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名傳陳留(1 / 2)

“豈有此理!”

後將軍袁術的軍帳內,袁術聽著心腹關於多路諸侯秘見袁紹的報告,大發雷霆。

我乃嫡長子,你袁紹隻是庶出,憑什麼由你出任盟主?

論名聲,我承認,你名聲大!光名聲大有什麼用?

論官位,我比你高出幾級!

論地盤,我有荊、豫兩州數郡,你僅僅是渤海一郡!

論兵力,我此次帶來三萬兵馬,孫堅上萬兵馬、堂弟袁遺的兩萬兵馬也歸我統轄!而我地盤上的人馬,更是高達十三萬!你才萬餘人馬!怎麼和我比?

憑什麼由你出任盟主?

還這麼鬼鬼祟祟的!

你到底給了他們什麼好處?

你能給的,我也給的起!

袁術氣憤的揮手,示意美姬倒酒。而那美姬已經全身分抖!

“滾!”袁術一手奪過酒壺,暴喝。美姬連滾帶爬,惶恐的出了營帳。

“主公!”另一心腹進帳,稟道:“北海郡都昌令求見。”

袁術劍眉一皺,難道是孔融派來的?他可是秘見了袁紹的。也罷,先聽聽他要說些什麼。“見!”

“諾!”

片刻後。

“都昌令見過後將軍!”衛銘拱手道。

“孔太守有何話傳達,說吧!”袁術不待見的道。

“將軍誤會,下官此來,孔太守並不知情。”衛銘說道。

袁術臉色一沉再沉,握起案前竹卷,展開閱看,不再答話。與你小小的縣令,沒有話說,自請便吧。

衛銘暗中苦笑,這袁術,果然與傳言中的一樣,勢利眼。

“下官雖然是孔太守下轄官吏,但是久聞將軍聲名,特來投效!”

袁術抬眼,看向堂中站立的青年。想不到,我的聲名竟然傳到了青州,更能令這都昌令千裏來投,看來我的名聲並不比袁紹差。

袁術臉色轉睛,“你來投本將軍,孔太守那可說不過去。”

“良禽擇木而棲!將軍聲名遠播,青州諸縣早有心投效。下官此來,隻為投效明公,不懼上官威脅!”衛銘義正嚴詞。

袁術微露笑意,好一個“隻為投效明公”“都昌令此行,帶來多少人馬?”

“包括下官在內,共四十二人:兩位魂武將,四十位魂武師!”衛銘答道。

“哦?”袁術一愣,小小都昌縣居然有如此兵力!

都昌縣沒有軍隊,比不得各鎮諸侯,不是刺史就是太守,直接掌控軍隊。

一個縣能有四十位魂武師,已經是非常難得。更有兩位魂武將,實在是罕見!這等戰力,恐怕一些實力弱的郡,都比不上。

盡管對我來說,這點兵力不算什麼,可是他能來投我,足見天下縣令的心。拒絕它,就是寒天下縣令的心!畢竟,縣令才是直接掌控地方的官員。若能爭取他們的心,對我來說,是大有益處。

“都昌令一路辛苦,入帳休息去吧!”袁術笑說道。

衛銘站著未動,看來,袁術還是很精明的,並未因為我的投效而頭腦發熱,對我推心置腹。

“將軍,下官在來的途中,聽聞各路諸侯悄悄議論盟主人選。”衛銘說道。

袁術看過來,之前對袁紹就任盟主隻是推測,現在有人切實的聽聞,正好問問。“有德者居之,私下議論,不義。”袁術的態度很隨意,顯的漠不關心。

衛銘心中一笑,擺出這麼一副漠不關心的架式,分明就是在乎!表現的越隨意,越是在乎。吃定你了!

“各路諸侯的議論非常謹慎,下官也隻是碰巧聽到一些口風。他們要推舉渤海太守為盟主!現在,此事已經風傳陳留城。”衛銘謹慎道,現在是關鍵時刻,說話更要謹慎,不能有漏洞。袁術畢竟不是庸俗之輩。若說我直接聽到他們討論盟主人選,一眼就會被看穿,我哪有那個資格?

袁術的臉色又陰沉了。

“下官認為,這是各諸侯的毒計!”衛銘說道。

袁術看向衛銘,很是關注。

“當今天下,將軍一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若說就任討賊盟主,非將軍不可!論出身,論聲名,論兵力,論才智,唯有將軍一人可選!然而各諸侯推選渤海太守為盟主,實乃用心險惡!”

此來多方打聽,已經獲得各諸侯的兵力消息。雖然各諸侯都有虛報,但是袁術宣稱十萬,袁紹隻是宣稱三萬,明顯兵力不如袁術。

衛銘續道,“渤海太守兵力少,能力不如將軍,他出任盟主,自然就駕馭不了各諸侯。盟主,對他來說就是一個虛職。各諸侯也就可以自行其事。而若將軍出任盟主,以將軍的才智與兵力,就是實實在在的盟主,對各諸侯的管製,也是真真切切的。各諸侯不想聽從將軍的號令,才推出渤海太守對抗,才有了這樣的毒計。實際上,是他們要陰謀奪取討賊的功勞!為他們自己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