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小小訂書釘起家(1 / 1)

不要抱怨自己的本錢太小,有時候,相當小的本錢也可以發大財的。比如如今文具中的訂書釘,實在是平淡無奇,毫不顯眼的。而且生產它的投資也相當小,但卻造就出一代富翁來。這個創業故事對每一位小本經營者都有啟發。

(1)從小小訂書釘起家

30年前,釘書釘是稀罕之物,當時,隻有美國、日本能生產。當時,香港有一個年輕的機械學徒工陳紹良,沒有大本錢,卻有大雄心,決意要從這小小訂書釘起步,創一番事業,同歐美廠家一決高低。

1962年,陳紹良利用僅有的一點小積蓄,創辦了香港通用文具製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經銷文具。如今,經過30多年的努力,陳紹良公司的文具係列,已名揚香港,成為世界性名牌產品,年產值超過億元,並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銷網。

那麼,陳紹良是怎樣小本經營,從小小的訂書釘起步,一躍而成為受人敬重的文具用品實業家呢?

(2)陳紹良小本經營賺大錢的秘訣

陳紹良從一位默默無聞的小學徒,創業後小本經營,成為年營業額超億元的文具王國大亨,有什麼特別的秘訣嗎?

陳紹良說,“我今日之成功,有下麵幾個原因,一是勤勞,二是靈活。”

①勤勞是我創業的源頭

陳紹良自己說:“勤勞致富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無論當老板還做學徒,一樣要捱,要搏,要奮鬥。一件任務交給我,不管多麼困難,我都要把它做好。工作是我最大的興趣,勤勞是我創業的源頭。”

陳紹良的勤勞習慣,是從小養成的。

陳紹良生性好奇,對各種事物都好奇,喜歡擺弄研究。對機械零件尤為感興趣。小時候,在各種遊戲中,他使養成了一種鍥而不舍,事不成功決不罷休的性格。比如,幾尺鐵絲,一把螺絲釘,幾個破鐵罐,他也要擺弄出些花樣來,不滿意就不放手。

陳紹良的家境貧寒,中學未念完就輟學到一家機械廠當學徒。學徒工實際上是勤雜工,但每次幹完雜務之後,陳紹良總是偷偷學習技藝。由於生活的壓迫,陳紹良從小就養成了一種積極上進的品格。幾年後,他已掌握了一套過硬的技術,可以參與工廠的各項生產了。

當時,這間機械廠的主要業務是為客戶來樣製造各種文具配件或者模具。可是,當產品在香港市場投放時,卻常常缺這少那,極不配套。比如,要買了釘書機,卻又買不著釘書釘。支離破碎的香港文具市場使陳紹良產生了創業的意念: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文具實業,打破香港市場上歐美壟斷局麵。

經過一段時間積累之後,陳紹良有了些積蓄,便買了一台殘舊機器,另起爐灶,邁開了創業的第一步。

不久,陳紹良生產釘書釘的計劃獲得了成功,產品如期投入市場。

幾年之後,陳紹良的“通用文具”係列產品漸漸羽毛豐滿,產品種類,從釘書釘發展起步,到釘機,日曆機,打孔機,文件夾,電話記事簿,多功能組合文具等200個品類,僅訂書機就有50多個品式。目前,在香港20多家文具業中,通用文具的產值、銷量、款式、規模等方麵,都位居榜首。

②靈活多變的經營策略。

陳紹良成功的秘訣,還在於他靈活多變的經營策略。關於這一點,陳紹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

一個企業,一樣產品,麵對眾多的對手,如果沒有靈活的應變能力,不能把握瞬息萬變的消費潮流和趨勢,就不可能具有競爭實力。通用文具從模仿到改良到創造的漫長生產曆程中,始終追隨著和迎合著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喜好。”

陳紹良的觀點,正應了古人那句老話:“舉措應變而不窮。”

是的,當今世界,電子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都在不斷改變。社會運轉節奏的加快,必然也將影響產品壽命周期的縮短。

比如,在70年代時,香港文具用品多款式單調,造型呆板,但價廉實用,所以深受歡迎。現在,人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了,欣賞與消費的眼光也在變。人們對文具的挑選,除了方便實用之外,更注重產品的外觀包裝了。

針對這個特點,陳紹良對每一個筆座,每一個日曆架等產品,都有別出心裁的設計。比如,有金包玉砌的,有典雅大方的,有精細別致的,有小巧玲瓏的,而且,除了追求實用之外,還追求文具的裝飾作用,藝術品味。這些文具用品放在桌上案頭,可以起到裝飾美化作用,一物二用,效果奇佳。

1973年,世界百業蕭條,但陳紹良的通用文具係列卻依舊一技獨秀,銷量直線上升,打破曆史紀錄。並擊敗了美國有100多年曆史的名牌產品Bostiech。自此之後,這美國產品便交由通用文具廠生產。使許多同行都感到不可思議。

而陳紹良認為,要產品立足市場,關鍵在於自身實力加上靈活應變的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