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隱仙 第四十五章 傳術(2 / 2)

看劉備聽的仔細,點點頭接著說道:“君者腦也。君一動,則天下動。故,每一決策,均需深思熟慮,以天下利為己利。須知,為君者,無家事。國事即家事,汝當慎之再慎之。”

劉備點頭。

師徒二人自這日起,便於草堂之中日日論述帝王之術、道。玄清將曆朝曆代各個明君之得失,各個昏君之弊病一一為劉備詳細闡述、分析。

秦始皇的勤奮及至殘暴,漢高祖的無賴及決絕,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漢光武帝的仁德寬懷;及至後世許多帝王的施政得失均,托上古或外域的國家,從頭至尾的通通講述了一遍。

玄清深知若要明帝王之道,必須知帝王之史。帝王之史不僅僅是曆史,更多的是人生、英雄的人生、帝王的人生,演示著一個個古人的痕跡。現在還沒有像後世那樣,有很綜合的總結歸納的各類典籍,可以讓人能比較分析,從而得到全麵的學習。這個時候最完善的大概就是【太史公書】了也就是【史記】。但遠不如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那麼有針對性。

玄清便將【資治通鑒】十六紀中前的三紀,即【周紀】、【秦紀】、【漢紀】六十八卷擇而授之。並在封內將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標注上【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劉備看後,如獲至寶,攻讀不輟。後此書被人傳揚開去,當代大儒盡皆歎服,謂之古今未有之奇書也,合稱【三紀】。“得【三紀】者得天下”之語傳遍神州大地。回春仙人瓊華掌門玄清名操天下,劉備為玄清之徒一事被人所知之後,劉備的名聲也水漲船高,引無數英雄豪傑來投。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春去秋來玄清師徒二人在此小山穀之內已是兩年有餘。

黃巾之亂雖已平定,然頗多曲折。漢軍在戰爭之中並未得利。

一八四年4月,朱雋軍被黃巾波才所敗,皇甫嵩唯有與他一起進駐長社退守,波才乘機率大軍圍住,漢軍人少,士氣低落。又汝南黃巾軍在召陵大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黃巾軍並未因漢室的動作而有敗退的跡象。

5月皇甫嵩設計,火燒長社,大破之。又遇上曹操的援軍,波才被皇甫嵩、朱雋和曹操三麵夾擊斬殺數萬人漢軍大勝。

6月南陽太守秦頡斬殺張曼成。黃巾軍以趙弘為帥,擁眾十萬占據宛城。皇甫嵩與朱雋軍進擊汝南、陳國,逐波才至陽翟,於西華大敗彭脫,殘軍欲逃到宛城,但孫堅登城先入,眾人蟻附推進,大破敵軍豫州平定。另一麵盧植數戰間大破張角,斬殺萬多人。

張角撤到廣宗。靈帝派左豐視察軍情,左豐索賄,盧植不肯,左豐憤恨,向靈帝誣告盧植作戰不力。靈帝大怒,以囚車徵盧植回京。調皇甫嵩北上東郡;朱雋則攻南陽的趙弘;而以董卓替盧植。此時在巴郡,五鬥米道張修亦起事攻打郡縣。

朱雋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共一萬八千兵圍攻趙弘,自6月至8月不能克,京師有奏議徵朱雋回師,幸而張溫上表說情。朱雋急攻趙弘,趙弘被殺,由韓忠代替。朱雋因兵少不敵,便擴大防圍、築土山觀望城內。行聲東擊西之計,偷襲於後,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保內城。

黃巾軍受挫,士氣低迷,向漢軍乞降。朱雋不準,並急攻敵軍,數戰不能克,朱雋行圍三闕一之策,韓忠果然出戰,大破之,並向北追擊數十裏,斬殺萬多人,韓忠降,被誅,又推孫夏為帥屯兵宛中城。朱雋再次急攻,於11月癸巳日,孫夏敗走,漢軍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斬殺孫夏及萬多人,宛城隧平。公元一八五年春,班師回京。

8月,皇甫嵩到達東郡倉亭,大破、生擒卜己,斬殺七千多人。而董卓進攻張角不利,無功而還,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繼續北上。時張角已經病死,10月於廣宗與張梁戰,張梁軍強,於戰不能克。次日,乘黃巾軍戰意稍為鬆懈,乘夜進兵,於黎明時份突襲敵陣,大破敵軍,斬殺張梁及三萬多人,眾軍潰至河堤時,溺死五萬餘人,被虜甚多。張角被破棺戮屍,運級回京師。11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下曲陽,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黃巾之亂平息。

而此時的涿郡山穀中,玄清已是準備告別劉備,向西而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