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人的一種秉性,這意思其實不是說幽默是理所當然。樂觀這一特征是天生的,而這樂觀也時常在大環境的變化中變化。幽默是後天學來的,隻要掌握了製造幽默的技巧,那麼幽默就會如影隨行隨時裝點你的生活。
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極情緒,消除沮喪與痛苦。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滿情趣,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之事,他們卻應付得輕鬆自如。用幽默來處理煩惱與矛盾,會使人感到和諧愉快,也能很好地與人相處。那麼,怎樣成為幽默的人呢?
第一節隨機應變產生幽默現實生活中,幽默無處不在,關鍵要看你能否用耳朵、用眼睛感受幽默,用心靈體會和創造幽默。幽默不是深思熟慮的產物,而是隨機應變、自然而成的結晶。幽默往往與快捷、奇巧相連。開往日內瓦的列車上,列車員正在檢票。一位先生手忙腳亂地尋找自己的車票,他翻遍所有的口袋,終於找到了。他自言自語地說:“感謝上帝,總算找到了。 ”“找不到也不要緊!”旁邊一位紳士說,“我到日內瓦去過 20次都沒買車票。”他的話正好被一旁的列車員聽到,於是列車到日內瓦車站後,這位紳士被帶到了拘留所,受到嚴厲的審問。“您說過,您曾 20次無票乘車來到日內瓦。 ”“是的,我說過!”“您不知道這是違法行為?”“我不這麼認為。”“那麼,無票乘車怎麼解釋?”
“很簡單,我是開著汽車來的。”這位先生真是有“把稻草說成金條”的本事。無可非議,他以前做過無票乘車者,但能巧妙地運用幽默為自己開脫,列車員能拿他怎麼辦?這就是幽默的力量。
事事都求“自然成文”為好,幽默也是如此。有準備的幽默當然能應付一些場合,但難免有人工斧鑿之嫌;其實臨場發揮的幽默才是最精粹、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最難把握的至高境界。
俄國學者羅蒙諾索夫生活簡樸,不大講究穿著。有一次,有位衣冠楚楚但又不學無術的德國人,看到他膝蓋部位有一個破洞,便指著那裏挖苦他說:“在這個破洞裏,我看到了您的聰明才智。”羅蒙諾索夫毫不客氣地回敬:“先生,從這裏我卻看到了另一個人的愚蠢。 ”
德國人借衣服破洞,小題大做、貶損別人,反映了他的無恥和惡劣的品質。羅蒙諾索夫抓住這點,機敏地選擇了與聰明相對的詞語“愚蠢”,準確地回敬了對方,使其自食其果。
周恩來總理也是一位智慧的幽默大師,他的幽默絕無嘩眾取寵、故弄玄虛之嫌,無論是情感的流露,還是自信的表述,無不是隨機應變,嫁接自然,使人在輕鬆自然中領悟其中的真諦。
在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80歲的慶祝會上,周恩來就巧妙抓住西方女士喜歡別人說她們年齡小的特點,並與中國特有的計量單位“公斤、公裏”都比國際通用的“斤、裏”數值小一半的情況聯係起來。他笑著建議大家為斯特朗女士 40“公歲”舉杯慶賀。滿座來賓聽到他這幽默的話語,皆捧腹大笑,斯特朗更是笑出了眼淚。
從以上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隨機應變的幽默也要借助其他一些事物。羅蒙諾索夫借助的是衣服膝蓋部位的一個破洞,周恩來借助的是中國特有的“公斤、公裏”的“公”字。下麵這個例子中幽默的製造者則是借助了自己的職業。
英國作家狄更斯愛釣魚。有一次,他正在一條河邊釣魚。一個陌生人走到他跟前問:“先生,您在釣魚?”“是啊,”狄更斯毫不遲疑地回答,“今天釣了半天了,也沒一條魚上鉤;可是在昨天,也是在這個地方,我卻釣到了 15條魚!”
“是嗎?”陌生人問,“那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這條河的管理人員,這段河麵上是嚴禁釣魚的!”說著,那陌生人從口袋裏掏出一本發票簿,要記下眼前這個垂釣者的名字並罰款。
見此情景,狄更斯連忙反問:“那麼,你知道我是誰嗎?”當陌生人驚訝之際,狄更斯直言不諱地說:“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罰我的款,因為虛構故事是我的職業。”狄更斯在這裏用變而又變的幽默手法,表現出了非凡的靈敏和機智。幽默是一種生活藝術,是一種氣質,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幽默從機智出發,賦予機智以新的動力,同時也對幽默自身的意念、態度和手法產生影響。當機智在幽默中以其理性姿態出現時,就構成了機智性幽默這一新生物。第二節偷換概念獲得幽默“偷換概念”之所以能造成幽默效果,是因為幽默的思維主要不是實用型的、理智型的,而是情感型的。因此,對於一般性思維來說,偷換概念是破壞性的東西,而對於幽默來說,則可能是建設性的。請看下麵這位家教老師和一個孩子的對話:老師:“今天我們來溫習昨天教的減法。比如說,如果你哥哥有五個蘋果,你從他那兒拿走三個,結果怎樣?”孩子:“結果嘛,結果他肯定會揍我一頓。 ”從數學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這種回答是十分愚蠢的,因為老師問的“結果怎樣”,很明顯是“蘋果還剩下多少”的意思,屬於數量關係的範疇,可是孩子卻把它轉移到未經哥哥允許拿走了他的蘋果的生活邏輯關係上去。不過,恰恰是因為偷換了概念才使這段對話產生了一種幽默的效果。類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子:小強:“你說踢足球和打冰球比較,哪個門好守?”旺才:“要我說哪個門也沒有對方的門好守。 ”常理上來說,小強問的“哪個門好守”應該是指在足球和冰球的比賽中,對守門員來說本方的球門哪個更容易守,而旺才的回答一下子轉移到比賽中本方球門和對方球門的比較上去了。又如:“先生,打擾您一下,請問怎樣走才能去醫院?”“這很容易,隻要你閉上眼睛,橫穿馬路,8分鍾以後,你準會到的。 ”概念被偷換了以後道理上講得通,顯然這種“通”不是“常理”上的通,而是另一種角度上的通,但正是這種新角度的觀察,顯示了說話者的機智和幽默。通常情況下,概念被偷換得越是離譜,所引起的預期的失落、意外的震驚就越強,概念之間的差距掩蓋得越是隱秘,發現越是自然,可接受的程度也就越高。第三節“損人”幽默不損人敵意幽默是一種通過表麵上表達敵意或者不滿,而達到實際上表達讚美或認同的一種幽默方法。這種幽默因其表達的問題和表達的方式的敏感性而不易運用,而且如果對方不是一個很具幽默感的人,那麼這種幽默的表達方式還有可能引起誤會,造成不愉快。事實上幽默力量本身的許多矛盾之處,都顯示我們隻有對所愛、所關心的人運用時,才能使敵意的幽默得到有效運用,並產生良好的結果。這種敵意的幽默常常以女性為對象。公司裏的職員有時開玩笑說到太太們的奢侈。一個說:“就算皮包裏層是捕蠅紙做的,我太太的錢也不可能留在皮包裏。”另一個說:“我太太她承認她喜歡花錢,但是叫我不要用‘奢侈’這個字眼來說她,另找個新詞好了。”
這類幽默從表麵上看似乎是很損人,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職員其實都很愛自己的太太,並且以她們為榮,他們實際上表達的意思是自己的太太比別的婦女穿著更好,更具魅力。他們以太太的奢侈為幽默的素材來表示對太太的愛和以她為榮,並且以此代替直白的誇耀。或者你也可以這樣說:
“我們的孩子也應該和我們從前一樣去學習性知識 ——從廁所牆壁上。”這句帶有諷刺意味的妙語,能幫助他人了解並接受你話中的含義 ——“有性教育總比錯誤的性知識來得好。”
敵意幽默的效果在於使他人能集中注意力聽你說話,記住你所說的,並且也能使談話輕鬆進行,便於意見的表達。
不過,運用敵意幽默一定要謹慎。有時候,我們需要用到一些理智的思考,但還是很容易流於殘忍和刻薄。而且更有甚者,敵意幽默表麵所帶有的輕微的侮辱也極易刺傷他人的自尊,使人陷入焦慮之中。
也有人善於恰當把握敵意幽默並有效運用它。例如格魯丘·馬克思稱得州人為“他媽的北佬”,使得州人聽了哈哈大笑,因為他深諳敵意幽默之道。但是即使是此中老手,偶爾也會有失敗的時候,並因此造成聽者極不愉快。所以,敵意幽默要盡量少用,初學幽默者更要慎用。
第四節自相矛盾,幽默水到渠成
“矛盾”這個詞本源於《韓非子》中一位賣矛和盾的生意人,表示事物之間的強烈衝突,有很強的喜劇色彩。現代生活中,我們常說的自相矛盾是指人物言行不一,言語前後衝突,行為相互抵觸。
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十分常見。這樣的自我矛盾已經令人好笑了,但還缺少一種強烈的對比性。為了使戲劇性更強,取得更好的幽默效果,可以采用這樣一種方法,就是在矛盾對轉以前把即將轉化的矛盾加以強調,以聳動別人視聽。
有一小孩餓得直哭。父親安慰他說:“你要吃什麼?盡管告訴我,哪怕是龍肝鳳膽也好,我都拿來給你吃。”孩子說:“那些我都不要,我隻要吃飯。”父親罵道:“不懂事的家夥,隻揀家裏沒有的要。”
這位父親真是好笑,窮得連飯都吃不上,還要振振有詞地說給孩子吃龍肝鳳膽,真是矛盾得可以。生活中,有些人別出心裁,利用矛盾技法造句,造出了許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句子。如:“缺什麼都行,就是不能缺錢。”“什麼都應有,就是不應有病。”體現幽默藝術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人、很多事都洋溢著幽默的氣息。一個嗜賭如命的賭徒,他為了從賭場上贏回輸掉的錢財,熬更守夜,孤注一擲,最後連褲子也輸掉了。這時候他醒悟過來了,發誓戒賭。他在紙上寫上“堅決戒賭”四個字貼在床頭。一天,一位好朋友看到了床頭這條誡示後,嘲諷地問:“你真的戒賭了?”“真的!”“我不信。”“不信?”賭徒瞪著一雙通紅的眼睛,大聲說,“咱們賭三瓶二鍋頭!”這裏,用自相矛盾的方式展示了幽默的藝術,取得了鮮明、強烈的效果,讓矛盾活了起來。矛盾若在不經意中產生,更為可笑和逗人。在運用自相矛盾的幽默技巧時,一定要沉住氣,平穩自然,幽默效果更佳。夜大正在上課,突然停電了。黑暗中,老師對同學說:“停電了,我們無法繼續上課,請同學們稍候,電鈴一響就放學。”明明停電了,可還要等電鈴響。藝術的效果油然而生。由於自相矛盾的幽默有很強的表演性,所以利用此法幽默的最佳方式是實況展示。因此,喜劇作家往往根據生活素材,創造矛盾人物。自相矛盾會使喜劇角色為掩飾自己千瘡百孔的紕漏而疲於奔命,卻又顧此失彼,從而造成笑料迭出。也難怪類似“矛盾”“此地無銀三百兩”式的故事經常被搬上舞台,且經久不衰。
第五節曲解原意,歪理也幽默
如果人們在任何場合的交際中,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沒有任何的創新和變化,也沒有奇巧和怪誕,要想取得幽默的效果是很難的。假如我們就某種現象進行說明或者就某個問題進行辯解時,講出了別人沒有想到的奇妙歪理,給人一種新奇的心理體驗,相信一定能使人眉開眼笑、精神不禁為之一爽。用似是而非的荒唐道理去解釋某種現象或問題的幽默方法,即是“歪解法”。你看下麵這段對話是不是很有意思?
“您認為牛皮最大的用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