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是感覺到了這個光頭使君的善意,那士子剛剛還有些青白的臉色此時漸漸回複,“冒犯使君虎威,學生實在惶恐,隻是剛才騎驢而行時,不合想到這幾日苦苦尋覓的詩句,一時忘形,還請大人寬恕生員失儀之罪。”
聽說有人作詩忘形,以至於衝撞了自己的車駕,唐明第一反應就是:“不會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那個推敲吧!”,旋即,他又暗笑自己糊塗,那“郊寒島瘦”的賈島分明是晚唐人物,怎麼會跑到中唐來上演這經典橋段!
微微一笑後,唐明對眼前這人愈發有了好感,更靠前一步,微笑說道:“什麼詩讓你如此癡迷,不妨吟來聽聽。”
一說到詩,這纖弱身子的柳隨風頓時勇氣大增,臉上微微顯出一絲潮紅,也不推脫,顧自開口吟道: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此詩朗朗上口,倒也並不生僻。唐明一聽之後,倒也明白這定然是一篇科舉不中的下第詩。“抱玉三朝楚”,用的是卞和三獻和氏壁的典故;而“懷書十上秦”,無疑是蘇秦第一次出山時十說秦王故事了,借用這二人自比,看來眼前這士子倒也自負的緊。
看著柳隨風清秀的臉上那隱隱饑寒之色,本就對他印象不錯的唐明心底暗生出一絲惻隱之心,自古之文人,窮者莫過於唐,而達者無甚於宋,自安史亂起,隨著唐王朝的漸漸日落長河,這些凝聚著有唐氣韻風神的詩客們也大都是顛頓文場、飄零江湖,窮苦不堪。而正是這些“賣卻屋邊三畝地,換的窗下半壁書”的文人們,縱然孤貧愈死,也不忘作詩,在唐節度想來,這些人未免太過於無聊迂腐,然而,也正是這些讓後世不可理解的詩客們,用他們的心血,造就了中國文化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也為後世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財富。誠然,唐明不讚同他們的做法,但卻無法不佩服他們的執著。
“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自前唐則天武後科舉定製以來,考場磋磨對於天下士子本是常事,看你年紀尚輕,又勤力如此,來日金榜題名必定可期,現在又何必如此鬱鬱?夫子曾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此言於你,尤需謹記才是!”。
唐明所說的這一句,本是出自《論語•;泰伯》篇中的話語,意思是讀書人肩負著治平天下的重任,責任既重而路途遙遠,因此不能不剛強而有毅力。這柳隨風是自小讀書之人,焉能不知道這其中的勉勵之意?失儀衝撞使君車駕,節帥大人不僅不加怪罪,反而如此溫言勸勉,隻使這名長久失意的孤貧士子隻覺心中一暖,頓時就紅了眼圈兒。
柳隨風的這番表現倒也不出唐明意料之外,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身處困境中的人都是最重“知遇”二字,他這番表現,倒也是題中應有之意。更讓唐老爺得意的是,他自己今天這幾句話說的還真是得體,尤其是那最後一句“子曾經曰”,更是顯的分外出彩,由此,他不由得心神出竅,分外感謝後世那個總是強逼著自己背誦文學原典的導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