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法國的新一批貸款什麼時候能到呢?”在聖彼得堡的富麗堂皇的彼得羅戈夫宮內,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這樣問他的財政大臣柯柯淑夫。
“陛下,還是如我三天前所說,法國的貸款可能永遠都到不了啦。”柯柯淑夫回答道。
“財政大臣閣下,恕我愚鈍,我們和法國不是訂有互保條約嗎?他們有義務援助我國。”在一旁的沙皇的親信,素有“俄國的俾斯麥”之稱內政部長斯托雷平詢問道。
“尊敬的內政部長閣下,法國對我國的軍事義務局限於歐洲國家和我們發生衝突時。如果是俄國歐洲以外的國家侵略,法國將自動提供一筆戰爭貸款,除此以外,其他的支援將視法國政府的意誌而定。”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回答
“您認為法國不會再援助我們了,是嗎?”沙皇尼古拉二世問。
“我的陛下,現在還不能肯定,但我要提醒您,共和與法國友好是有曆史淵源的,我不認為法國人會為了同盟條約以外的義務而得罪自己的朋友。”
“那我們這樣一個同盟有什麼意義呢?”尼古拉二世開始急躁起來,他可不想步那位與他同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後塵,在克裏米亞戰爭失敗後被迫自殺。
謝爾蓋-尤裏耶維奇-維特,前任財政大臣,現任大臣會議主席開口了:“我的陛下,和法國結盟的意義,並不在於對付東方那個怪物,而是為了對付德奧意三國同盟的威脅,也是為了解決國內的危機。”
作為俄國少有的改革派大臣,謝爾蓋-尤利耶維奇-維特對俄國的工業化與現代化功不可沒。但隨著1900到1903年的農業危機的到來,維特成了沙皇政府的替罪羊。他被迫辭去了財政大臣的職務,而轉任大臣會議主席。由於沙皇俄國的專製政治體製,各部大臣對沙皇直接負責,所以這個看似風光大臣會議主席不過是沙皇的行政顧問而已。
“什麼國內問題?”尼古拉二世如同被刺中要害的蠻牛,紅著眼睛質問道。
“天哪,你還能不知道嗎?”維特心想,“自你登基以來我給你說過多少次了。俄國問題是農業問題。俄國是個農業國,這就是俄國的原罪。”
俄國在維特長達10年的工業化改革之後,仍舊是個農業國家,80%的人口是農民,那些遷入城市的人,仍舊與農村和公社有聯係。1891到1900年間,俄國增加了2000萬人口(1891為114百萬,1900為137百萬),這些人口絕大部分在農村和最落後(以及非俄羅斯的)地區,土地貧瘠,使用木製農具。而俄國農業的效率有非常低下,與幅員相同的家對比,俄國既不能像美國那樣發展集約化的農業,也沒有共和的精耕細作的傳統。因此,維特推行工業化的十年來,俄國貧民的生活處於倒退中。維特甚至在1903年被迫下台了。
這種貧民生活的倒退實際上讓俄國社會成為了大火yao桶。而要消除這個火yao桶,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推進維特所倡導的工業化,直到俄國能夠實現工業反哺農業為止。而恰恰在這個過程中,農村和貧民的生活會進一步惡化,也許還沒有實現真正的工業化,俄國就會被農民和貧民起義的大火燒光了。
這就是俄國在經濟上麵對的兩難處境。但維特現在可沒時間再把這些成年老調重彈一遍,他隻是簡短的提醒:“陛下,我國的工業化改革需要外國的援助。”
是的,外國的援助可以讓俄國暫時擺脫這種兩難處境。但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所有外國的援助都回帶有各種各樣的苛刻條件,隻有法國是例外。
“法國隻要求我們對付早已存在的敵人,就可以為我國的工業化改革提供貸款。”維特還記得1896年自己就是這麼向沙皇彙報的。
三皇同盟,本來就是對俄國的威脅,奧匈帝國本來已經搖搖欲墜了,為了巴爾幹的穩定,為了神聖斯拉夫的福祉,俄羅斯帝國對自己的斯拉夫兄弟伸出援助之手難道不應該嗎?但可惡的日耳曼野蠻人插手了,毫無疑問,德國對奧匈帝國的保證就是針對俄國而來的。這樣,德國就成為法德兩國共同的敵人。
由此,俄國得到了法國長期穩定的經濟貸款承諾,而隻需要對付自己本來就已經存在的敵人,這倒是意見兩相情願的事情。
但現在,睿智的沙皇發問了:“法國既然不願支持俄國的戰爭,那這樣一個法俄同盟有什麼意義呢?”自1891年以來近40億法郎的貸款就這樣被沙皇忽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