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鄰居家的大公雞扯著嗓子“喔喔”地叫個不停,楊烈從睡夢中醒來。剛睜開眼睛,就聽見廚房裏“叮咚”作響,不用問,薛小琴已經起床了。
楊烈從床上坐起身子,到床邊的椅子上整齊地擺放著一套嶄新的儒士服,心湖一暖,暗歎一聲,真是一位賢惠的女子!
一鍋小米粥,幾碟各色鹹菜,一籠小饅頭,甚至還有幾根酥脆的“寒具”(油條),這就是楊烈穿越後和陌生的妻子吃的第一頓飯。
楊烈抓過一根油條,放到嘴邊大口大口地吃著早餐,薛小琴不斷地給他夾菜添粥,賢良淑德的品性一覽無遺,他心中暗暗感慨道:“好溫馨的小日子!”
吃過早飯,楊烈坐在門口曬太陽,書店的生意異常慘淡,每天賣出去的書籍屈指可數,難怪薛勇會看不起他這個沒用的小妹夫。
楊烈輕歎一聲,想了好久也找不到一條合適的出路,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多年來隻會花錢不會賺錢,在這個時代要生存下去,的確很困難。
薛小琴看出了楊烈的憂愁,緩步來到他的身邊,蹲下身子說:“官人不必擔心,咱們家還有些存錢,粗茶淡飯地過日子不成問題,也不指望書坊的這點收入。您是太學生,這些小事不須擔心,隻管安心讀書便是,爭取早日升為進士老爺。”
按照薛小琴的理解,楊烈當時是一名太學上舍生,如果能夠通過考試,則可以直接做官了。
當時的科舉製度出現了顯著的變化,科場取士,全由學校升貢,廢除州郡發解及禮部試等辦法。各地學校的學生分為三等:外舍、內舍和上舍,以考試的成績和平時的表現作為升舍、應試和授官的根據,這種製度稱為“三舍法”。
每個考生在《易》、《詩》、《書》、《周禮》、《禮記》中任選一經,兼治《論語》、《孟子》,每試四場,考試方式是試策、試論及經文大義。
按照當時的規定,官僚子弟可以免費入學,而普通百姓則要經過多次考試合格才能入學,才能升舍、授官。時人指責這種取士方法是“利貴不利賤,利少不利老,利富不利貧”,因此反對的人很多。
楊烈心裏很清楚,楊家除了這間小書坊外,別無長物。他心裏十分苦悶,他是堂堂的一條漢子,自己卻無法養活自己,還要靠妻子的娘家施舍,這算什麼事嘛?
薛小琴搬了把椅子過來,陪著楊烈說話散心,楊烈聽得多說得少,心已飛到了九宵雲外。他是個老網蟲,現在要是能有台電腦上網衝浪該多好啊!不過,他自己也知道,這不過癡人說夢罷了!
這時,店內來了一位顧客,楊烈趕緊站起身,客氣地打招呼說:“歡迎貴客光臨鄙店。”
客人微笑著說:“請問可有彥文先生的《西蜀異遇》?”
楊烈反應很快,馬上招手喚過薛小琴,吩咐道:“娘子,幫這位貴客找一下!”他雖然沒看過《西蜀異遇》,更沒聽說過這位彥文先生是哪路神仙,但他估計薛小琴應該很熟悉這些。
果然,薛小琴熟練地從書架上拿下了一本書,遞給了那位客人,客氣地說:“客官,鄙店是小本經營,隻有平線的京本,沒有精線的浙本,還請見諒!”
客人滿意地付帳走人,楊烈卻傻站在原地一動不動,薛小琴對於這種情景已經司空見慣,她不以為奇地重新坐回店門前的椅子上,靜靜地望著自己的男人。
腦海中一陣電閃雷鳴,楊烈猛一跺腳,衝到書架前,抓過一本《西蜀異遇》,急切地翻動起來。
讀大學時,楊烈主攻宋明曆史,他的第二專業就是古漢語言文學,加上長期混書站看盜版的港台繁體書,所以書裏的文言文難不倒他。
楊烈看書的速度很快,幾乎一目十行,這是他混書站看書練出來的基本功,也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三國?我若是把《三國演義》默寫出來的話,那麼……”一個驚人的奇思妙想湧上心頭,楊烈難以掩飾住內心深處的喜悅,開心地笑了起來。
一直坐在不遠處注視著他的薛小琴,驚奇地發現她的男人笑得燦爛無比,芳心不由一顫,這可是破天荒頭一遭!
楊烈靠在書架上,開始搜腸剮肚地回憶隻看過無數遍的《三國演義》,薛小琴十分乖巧,她沒有打擾他胡思亂想,隻是靜靜地坐那裏看著自己的男人。
一連數天,楊烈始終待在店內,隻要有客人上門,他都會和人家聊上幾句,談到爽快處,他甚至不收錢,將書白送給人家。
經過初步的市場調查,楊烈發現,來小書坊買書的人群中,十個有九個是購買光怪陸離的奇譚小說,來買經書的幾乎沒有。
他好奇地問薛小琴:“娘子,這類書籍為何如此易賣?”薛小琴每天辛苦地照料他,叫聲娘子也不為過。
薛小琴大睜著烏黑的大眼睛,欣慰地解釋說:“官人,因為我們是小書坊,本錢有限,多以經營劣質書為主,所以讀書人不敢自誤前程,一般都去大書坊買經史子集!”
楊烈眼前一亮,急忙說:“據我這幾天的觀察,買小說的人很多,是麼?”薛小琴欣喜異常,她的男人終於懂得思考經營之道了,她趕緊說:“是的,奴家嫁過來這半年多,賣出去的書全是這一類!”
楊烈心中大定,但也不敢馬虎大意,於是溫和地說:“娘子,我出去轉轉。”
薛小琴不樂意了,搖搖頭嬌嗔道:“官人,奴家很久沒有出門逛街了……”
楊烈心一軟,回頭一想,自己荷包裏空空如洗,什麼事情也幹不了,不如帶上薛小琴,也好有個照應。
薛小琴麻利地關上大門,夫妻倆一前一後,沿著禦道開始逛街。
臨出門時,薛小琴遞過一隻小布囊,楊烈接過來在手上掂了掂,發現很沉,伸手一摸,才知道是一大把銅錢。
心中頓時一暖,如此體貼入微的女子,實在令人感動,楊烈感激地說:“謝過娘子!”
一雙鳳目登時睜得溜圓,薛小琴歡喜異常,柔順地說:“隻要官人不嫌棄奴家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