的奧秘。
那就是向死而生,是習武之人追求一生的武道。
武道是以武為修行,為追求真理的第一途徑。武道精神,是以武止伐,平息幹戈,從矛盾爭鬥中找到互助統一的最終目標,武力不是暴力,不是為了殺戮而殺戮,為了戰鬥而戰鬥,而是為了迅速製止殺戮和戰鬥,為了保護和守衛眾生,迫不得已,不得不發是以仁心推己及人,化幹戈為知己,合天地於一氣。這就是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向死而生的決心和勇氣。
而仙法本就與武技同源,關於仙和武,更是有武為仙之母,武為仙之根等各種說法。因此,想要修習仙法,武技就絕不可少。更何況這習武之人追求一生,奉為圭臬的武道精神就更加彌足珍貴了。
武試結束後,天色漸已朦朧,月色將近,無塵,宮書書以及杜悅辰相約一道前往翰墨軒深敘。
月色漸濃,翰墨軒外,浮雲小徑與紫竹林相接處,三位少年設香案,跪地而拜。
“皇天在上,後土為鑒”
“我,宮無塵……”
“我,宮書書……”
“我,杜悅辰……”
“三人誌趣相投,親如手足,今日在此,願結為異姓兄弟,請上天作證。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停雲落月,隔河山而不爽斯盟;舊雨春風,曆歲月而各堅其誌。背義忘恩,則天人共戮!”
月光下,三位少年撫手相視,歃血為盟。
竟成一時奇話,引發無數稱讚。後人有詩為證:
踏遍青山人未老,
茫然忘了昔日道。
試問蒼天比更高?
亦道亦友亦逍遙!
三人中,以無塵為長,書書次之,悅辰為幼。結拜完畢,撤去香案,三人同行步至翰墨軒。窗外月明星稀,室內燭光闌闌,縷縷微風徐來,清魂茶嫋嫋飛煙隨之飄動,光影斑駁,風移影動,姍姍可愛。三人口品香茗,侃侃而談,情緒高漲處,杜悅辰撫琴高歌,宮書書以簫相和,無塵揮劍舞之蹈之。真可謂:
清平步,閑庭雲霧,天上廣寒淒苦,迢遞八千遠路。瑤琴事,幾人知?莫使韶華付空流,零落零落幾時度?
陌空巷,歸否歸否?何識夢繞魂處,豈非一抔塵土?清魂茶,風煙齊頌,一簫一劍一撫琴,歡呼歡呼為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