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砸票+收藏,謝謝支持小黑!
——————————————————————————————
在嚴厲的軍法約束下,戰爭機器一經開動,馬上顯示出驚人的效率。接到備戰指令的水師艦船紛紛回港,碼頭上擠滿了搬運物資的工人,糧食、武器、淡水、戰馬及軍服等各種作戰物資,被源源不斷地運送上船。
官兵們也都留下了絕死書,出奇的是,大家的留書幾乎都是同一個意思:不破高麗誓不還!
因為是第一次出兵遠征,楊烈格外重視準備工作,軍器監的工匠們加班加點地拚命趕製著各種武器。
軍需司籌備的糧食至少可以維持全軍作戰兩個月以上,而且還替為數不多的戰馬至少準備足夠七十天消耗的馬料,接近一百名軍醫也跟著上了船,各種外傷科的丹丸膏散也準備了滿滿半船艙。總之,萬事從寬打算。
楊烈表麵上若無其事,其實心裏也是忐忑不安。因為他此前隻是一名極為普通的曆史係大學生,毫無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首戰能否告捷,他心裏也沒底。
當輿圖司報告說,沒有詳細的高麗作戰地圖。楊烈被逼無奈,隻能憑借舊日的記憶,畫了一幅朝鮮地形草圖,在上麵標出了平壤、開京、釜山等地的大致方位。
他暗暗歎息道:“坐在電腦前看軍林史話,和實戰相比竟有天壤之別,難怪後世的軍事家們都說,戰爭其實就是,比誰做的準備更充分,犯錯更少!”楊烈一籌莫展,隻能發動大家集思廣益。
李充讓人在水師裏廣泛征集去過高麗的綱首和梢工。安排畫工們,根據他們的記憶,畫出了一幅差強人意的高麗國西海岸的地形圖,至於準不準,那隻有打進去才有可能知道。
宗柴雲親自上陣,嚴密審問那些抓來的高麗水師士兵,讓他們在地圖上指認出自己熟悉的各條道路和城市,然後由輿圖司的製圖學子詳細標記出來。
朱武也不甘示弱地打起了明州駐軍的主意。他坐船渡過海峽,回到了明州,利用身份還未暴露的有利時機,向明州兵馬副都總管出示了蔡府的腰牌,結果自然令朱武十分滿意。
楊烈望著眼前這幅清晰的《東國輿圖》,不由得誇獎道:“以後你就叫神機朱武好了!”
朱武笑眯眯地湊趣道:“謝主公賜號!”還未開戰,他已經立了一功。
而沈繼文也立下了一件奇功。在他的主持下,從開封過來的那些精通海島算經的學子們,根據朱武搞來的《東國輿圖》,連續工作三天兩夜,趕製出了這幅精妙絕倫的地圖。
沈繼文的祖父——沈括,所繪製的《天下州縣圖》,是當時最為精確的一套地圖。他在西晉裴秀“製圖六體”的理論基礎上,除了有準確的計算比率——分率(比例尺)外,又設置了“準望、牙融、旁驗、高下、方斜,迂直”等七種方法,並按照方域劃分為“二十四至”,使地圖的精確度至少提高了三倍以上。
臨出發前最後一次樞密會議,在楊烈的中軍帳內準時召開。
眾人好奇地圍在這幅巨大的高麗地圖四周,宗柴雲的雙手輪番在地圖上比劃著,大聲講解著他的作戰計劃:“高麗國都開京,城高池深,駐軍數萬,易守難攻。我軍雖為虎狼之師,畢竟人數太少,連圍城都無法做到,更不用提攻城一事。所以根據主公的指示,軍務司擬集中虎嘯軍的優勢兵力,偷襲高麗南部的釜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