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了,他在這一天裏度日如年,像一個等待法官宣判的罪人一樣,等待著姑娘對他的怒斥。可他萬萬沒想到,電話中傳來的卻是姑娘甜甜的道謝聲:“我代表我的先生,感謝你參加我們的婚禮,尤其是你送來的那件禮物,我很感動,愛不釋手……”
愛不釋手?他簡直不敢相自己的耳朵,他不知通話是怎麼結束的……
青年人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清早,他來到禮品店,進門一眼就看見那隻烏龜還安詳地躺在櫃台裏。此時,他明白了一切。
他在黛絲麵前哽咽:“謝謝你,謝謝你阻止我滑向那可怕的深淵。”
黛絲見青年人已經明白了一切,於是從櫃台裏取出一個盒子,打開後交給他,輕聲說道:“這才是你送去的真正禮物。”原來那是一尊水晶玻璃心,兩顆相交在一起的、什麼力量也無法把它們分開的水晶玻璃心。此時,一縷晨光透過窗戶照在水晶心上,折射出一束絢麗的七彩光芒。
失戀不可以失態,愛如果變成了仇恨,傷害的不僅是那個曾經愛過的人,自己最終也會受到心靈的煎熬。愛她,就要為她祝福。
從痛苦的枷鎖中解脫出來
年輕的張夢死了丈夫,她悲痛欲絕。幾個月來,她似乎已被痛苦所麻痹,連屋子都不願打掃,更不用說離開房間了。
無論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她都與每個人隔離開來。在一個不眠之夜,她筋疲力盡,淚眼朦朧中“看”到自己萎縮在一隻巨大的嬰兒玻璃箱內。
在箱內她感到很孤獨,但卻受到很好的保護——沒有人能夠傷害到她。但同時又有一種被監禁的感覺。
還好,她的幾個朋友相繼走來,耐心地開導,最後她同意去看心理醫生。在醫生的幫助下,張夢終於找到了她害怕接受丈夫死訊的根源,那就是她一開始就抱定了她會因此痛苦而死的這一信念。
由於有了這種顧慮,她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自以為安全,自以為這是唯一的可以活下去的方式。
張夢的心理醫生細致耐心地引導她,她也積極地配合治療。當她開始認識到自己可以強有力地抵抗這種痛苦時,她終於能夠從精神枷鎖中解脫出來了。
她開始依靠別人,包容自己,當她相信她能夠重新站起來時,再生就從這一刻開始了。
愛就意味著要有失去之險,但是不去愛又肯定會導致精神死亡,因此,如果我們想真實地生活,我們也同樣需要接受一定的痛苦。痛苦是一個過程,堅強而理智的人不會拒絕它,但會盡力縮短它的長度,而沉溺於此的人,會放大痛苦,無力自救,讓自己陷於茫茫的黑暗苦悶中。
“真愛”是永恒的,他不舍的離去不是為了讓心愛的另一半痛苦和懷念,他隻是身不由已地去了另外一個地方,如果你對著那個遙遠的地方微笑,你就會看到他留下的觸手可及的幸福。
學會放棄,因為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許多事情總是在經曆過以後才會懂得,一如感情痛過了,才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傻過了,才會懂得適時地堅持與放棄。在得到與失去中我們慢慢地認識自己。其實,生活並不需要這麼無謂的執著,沒有什麼真的不能割舍。學會放棄,生活會更容易。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感情是一份沒有答案的問卷,苦苦的追尋並不能讓生活更圓滿,也許一點遺憾,一絲傷感,會讓這份答卷更雋永,也更久遠。
愛情沒有永久的保證書。有個男士飽受前女友的騷擾,於是親自去和女友懇談和解,可是這時他忽然發現,原來他的前女友已經有了新歡,但就是不讓他輕鬆如意。新的已來,舊愛還不願割去。
還有一個令人震驚的例子,一位男子在與前妻離婚後,過了幾年還來潑前妻硫酸,導致前妻一眼失明,全身40%燒傷。她失去工作,嚴重破相,必須撫養兩個孩子,更擔心因傷害罪入獄的前夫假釋出獄,繼續傷害她。可怕的是她的前夫沾沾自喜地叫人傳話過來:“現在你沒人要了吧,我還是可以要你,你乖乖把孩子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