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妙!曹操——雄霸天下之方略談(1 / 1)

曹操起於微末,但入局有方:他拒絕董卓之薦,袁紹之攏,采取“困境不倚人”的方策,施展乾坤大略,終使柔弱變剛強。尤其是他的“得計早,行動快”和“弱時退讓,後發製人”兩大方略,是他走好開局的關鍵之策。

“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頑鄙之資,為大君子所納。增榮益觀,皆由獎助,猶仲尼稱不如顏淵,李生之厚歎賈複。士死知己,懷比無忘。”-《祭橋玄》

放膽天下,一意擔當生前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行非常之事,才有非常之功。英雄本色必須敢於弄險,尤其著意謀略。曹操為“附會天意”,擴建鄴城;他用移花接木之法,羽化國中國;又用金蟬脫殼之術,架空漢天下。但終一生,不改貓與老鼠的“玩法”,堅持不稱帝。而鏟除異己,又決不手軟。

能用人者,方能無敵於天下:“主賣官爵,臣賣智力”。當年袁紹向曹操誇耀自己兵多將廣、地盤大、權利大,曹操卻亮出自己的家底:“吾欣天下之智力,無所不可”。古人雲,能用一人之智者,一世無成;能用三人之智者,事有小成;能用天下之智者,無事不成。曹操破常格,納奇才,堅持“謀為賞本”之方略。

波詭雲譎,腹有良謀用奇兵:戎馬倥傯,是曹操一生的主旋律。“棄袍割須”、“借頭撫眾”、“割發代首”等成語,已成為曹操智慧的替代詞。他的“勝一人難,勝二人易”的“兩虎競食”之謀被稱為第三十七計。用兵如神的曹操連諸葛亮都評價他“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

執掌權柄,賞罰慎當匡天下:賞罰乃人主之權柄。曹操用討字訣從漢獻帝那裏巧借大權,如虎添翼。曹操明於賞罰,有人說他“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也有人說他“懸法設禁,貴賤如一”。這些都肯定了曹操賞罰得當而使天下歸心的做法。而如何把握好執法、賞罰、褒貶之分寸,曹操的做法會給後來者留下更多啟示。

風雲際會,稱雄還須工夫硬:曹操以權詐而名,但章太炎肯定他“智計之絕人,故雖譎而近正”。西晉王沈說曹操“因事設奇,譎敵製勝,變化如神”。他敗而大笑,正三軍氣勢;他橫槊賦詩,歌以詠誌。被*稱之為“好文而能善治政者”。曹操文武兼備,方能脫穎而出,為人處世機智靈活而詭譎莫測。

“間讀本集。《苦寒》、《猛虎》、《短歌》、《對酒》,樂府稱絕,又助以子桓、子建,帝王之家,文章瑰瑋,前有曹魏,後有蕭梁,然曹氏稱最矣。孟德禦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兼草書亞崔、張;音樂比桓、蔡;圍棋埒王、郭;複好養性,解藥方,周公所謂多才多藝,孟德誠有之……漢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呂布,孟德實兼其長。”

高屋建瓴,乾坤大略造英雄:立身不高一步,如塵裏振衣。曹操的成功,取決於他居高見遠,規取大勢的戰略眼光與能力。由於他深根固本,有了根據地,才能進退自如。由於他巧借荊州一地瓦解孫劉聯盟,實為“定國之術”。漢陳壽說曹操“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其明略最優也”。

吞吐天地,精要霸術之機變:曹操值雄豪並起之際,能“摧群雄如電擊”,建業“匡正之功”,在於他王霸兼糅,不求永恒方策,還在於他隨機應變,隻相信自己。他吞吐天地的諸多智慧或謀略也能給許多卑凡中躍起之人以某方麵的特殊啟迪。司馬光在《萬代論》中為曹操蓋棺論定“魏之天下,乃奪於盜手。非取之於漢室也”。

清代的才子金聖歎曾說:“三國者,乃古今爭天下之一大奇局!”奇就奇在這是一個勇氣中富有才智,才智中轄帶勇氣的時代,更是一個時世造英雄的時代。最後,引用孟德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任天下之智力,爭天下之歸心,以道禦之,無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