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雛龍出淵】第四十章老道(1 / 3)

第四十章 老道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作為佛州東南門戶的最後一個縣,小烏衣縣可謂遊覽聖地。不同於金陵秦淮真正繁華的烏衣巷口,這裏的格調更加的幽怨,更加的靜謐。小烏衣也有朱雀橋,也有門前之燕,但古道春風的瘦馬,田裏搖晃尾巴的笨拙老牛,是小烏衣最真實的畫麵。

狹窄的老街,除卻幾個攤販,人不多。在朱雀橋和花房的交界口,有個老道顯得意興闌珊。老道標準的青袍,卻洗得發白。頭上蓮花冠,臉長得倒是不賴,幹幹淨淨,雖有皺紋,然眸子漆黑,鼻梁高聳,還有花白的胡子。

老道不是算卦的,他蹲在路麵,手裏托著個瓷碗,碗裏有水。他的左側,有麵旌旗,上書“招徒弟”三個大字。字算不上多遒勁,但有一股無言的韻味。其實整條街上的人都認識這個老道的,不因其他,隻因他招徒弟的要求實在是怪。誰要是能喝光他瓷碗裏的水,他就收誰為弟子。

半個月的時間過去,其間不乏有好事者去品嚐他碗裏的水,但他們剛把水端到口邊,就都捏著鼻子走了。這碗水太臭了,比他們家的茅坑都臭,因此老道在小縣有了個稱號,叫“茅坑道長”。

“哎呦,茅坑道長,還在這兒蹲點呢?要不您把我招了算了,我可是一心求道的。”一個擺弄腰間玉璞,尖嘴猴腮的年輕公子在老道麵前晃晃悠悠的,他嘴上說著“一心求道”,臉色卻十分的不屑。

老道也不生氣,隻是抬著頭望著他,“你不是有緣人。”

年輕公子樂了,道:“我還不是有緣人?嘿,茅坑道長,我告訴你,昨天,嶗山的仙師親自下山請我去當徒弟,我也勉強的答應了。怎麼,要不要本公子給你介紹介紹,雖然你年紀大了,但在嶗山當個掃地的應該不成問題,總比你天天蹲著強。”

年輕公子叫龔韜略,他的話一半真,一半不真。真的是,他確實讓嶗山的道士給相中了,不真的是相中他的並非仙師,而是個知客道人,知客道人的師父少個道童,讓龔韜略去守丹爐。嶗山是十大道山之一,龔家自然千百個願意。能在嶗山謀個職位,即便是道童,也要令人羨慕的,說不定以後能悟道成為絕頂高手呢。

老道和顏悅色道:“嶗山未必適合你,你若真的上了嶗山,必有大劫。貧道雖然不精通卦象,但看人還是挺準的。你的大道是子承父業,將來能成為小烏衣的首富。”

龔韜略滿臉的不信,又調侃了幾句,見老道不再理他,於是無趣的離開了。而在他走之後,老道輕輕的捏指,一條氣運之線出現在他手裏,他搖搖頭,自語道:“也罷,幫你一次,嶗山的小子做的有些過了。”他指尖一彈,氣運之線斷裂。

剛剛回到家的龔韜略忽然生了一場大病,也因此錯過了上嶗山的機會。而嶗山之巔,有個煉製丹藥的中年道人,他氣急敗壞,竟然有人敢斷他擇的丹藥鼎爐,更為關鍵的是,饒他修為驚天,也捕捉不到此人在何處。

“招徒弟嘍,招徒弟嘍......”老道賣力的叫著,他一點也不擔心,也許永遠沒人會喝光碗裏的臭水,天道輪回,萬事皆講一個緣字。

一個麻衣青年踏步而來,他雖是青年,卻透著股滄桑之意,他背著一柄暗紫色的劍。青年也是道士,隻是風塵仆仆。他個頭高大,身材魁偉,國字臉,腳上草鞋,見到老道,他拱手道:“小道馬致遠,不知真人能否給碗水喝?”

老道微微笑了,舉起手裏的瓷碗,說道:“水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