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以和為貴。』和氣就是貴氣,就是福氣。如果失去了和氣,那也就失去了福氣。失去福氣,肯定會煩惱叢生,問題多多。因此,與人相處,要多結善緣。
1.培養開朗的性格,與人和諧相處
常聽人說某某人很開朗,很好相處;某某人很矯情,不好相處。那麼開朗和矯情是怎麼來的呢?
生活中令人煩惱的事實在太多,就拿小楊來說吧,她最近煩惱的事就是朋友們為什麼離她越來越遠。這事說來也確實挺鬱悶的。
小楊在一家證券公司上班,和同事合租了一套兩居室。原來兩人關係不錯,經常一起買菜做飯,後來不知為什麼,同事漸漸不怎麼回來吃飯了,兩人的關係也好像越來越疏遠。小楊陷入了煩惱,整天悶悶不樂。後來,另一個同事看出了兩人的關係,便問和小楊合租的同事,為什麼和小楊好像關係疏遠了。這位合租的同事道出了心中的苦惱:原來,小楊是個性格很內向的女孩,不愛與人交流和溝通,有時不知道因為什麼事就不搭理她,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時間久了,這種氣氛讓人感覺很壓抑。“有什麼事不能說出來呢?有什麼事不能解決呢?我真是搞不懂,所以,我也不想搞懂了。”這位合租的同事說。
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這種性格內向的人,倒不是說性格內向的人就不好,但有時候過分內向的性格使他們看起來不那麼容易相處,而在相處的過程中與人發生矛盾和誤會的概率也增高了。就拿小楊來說,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什麼事令你高興或者不高興,都應該讓對方知曉。如果是對方做了什麼令你不愉快的事,對方知道後,下次肯定不會再犯。如果你悶在心裏不說,別人不知道說錯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隻會摸不著頭腦,反而覺得你不好相處。
性格內向的人往往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時不願說出來,會悶在心裏好幾天。性格內向的人心思都比較重,一點小事他們經常會很在意,甚至好幾天不能擺脫這種壞情緒的困擾。自己不開心,這種低落的情緒還會散發出去,使身邊的人也受到影響,然後人們會敬而遠之,於是自己會更不開心。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造成這一惡性循環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要想擺脫這種煩惱,就要學著做一個開朗的人。第一,要培養自信心。性格內向的人多半自卑,怕與人交流,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行事,生怕出了什麼差錯,惹來眾人挑剔的目光。其實,這就是缺少自信的一種表現,因此,要培養自信,試著主動與外界多溝通交流,你會發現,其實溝通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第二,學會忘掉不愉快的事。開朗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記性好,遺忘也快。如果一個人總是記得不愉快的事,那麼這種不愉快的情緒也會長時間揮之不去。讓自己盡快忘掉不愉快的事,就能使自己早日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
第三,試著多與人交流。把心中快樂的、不快樂的事試著說給朋友,請朋友出主意、想辦法。有時自己身陷困擾不能自拔,而朋友的幾句話就可能使你豁然開朗。人際是一張敞開的網,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因此,試著敞開心扉,與人交流,培養開朗的性格,生活自然事事順心如意。
2.與人為善,和氣的生活沒煩惱
《菜根譚》裏有這樣一句話:“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祿也長。”意思是說大自然有四季的變化,春夏溫暖則萬物生機,秋冬寒冷則萬物肅殺。性情高傲的人,他的表情就如同秋冬,寒氣冷漠而讓人無法接近,他得到的也自然不是春光。隻有那些性情溫和、滿懷熱情的人,他所獲的福分不但豐厚,而且長久。
寺廟裏的彌勒佛總是咧著嘴笑盈盈的,因此廟裏人來人往,香火也就特別旺盛。當然,這隻是個戲說,但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為善,和氣是福的例子還真不少。
我家樓下有一個賣水果的店鋪,老板是個中年女性,不知為什麼,她總是很冷默。有人來買水果,她也愛答不理,別人多挑選一下,她就斜著眼睛瞪著買主,然後冷聲冷氣地說:“挑什麼挑?有什麼可挑的!”因為這附近隻有這一個水果店,買主雖然生氣,可也沒辦法,還是得在這裏買水果。雖然店主態度冷默,還經常與顧客發生爭執,但買主因為沒有其他可選擇的地方,所以也多半選擇了忍耐。
可最近這位冷漠的店老板開始煩惱了。她終於不再像以前那樣旁若無人般地孤傲了,她的眉頭緊蹙,一朵愁雲浮上了眉梢。怎麼回事呢?原來,就在旁邊隔了兩個店鋪的地方,新開了一家水果店。這家店老板是個年輕的小姑娘,人長得漂亮不說,嘴也甜,對來買水果的顧客都笑臉相迎。不但允許買家盡情挑選,在結賬時還常常舍掉零頭,有時年紀長一些的大爺大媽去買水果,偶爾結完賬後還會往袋子裏再裝上兩個。這樣一來,大家全到新開的水果店裏買了,而原來這家店就沒了生意。這下店老板當然就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