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卓越的人生靠自己去創造(1 / 3)

我們今天的生活狀態,其實是由昨天決定的;同樣,我們明天的生活狀態,是由今天決定的。也就是說,今天的你怎樣去創造生活,明天的你就擁有怎樣的人生。要知道,人生不是簡單的重複,生活也不是單調的輪回,畢竟太陽每天都在刷新著紀錄,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努力!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前進!每一個為理想而活著的人!

或許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最終也隻不過是證明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命而已。但是,如果我們不曾努力過,不曾付出過,不曾拚搏過,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相信命運呢?所謂的“盡人事以聽天命”,人事未盡,何來天命之說?

1.培養良好的習慣

或許,你曾經景仰過比爾 ·蓋茨、傑克 ·韋爾奇等這些國際頂尖的名流;或許,你曾經仰慕過張瑞敏、牛根生、任正非等這些知名企業家的風範;或許,你曾經聽過馬雲、李彥宏、楊元慶等這些後起之秀自強不息的奮鬥經曆;或許,你已經從很多的勵誌書上了解到這些企業家取得成功的經驗以及他們所走過的道路;或許,這些企業家的成功經驗使你信心大增,使你對未來充滿了渴望,你甚至已經為自己美好的未來描繪出了光輝燦爛的一幕。

然而,當你在前進的路上碰到一些必然的挫折時,往往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使自己變得被動、鬆懈,最後選擇放棄,久而久之,曾經的激情和雄心壯誌就會像大雨中的烈火一樣被平淡的生活給澆滅了,一切又回到了你以前那些“舒服”的日子,你又重新癡迷於肥皂劇,又開始沉迷於網絡遊戲,又開始頻繁出入各種娛樂場所……麵對這些,你是否感到困惑與迷茫?你是否覺得人生有太多的荒漠?你是否覺得成功是那麼的渺茫……其實,不管是成功者的經驗給你帶來的啟發也好,或者是別人教給你的方法也罷,都隻是教你如何能夠走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或者教你如何更加有效地走這條路,但是他們永遠也無法代替你,經驗不能,方法不能,任何人也不能。但是,經驗做不到的,方法做不到,別人無法代替你的,有一種力量卻可以做得到,那就是———習慣的力量。因為,習慣是一種無形的規則,這種無形的規則是一個人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種大智能和大智慧。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你所養成的習慣或好或壞,最終將決定你能否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如果你擁有良好的習慣,那麼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就像火車順軌而行,就像流水隨渠而走,常常舉重若輕,水到渠成。反之,如果你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甚至是養成壞習慣的話,你就會常常在小小的考驗麵前亂了方寸,這種壞習慣就像掛在你脖子上的大磨盤,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寸步難行,無法真正地昂首挺胸,闊步前進,你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比如,老板不會喜歡上班習慣性遲到的員工,下屬不會服從出爾反爾的上司,同事之間也不會喜歡那些習慣於貪小便宜、自私的人……可以說,好習慣使你走向成功的道路,而壞習慣則會使你通往失敗的大門;好習慣能夠幫助一個人成就卓越的人生,而壞習慣則常常是摧毀人生的慢性毒藥。

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約翰·德賴登則早在 300年前就說過:“起初我們養成習慣,後來習慣慢慢造就了我們。”從這些名人的話中,我們不難明白人和習慣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及習慣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是一生的。

那麼,習慣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習慣成自然”,這是我們培養習慣的最終目的,更是我們所追求的一種能力。所謂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麼心,仿佛本來就是那樣”。比如,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所以說,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真正擁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還沒有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隻是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隻能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

當然,也許你會說,培養習慣總是約束人的手腳的,如果我自己不養成任何習慣,就不會遵循任何規範和模式,自己就能夠得到更多的自由。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匹脫韁的野馬,雖然擁有看似奔騰萬裏的豪邁,但卻常常會失去很多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常常會失去自己的方向。而一旦迷失了方向,你又怎能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裏?

是的,習慣是一個多麼平凡而偉大的字眼呀!它的平凡在於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而它的偉大則在於它能夠幫助你成就自己的夢想。

其實,成功是有規律可循的,卓越的人生也是可以達到的,這個世上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者,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冒出一個傑出的天才。所以,我們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有可能真正擁有卓越的人生。

2.保持自己的本質

我們的生活早已進入了信息時代,而麵對那麼多撲麵而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你是否會感到眼花繚亂呢?是否會因為麵對更多的選擇而感到六神無主呢?是否會因為沒有及時抓住那麼多轉瞬即逝的機會而感到遺憾呢?其實,所有的這些,你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個時代雖然變得越來越快,但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隻要我們保持自己的本質,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那麼,不管外在的環境如何改變,你依然是你,永遠都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當然就更不會被職場所淘汰,相反,你會因為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而變得越來越出色。

有這樣一個女孩,她每天下班回家之後便開始向自己的父親抱怨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不如意。

有一次,父親平靜地聽完女兒的抱怨後,什麼話也沒有說,隻是把女兒帶進廚房裏去,然後往三口同樣大小的鍋裏倒入一樣多的水,再將一根胡蘿卜、一個雞蛋和一把茶葉分別放進這三口鍋裏。放完後,父親便打開火,並把這三口鍋的火力開到一樣大。

20分鍾後,父親把火全部關掉,然後讓女兒看看分別放在這三口鍋中的胡蘿卜、雞蛋和茶葉都有哪些變化。

女兒拿著筷子碰了碰胡蘿卜,發現原來堅硬的胡蘿卜已經變得很軟了。接著,拿起雞蛋,然後把蛋殼敲破,仔細地用手摸了摸裏麵的蛋白。然後,她又看了看那些在沸水裏舒展的茶葉。

聞著淡淡的茶香,女兒對開始父親說:“第一口鍋裏的胡蘿卜已經變得很軟了;第二口鍋裏的雞蛋,蛋殼已經變得很硬,裏麵的蛋白也已經凝固了;第三口鍋裏的茶葉變得很舒展,而鍋裏的水,則已經變成了茶水。”

這時,父親才微笑著對女兒說:“這一下你都看到了吧,胡蘿卜、雞蛋和茶葉這三樣東西,是在一樣大的鍋裏、一樣多的水裏、一樣大的火上和用一樣多的時間煮過的,可是它們的反應卻迥然不同。剛開始時,胡蘿卜是硬的,但煮完之後卻變得那麼軟,甚至都快爛了;生雞蛋是那樣的脆弱,蛋殼一碰就會碎,可是煮過後連蛋白都變硬了;而茶葉雖然隻是幾片枯葉子,但煮過之後,那些葉子卻一片片舒展開來,而它的香氣和味道卻融進水裏,最後變成了甘美的茶水。 ”

說完後,父親又接著問女兒:“你像它們當中的哪一個呢?”聽完父親的一番話後,女孩終於恍然大悟。從此,再也沒有任何抱怨了!

其實,職場也好,社會也罷,都像是一鍋滾燙的沸水,任何東西投進去都會發生變化。所不同的是,麵對生活的煎熬和社會的曆練,有的人會像胡蘿卜一樣,由開始的堅強,變得軟弱無力,人雲亦雲,沒有自己的主見;有的人則變得像雞蛋一樣,變得很僵硬,看誰都不順眼,到處攻擊他人;有的人則像茶葉一樣,無論外在的環境多麼惡劣,他仍然做最真實的自己,而且不斷地向四周散發出自己的香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周圍的人!

正如劉德華在那首歌《今天》中所唱到的那樣:“走過歲月我才發現世界多不完美 /成功或失敗都有一些錯覺 /滄海有多廣江湖有多深 /局中人才了解 /生命開始情不情願總要過完一生 /交出一片心不怕被你誤解 /誰沒受過傷誰沒流過淚 /何必要躲在黑暗裏自苦又自憐 /我不斷失望不斷希望 /苦自己嚐笑與你分享 /如今站在台上也難免心慌 /如果要飛得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是呀,這個世界並不完美,而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四季如春。所以,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經曆一些溝溝坎坎,品嚐苦澀與無奈,麵對挫折和失意。但是,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如果要飛得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而我們要活出最真實的自己,也需要把那些不利於我們的環境忘掉啊!當你在苦澀與無奈、挫折和打擊、苦難和不幸麵前依然保持著坦然和堅強的微笑時,實際上你就已經是生活的強者了,因為不管外在的環境如何變化,你仍然能夠讓你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美好、變得有意義。

3.腳踏實地,做好自己

很多人往往都會這樣認為,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通過刻意的栽培,才能夠擁有成功的機會。其實不然,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自身的努力遠比刻意和大量的栽培來得珍貴。可以說,隻有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看見前方新的機會。所以,隻要你夠努力,也一樣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

一百多年前,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到馬德拉群島的科格倫海島上進行考察。在這次考察的過程中,達爾文發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科格倫海島上生活的所有昆蟲當中,隻有極少數的昆蟲身上生有巨型的翅膀,能夠在天上飛翔,而其他絕大多數的昆蟲則完全沒有翅膀,隻能在地麵上爬行。

為什麼在島上生活的這些昆蟲,會出現這種截然相反的兩極分化現象呢?那些長有中型翅膀的昆蟲為什麼一隻也見不到呢?麵對著這個奇怪的現象,這位進化論的奠基人開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後來,達爾文經過反複觀察和思考,最終找到了答案,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科格倫海島上的氣候條件十分差,可以說是長年颶風不斷。在這種極其惡劣的環境中,隻有極少數長有巨型翅膀的昆蟲才能夠迎風飛翔,艱難地存活下來;而那些生有中型翅膀的昆蟲,在飛行的過程中,則容易被大風吹落大海,被海水所淹沒,最終全部滅絕。相反,那些因為沒有翅膀而放棄了飛翔,隻能在地麵上匍匐爬行的昆蟲,反而得到了更大的生存機會和繁衍的空間。由於颶風奈何不了它們,所以使它們最終成為這個島上進化的成功者、競爭的勝利者,以及海島上的主宰者。

社會學者曾經作過一項調查研究,該調查的結果顯示:在這個社會上,有將近 80%的人,並不喜歡自己目前所從事的職業,如果可以重來,讓他們重新去選擇,他們肯定會改行,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而且,在這些接受調查的人群當中,大多數人都坦白地承認,由於不喜歡自己所幹的工作,所以他們不會為自己的本職工作投入太多的精力,隻是單純地把工作視為謀生的一種手段。在改行無望的情況下,他們隻好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業餘愛好上。這樣一來,他們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心二用的人,結果導致自己的本職工作業績平平,而業餘愛好也始終處在業餘水平。在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最終都遭到了職場的無情淘汰。隻有那些執著於本職工作的人,才幹得比較出色,在職場的暴風雨中艱難地生存下來。另外,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幹脆放棄了職場上那些熱門職業的競爭,而選擇了一些冷門的事業,然後默默地經營,最終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