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上古封神一役,闡截大戰。闡教大興,截教沒落;自靈寶通天至聖教主以下,一幹門人死亡怠盡,唯獨那趙公明一點真靈,經萬年修行,強橫異常,脫了那封神台,飄飄蕩蕩,混混僵僵,遊散於天地間,那台上受封之財神,卻是另有其人。
說起這趙公明也是大有根器之人,他原是那蒙鴻未判、混沌初開時,天地間的一點混元靈光,自洪荒三清得道,便已立於碧遊宮前。又經無數歲月,方得虛無祖氣,三花聚頂,成就金仙不滅之體。在一眾截仙中最得師傅賞識。奈何天數輪轉,人力終究無以抗天。商周一戰,被申公豹唆使,滅殺周兵四十餘萬,直讓闡教一幹首仙敗的敗,逃的逃。卻不料,周天運行,此消彼長,原有定數。那上古釘頭七箭書何等陰毒,命喪離地陽精陸壓之手也是他的命中劫數,隻可惜了萬年修行,一朝怠盡,複還為當初那冥蒙一點靈光,飄飄散散,一股衝天怨氣凝而不散……
放下趙公明應劫不提。話說自盤古氏開辟以來,英雄不少,如誇父疾步逐日,共工頭撞周山,這些皆是垂名宇宙,□耀一時的神話人物,這裏且不作評論。這裏單說那春秋戰國年間,趙國隴甘一帶有個張員外,號萬福,表字連城,青洲人氏。祖上世代務農,到了他這一代,已是家財頗豐。他妻子陳氏,與張連城同歲,夫妻兩恩恩愛愛,安平到了五十二歲,卻是並未生有一男半女。因此,雖有家財萬貫,卻並無一子來給他繼承,每每想及於此,張連城無不長籲短歎。
這日,張員外在外麵與朋友吃了幾杯酒,席間說及子女之事,不免觸動了他的心病,當下心情怏怏,便先自告別散去。他回到家中,就同陳氏在房內說道:“夫人啊,想我張家世代善良,從未作過缺德事。為何天要絕我後?實在是可歎啊!”
陳氏聽了,知道所為何事,也是戚容滿麵。她想了想,好似下了決心地道:“老爺不用煩惱,我自有道理。”張連城本已有些醉意,此時聽了夫人這麼一說,便不再言語,獨自悶著頭,倒床而睡。
到了第二日,陳氏便即找了個媒婆來,給這員外納了一個妾,姓甄,名叫玉環。那張員外見發妻如此通情達理,感激之於也自是高興。就這樣,不到一年的時間,那甄玉環已是身懷六甲,全家上下無不喜上眉梢。
那時正當秋深之際,望著甄玉環一天天大起來的腰身,張員外獨自坐在書房,自言自語道:“列祖列宗啊!但願玉環生的是一個兒子,就是我張連城萬分之幸了。隻是眼下已經滿了十月之其,卻不知什麼原因還不分娩?”因今日是中秋,加之天氣晴明,張連城早先已命廚房準備酒筵,擺在風月樓上,要與妻妾二人賞月陶情。看看此時日已西去,月出天際,隻是不知酒筵可曾完備,不如等我去看看。
張員外年紀雖已過半百,卻是須發未花,走路也不用拐杖,如同少年人一般。此時人逢喜事,更是滿麵笑容,一路細搖,慢慢走去。
等得快到廚房,恰好看見丫環小紅拿了盞燈籠,從裏麵走來。一見到員外,趕忙住步,麵帶笑容說道:“是員外來了。”
員外笑問道:“小紅,你為何不在樓上陪夫人,到這裏來幹什麼?”
小紅恭身答道:“回稟老爺,是夫人叫奴婢下來請員外的。”
員外聞說,便道:“夫人們在那裏?”
小紅道:“夫人與二娘娘正在閣樓底下等員外呢。”
員外道:“既然如此,你與我一起去吧。”說罷,抬步便往閣樓而去。
這丫環一路照看著張員外走到閣樓下。員外抬眼看去,但見月照庭階,滿天星鬥,樹影婆娑。陳氏與甄氏此時正在閣樓下閑聊,看見員外進來,連忙立起身來問安,一一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