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心靈的寬闊在於它的豁達和寬容,一顆博大的心不會計較得失的多少,更不會用憤怒和怨恨來傷害自己和別人。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廣泛接觸,彼此之間建立起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涉及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麵,難免會產生矛盾,發生誤會,這時候,如果彼此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很容易因此而憤怒咒罵,甚至大打出手,不僅破壞了彼此之間的友好關係,還傷害了彼此的感情,使內心埋下怨恨。如果我們能夠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彼此的矛盾,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退讓,就能冰釋前嫌,使大家和睦相處。
寬容是一門做人的藝術。學會寬容,就是以友善的、豁達的態度去接納別人、理解別人、尊重別人,不僅要能夠接受別人的長處,還要接受別人的短處,容忍別人的缺點,原諒別人的錯誤。要做到這些其實並不容易,這需要我們要有深厚的修養和優良的品格。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裏與吉伯、馬沙兩個朋友一起外出旅行。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機敏的吉伯拚命拉住他的衣襟,將他救起。為了永遠記住吉伯的救命之恩,馬沙在大石頭上用力鐫刻下一行大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他們繼續往前走。不幾日來到一條河邊,可能因為疲勞,心情煩躁,吉伯與馬沙為了一件小事爭吵了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記耳光。馬沙卻沒有還手,而是一口氣跑到沙灘上,仍然用很大氣力在沙灘上寫下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記耳光。
旅行結束了。回到家鄉,阿裏懷著好奇心問馬沙:“你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打你耳光的事寫在沙灘上呢?”
馬沙很平靜地回答:“我將永遠感激並永遠記住吉伯救過我的命;至於他打我耳光的事,我想讓它隨著沙子的流動逐漸忘卻得一幹二淨。”
記憶與忘卻,都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動,而其中卻包含了深刻的做人智慧,那就是感恩與寬容。感恩讓我們記住這個世界上擁有善良,而寬容則讓我們忘卻煩惱和怨恨。記住別人給自己的幫助,把它刻在石頭上,也刻在心上;忘卻別人帶給你的怨恨,要記就把它記在沙灘上,讓這些不愉快的記憶隨風而逝。
如果我們不能原諒他人的失誤和過錯,就會給自己的內心增加沉重的負擔,讓自己永遠背著怨恨而無法獲得快樂。當你內心抱著怨恨不肯釋懷的時候,不僅是對自己心靈的折磨,也會給別人造成嚴重的傷害。寬容一些,不要總是為小事而怒發衝冠,消除心頭的怨恨,我們內心的天空才會像大海一樣湛藍。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中的籬笆上釘一顆。第一天,男孩釘了37顆釘子。
後麵的幾天他學會了控製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得多。終於有一天,他一顆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顆釘子。”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後,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複了。
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裏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裏,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愈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複。”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寬容地對待他人,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就會少一些傷害,多一些和睦。因為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要想讓自己過得更開心,就更要學會寬容,把一切矛盾和不開心的事情都拋開和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