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1 / 3)

人要有義舉,就必須身懷正氣。而人的一身正氣,除了剛正的性格,還要以善良為底蘊。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善之心,就不會為受欺負的人打抱不平,也不會對身處危難中的人仗義出手。所以說,一個人有沒有善心,直接關係到他是否會有義舉。而一件善事,一次不經意的義舉,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有一天,小提琴演奏家艾德蒙先生剛走進自己的家門,就聽到樓上臥室裏有人擺弄小提琴的聲音,這種聲音對他來說太熟悉了。

“有小偷!”艾德蒙先生急忙衝上樓,果然,一個大約13歲的陌生少年正在那裏擺弄小提琴。他頭發蓬亂,臉龐瘦削,不合身的外套裏麵好像塞了某些東西,毫無疑問,他是—個小偷。艾德蒙先生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門口。

這時,艾德蒙先生看見少年的眼裏充滿了惶恐、膽怯和絕望。刹那間,艾德蒙先生憤怒的表情被微笑所代替,他問道:“你是丹尼斯先生的外甥瓊嗎?我是他的管家。前兩天,丹尼斯先生說你要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那個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應說:“我舅舅出門了嗎?我想先出去轉轉,待會兒再回來。”

艾德蒙先生點點頭,然後問那位正準備將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也喜歡拉小提琴嗎?”

“是的,但拉得不好。”少年回答。

“那為什麼不拿著它去練習一下?我想丹尼斯先生一定很高興聽到你的琴聲。”他語氣平緩地說。

少年疑惑地望了他一眼,但還是拿起了小提琴。

臨出客廳時,少年突然看見牆上掛著一張艾德蒙先生在歌德大劇院演出的巨幅彩照,身體猛然抖了一下,然後頭也不回地跑了。

艾德蒙先生確信那位少年已經明白是怎麼回事,因為沒有哪一位主人會用管家的照片來裝飾客廳。

那天黃昏,回到家的艾德蒙太太察覺到異常,忍不住問道:“親愛的,你心愛的小提琴壞了嗎?”

“哦,沒有,我把它送人了。”艾德蒙先生緩緩地說道。

“送人?怎麼可能!你把它當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艾德蒙太太有些不相信。

“親愛的,你說的沒錯。但如果它能夠拯救一個迷途的靈魂,我情願這樣做。”見妻子並不明白他說的話,他就將經過告訴了她,然後問道:“你覺得這麼做有什麼不對嗎?”

“你是對的,希望你的行為真的能對這個孩子有所幫助。”妻子說。

三年後,在一次音樂大賽中,艾德蒙先生應邀擔任決賽評委。最後,一位叫裏奇的小提琴選手憑借雄厚的實力奪得了第一名!評判時,他一直覺得裏奇似曾相識,但又想不起在哪裏見過。

頒獎大會結束後,裏奇拿著一隻小提琴匣子跑到艾德蒙先生的麵前,臉色緋紅地問:“艾德蒙先生,您還認識我嗎?”艾德蒙先生搖搖頭。

“您曾經送過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著,一直到了今天!”裏奇熱淚盈眶地說,“那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把我當成垃圾,我也以為自己徹底完了,但是您讓我在貧窮和苦難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變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無愧地將這把小提琴還給您了……”

裏奇含淚打開琴匣,艾德蒙先生一眼瞥見自己那把心愛的小提琴正靜靜地躺在裏麵。他走上前緊緊地摟住了裏奇,三年前的那一幕頓時重現在艾德蒙先生的眼前,原來他就是“丹尼斯先生的外甥瓊”!艾德蒙先生眼睛濕潤了,少年果真沒有讓他失望。

艾德蒙先生的義氣和善舉,讓一個因為貧困而掙紮在犯罪邊緣的小男孩感受到平等和尊重,最後迷途知返,創造出非凡的成功。仁愛和善良可以拯救一個迷途的靈魂,可以喚醒一個人內心全部的希望和力量。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一聲問候、一句話,甚至一個同情的眼神,都可以帶給別人力量和勇氣!

程嬰救孤的故事流傳已久,想必大家都聽過。

晉景公年間,奸臣屠岸賈欲除忠烈名門趙氏。他率兵將趙家團團圍住,殺掉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全家老小。唯一漏網的,是趙朔的妻子,她是晉成公的姐姐,肚子懷著孩子,躲在宮中藏起來。

趙朔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還有一個好友叫程嬰。趙朔死後,兩個人聚到了一起。公孫杵臼質問程嬰:“你為什麼偷生?”程嬰說:“趙朔之妻正在懷孕,若生下來的是個男孩,就把他撫養成人,報仇雪恨,若是個女孩,我就徹底失望了,隻好以死報答趙氏知遇之恩。”

不久,趙妻就分娩了,在宮中生下個男孩。屠岸賈聽說了,立刻帶人到宮中來搜索,卻沒有找到趙氏母子的藏身之處。母子倆逃脫這次劫難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屠岸賈這次沒找到孩子,絕對不會罷休。你看怎麼辦?”公孫杵臼一腔血氣地問:“育孤與死,哪件事容易?”程嬰回答:“死容易,育孤當然難。”公孫杵臼:“趙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難的事情。讓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

於是,公孫杵臼假扮醫者入宮看病,用藥箱把孤兒從宮中偷運出來,交給程嬰。程嬰含淚將自己尚在繈褓中的孩子抱上,與公孫杵臼一齊逃到了永濟境內的首陽山中。讓妻子帶著趙氏孤兒朝另一個方向逃去。屠岸賈聞之,率師來追。程嬰無奈隻好從山中出來說:“程嬰不肖,無法保生趙氏孤兒。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將軍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訴你孩子的藏身之處。”屠岸賈答應了。程嬰領路,終於找到隱匿山中的公孫杵臼和嬰兒。

杵臼當著眾人的麵,大罵程嬰,他一邊罵一邊佯裝乞求:“殺我可以,孩子是無辜的,請留下他一條活命吧!”眾人當然不允。程嬰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死在亂刀之下。

程嬰帶著趙氏孤兒來到了山高穀深、僻靜荒蕪的盂山隱居起來。十五年後,知情人韓厥利用機會,勸說晉景公勿絕趙氏宗祀。景公問趙氏是否還有後人,韓厥提起程嬰保護的趙氏孤兒。於是孤兒被召入宮中。此時,孤兒已成少年,名叫趙武,景公命趙武見群臣,宣布為趙氏之後,並使複位,重為晉國大族,列為卿士。程嬰、趙武帶人攻殺屠岸賈,誅其全族。

趙武20歲那年,舉行冠禮,標誌著進入成年。程嬰覺得自己已經完成夙願,就與趙武等人告別,要實現他殉難的初衷,以及了卻對公孫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實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跡,證明自己苟活於世,絕沒有絲毫為個人考慮的意思。趙武啼泣頓首勸阻,終不濟事,程嬰還是自殺了。

聽過這個故事的人,無不為程嬰的“義氣”所感動。其實在他這個驚天地泣鬼神的義舉背後,更散發著人性良善的光輝。試想一下,如果程嬰不是一個善良的人,就不會念朋友之誼,想要撫養趙朔的孩子;如果程嬰不是一個善良的人,在使用掉包計的時候,完全可以找別人的孩子當替死鬼。但是善良的他沒有這麼做,在他的心裏,除了責任,就隻剩下了對朋友的義。

善良是一切美好德行的前提。人沒有善心,就不可能有義舉。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保有一顆良善之心,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講義氣的人。

有為朋友犧牲的勇氣

何為“義氣”?義氣不是朋友想吃肉了,你就算沒錢買,也要去偷一塊;也不是他想打架了,你就緊跟其後,做他忠實的打手。真正的義氣,是在朋友需要幫助時及時伸出援手,在朋友遇到危險時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這樣的義氣,不僅需要對友情堅定不移,還需要勇氣與正氣。所以,自古以來,凡是真正講義氣的人,無不具備為朋友犧牲的勇氣。

公元前四世紀,在意大利,有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輕人觸怒了國王,被判絞刑,在某個法定的日子將被無辜處死。皮斯阿司是個孝子,在臨死之前,他希望能與遠在百裏之外的母親見最後一麵,以表達他對母親的歉意,因為他不能為母親養老送終了。他的這一要求被告知了國王。國王感其誠孝,決定讓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相見,但條件是皮斯阿司必須找到一個人來替他坐牢,否則他的這一願望隻能是鏡中花水中月。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近乎不可能實現的條件。有誰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替別人坐牢,這豈不是自尋死路。然而茫茫人海,偏偏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願意替別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

達蒙住進牢房以後,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訣別。人們都靜靜地看著事態的發展。時光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返。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沒有回來的跡象。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達蒙上了皮斯阿司的當。行刑日是個雨天,當達蒙被押赴刑場之時,圍觀的人都在笑他愚蠢,但刑車上的達蒙,不但麵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點燃了,絞索也已經掛在達蒙的脖子上。膽小的人嚇得緊閉了雙眼,他們在內心深處為達蒙深深地惋惜,並痛恨那個出賣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在淋漓的風雨中,皮斯阿司飛奔而來,他高喊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這是人世間最最感人的一幕。大多數的人都以為自己在夢中,但事實不容懷疑。這個消息宛如長了翅膀,很快便傳到了國王的耳中。國王聞聽此言,也以為這是癡人說夢。國王親自趕到刑場,他要親眼看一看自己優秀的子民。最終,國王萬分喜悅地為皮斯阿司鬆了綁,並親口赦免了他的罪刑。

在這個故事裏,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感動於皮斯阿司的守信,但我卻為達蒙的義氣而喝彩。為了滿足朋友的願望而甘願替他坐牢,這已經不是普通人所做到的,更何況還要承擔朋友失信、自己被殺頭的風險!如果胸中無大無畏的勇氣,相信他就是助人的心,也不會有付諸行動的膽。那他也就不會有此驚人義舉。

晉代有一個人叫荀巨伯,有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臥病在床,這時恰好敵軍攻破城池,燒殺擄掠,百姓紛紛攜妻挈子,四散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