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朝氣銳,暮氣歸”,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奮發向上、與時俱進的精神,那麼他就能踏平坎坷,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同時還能得到大家的關注和認可,這是因為沒有哪個人會願意和暮氣沉沉的人進行交往。
人人都喜歡有朝氣的人
朝氣是一種進取的精神,一種昂揚的狀態,是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的氣勢。有朝氣,才會奮發向上、拚搏進取。正如大自然春天帶給我們的欣悅一般,有朝氣的人充滿活力,像正在發芽的樹木一樣,清新而又有力量。
莎士比亞說過:“超乎一切之上的一件事就是保持青春朝氣。”誰都不會喜歡一個每天都愁眉苦臉、萎靡不振、死氣沉沉的人,而都喜歡自己身邊的人開開心心的、有一種朝氣,這是一種向上的生命力量,人們受此觸動,也會激發自己內心的一種能量,一種熱愛生活的力量。所以,有朝氣的人,是人緣不錯的人,而且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常常是自來熟——倒不是他與人家自來熟,也不是他對別人有多麼好,而是人們願意與這種有生命力的人接近。
因為勵誌成功文化而出名的陳安之,剛到美國時工作非常不順,後來沒有辦法就跑到朋友公司,在那裏看到了一本書,就是《激發潛力》,這是安東尼?羅賓寫的,他23歲什麼都沒有,24歲成為百萬富翁。陳安之就從朋友那裏弄到一張演講會的票,去上了這樣一門課。“當時就想他這麼年輕,這麼有自信,這麼有朝氣、充滿熱情。我覺得如果再跟他接近一點會受到他的感染的。”可見,安東尼?羅賓的朝氣深深地吸引了陳安之。
後來,他就到安東尼?羅賓的公司去應聘,可是應聘的人多,當天他們並沒有打算錄取陳安之,因此他便開始軟磨硬泡。陳安之說,自己已經決定上班了,要他們一定要錄取自己,招聘人說明天再說。陳安之又道,自己離他們公司很近,天天可以到公司去煩他們,直到他們錄取自己為止。招聘人說你這個人很有趣,明天再說。陳安之說不行。之後招聘人還是沒有錄取他。陳安之就問他們經理誰是第一名。剛好第一名經過,他說就是那個人。陳安之問經理那個人多大歲數,經理說是22歲。陳安之就說自己是21歲,一年之後一定把他幹掉。下一刻,經理滿麵笑容地說道:“恭喜你,你被錄取了!”之後陳安之就寫了一本《我一定要》的書。”
“當時就想他這麼年輕,這麼有自信,這麼有朝氣、充滿熱情。我覺得如果再跟他接近一點會被他感染。”這正是人們為什麼喜歡有朝氣的人、願意接近有朝氣的人根本原因。因為大眾的這種心理,都願意接近有朝氣的人,所以這就能給有朝氣的人帶來幸運,無論在事業上還是生活上,有朝氣的人不但有人緣,而且朝氣也是開創事業的一種幸運之氣,由於這種朝氣能給一個群體帶來活力,所以用人單位是很希望招聘這樣的人的。充滿自信,有朝氣的應聘者已成功一半。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陳向東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選拔人才的準則與機製不是一個容易界定的問題。新東方選拔人才可以說很大程度是憑感覺。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新東方選拔人才的基礎是應聘者需要認同我們的企業,然後是看其是否能夠讓我們感覺到像是一家人。當然,這種感覺是有根據的,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應聘者心態必須樂觀向上。外在的體現就是他必須表現得很陽光、很有朝氣,令人第一眼看來感覺就很舒服。第二,應聘者必須很誠實。……第三,是應聘者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的專業……”
可見,有朝氣是公司選擇人才的重要標準。公司之所以選擇要有朝氣的,是因為朝氣是一種活力,一種工作的動力,使人奮發向上、拚搏進取。有朝氣在順境麵前不鬆懈,在困難麵前不退縮,在挫折麵前不氣餒。如果缺乏朝氣,主要表現在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熱情,作風疲遝,工作鬆懈,缺乏爭先創優的意識和奮發有為的幹勁。
有人會說朝氣是年輕人的專利,事實朝氣與年齡無關,而與心態有關,如果有一顆年輕的心,那麼就會時刻展示出朝氣。
有這樣一個總經理,至少五十歲了,但無論從他的走路、說話、思維、行事作風等方方麵麵,都看不出一點衰老的痕跡。他走路不是“走”,而是慢跑,別說女同誌,一般男同誌都趕不上他的步伐。他說話聲音洪亮,做半天報告都不會嘶啞。他的思維更是無人可敵,天天都在動腦子,今天開展個新活動,明天提出個新觀點,搞得一幫子年輕人老覺得趕不上趟兒。他知識麵很寬,也很能寫東西,除了工作報告,每年還給公司員工上一回保健知識、幸福人生之類的“大課”。原先他所在的公司屬於體製不夠靈活,很多人工作都很消極、沒活力,包括中堅力量的“年輕人”,所以每當看到、聽到總經理又有新想法、新思路時,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費那些事幹啥?有啥作用啊!後來在這位總經理的不斷宣傳、鼓動下,大家的心一點點熱起來,思想一點點動起來,直至最後完全啟動,積極性被完全調動起來。當然,這中間總有一些人“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用看破紅塵的態度為“紅紅火火的革命事業”潑冷水。對這樣的人,總經理說過一句話:人要活得糊塗一些、有朝氣一點才有意思。
事實正是如此,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很無奈,很多東西你不能控製,但自己的思想是絕對可以控製的。如果我們用積極向上的態度麵對一切,讓自己心中充滿朝氣,就會產生一種向上的力量,就會使事業和生活都蓬蓬勃勃起來。
自信為你打開交往的一扇門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在與他人溝通時,你的自我感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別人如何看待你。如果你心裏都覺得自己“不行”,那麼你讓對方如何對你賞識你,與你繼續溝通下去呢?所以說,培養一種自信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它會讓你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受益無窮。
蜚聲世界影壇的意大利著名電影明星索菲亞?羅蘭之所以能夠成為令世人矚目的超級影星,是和她對自己價值肯定以及她的自信心分不開的。
為了生存,以及對電影事業的熱愛,十六歲的羅蘭來到了羅馬,想在這裏涉足電影界。沒想到,第一次試鏡就失敗了,所有的攝影師都說她夠不上美人標準,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沒辦法,導演卡洛?龐蒂隻好把她叫到辦公室,建議她把臀部削減一點兒,把鼻子縮短一點兒。
一般情況下,許多演員都對導演言聽計從。可是,小小年紀的羅蘭卻非常有勇氣和主見,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她說:“我當然懂得因為我的外形跟已經成名的那些女演員頗有不同,她們都相貌出眾,五官端正,而我卻不是這樣。我的臉毛病太多,但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會更有魅力呢。如果我們的鼻子上有一個腫塊,我會毫不猶豫把它除掉。但是,說我的鼻子太長,那是無道理的,因為我知道,鼻子是臉的主要部分,它使臉具有特點。我喜歡我的鼻子和臉的本來的樣子。說實在的,我的臉確實與眾不同,但是我為什麼要長得跟別人一樣呢?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麼也不願改變。”
正是由於羅蘭的堅持,使導演卡洛?龐蒂重新審視,並真正認識了索菲亞?羅蘭,開始了解她並且欣賞她。
羅蘭沒有對攝影師們的話言聽計從,沒有為迎合別人而放棄自己人個性,沒有因為別人而喪失信心,所以她才得以在電影中充分展示她的與眾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獨特外貌和熱情、開朗、奔放的氣質開始得到人們的承認。後來,她主演的影片《兩婦人》獲得巨大成功,她也因此而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在溝通中如果缺乏自信,那麼,別人在意識形態上就會對你有種忽視,這樣決不利於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公平的人際關係。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那麼這個人的言語的影響力就弱,所要表達的思法就不會被有效的傳達,也不利於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當然也就不會被他人所接納。
大多數人都喜歡和自信、有朝氣的人在一起。一個人沒有自信,那麼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分數就會大打折扣。有自信的老板不喜歡唯唯諾諾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不能提供不同的想法。有自信的員工更不會喜歡不自信的老板,因為這樣的老板不能帶領他們走向成功。
所以,我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有溝通成功的信心,不要總是被溝通會失敗的心理所困擾。隻有通過多與人溝通,才能增加與他人進行社會比較的機會,也才能有利於去發現自己的長處,從而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與評價,增強自己的信心,克服自卑感。當然,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不是表演出來的自信,自信首先是建立在自我認知之上的,所謂的自我認知,就是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實事求是的看法和評價,包括自己的性格、能力、長處、短處、人生目標等等。
拿破侖?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從而關閉了一扇又一扇人際交往的大門。之所以這樣,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隻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
許多沉默寡言、不肯開口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麼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你們知道我是這麼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開口時,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所以,要多發言,這是信心的“維他命”。
不論是參加什麼性質的活動,每次都要主動發言,也許是評論,也許是建議或提問題,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後才發言。要做破冰船,第一個打破沉默。也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不會的,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以不要再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來。”告訴自己一定行!
用“激情”點燃你的生命
競技場上,運動健兒們不屈不撓,爭為人先,是激情;舞台上,演奏者手揮五弦,如癡如醉,是激情;台燈下,作家時而奮筆疾書,時而凝眸沉思,是激情;月光下,情侶相依相擁,忘情熱吻,是激情;草原上,羚羊如箭飛馳,獵豹緊追不舍,是速度的較量,更是激情的角逐……
激情是一種很強勁的情緒,是不斷鞭策和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一個人若是充滿激情去做事,給人的感覺是活力四射,而他自己也會覺得做起事情來興趣盎然,對未來充滿希望。此時,他渾身上下散發的就是蓬勃向上的朝氣。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激情,做起事來就會顯得無精打采,沒有半點生氣,事情做完了,能力卻沒有提高,最後隻能淪為平庸之輩。
激情讓生命勃發盎然,人生喪失了激情,必將處於死氣沉沉和黯淡無光之中,隻有點燃激情,才能化腐朽為神奇。
美國心理學家愛力遜是心理谘詢與治療“策略派”的創始人。一次,愛力遜到美國中南部的一個小城講學,一位朋友請求他順道看看他獨身的姑母。
他的朋友說:“我的姑母獨自居住在一間古老的大屋裏,沒有一個親人陪伴她,她孤獨而又死板,不肯改變生活方式,你看有沒有辦法令她改變?”
愛力遜隨朋友去探訪這位古怪的老太太,發覺這位女士比形容中更為孤單,一個人關在黑暗的百年老屋內,屋裏沒有一點點生氣。
愛力遜是一位十分溫文爾雅的男子,他很禮貌地對老太太說:“能讓我參觀一下您的房子嗎?”
無精打采的老太太帶著愛力遜一間又一問地看去,愛力遜真的想參觀老屋嗎?倒也不是,他是在尋找一樣東西。終於在一個房間的窗台上,愛力遜找到幾盆小小的非洲紫羅蘭——這屋內惟一有活力的植物。
老太太看到愛力遜似乎對這幾盆非洲紫羅蘭很感興趣,於是便有些高興地說:“我沒有事做,就是喜歡打理這幾盆小東西,這一盆已經開始開花了。”
愛力遜說:“好極了!您的花這般美麗,一定會給很多人帶來快樂。您能否打聽一下,城內什麼人家有喜慶的事,結婚、生子或生日什麼的,給他們送一盆去,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
一向性情孤僻的老太太真的依愛力遜所言,大量種植非洲紫羅蘭,並送給周圍的鄰居,身邊幾乎每個人都接受過她送來的花。
老太太的生活也因此而大為改變,本來不透光的老屋,窗子被打開了,明媚的陽光灑射在那些色彩鮮豔的小紫花上。而這位孤獨無依的老太太,現在成為了一位受大家歡迎和愛戴的人。她的老屋中常常有人進進出出,時時飄出歡笑之聲。古稀之年的老太太臉上洋溢著激情,仿佛年輕了十歲。
愛力遜巧妙地用幾盆“非洲紫羅蘭”,激活了潛藏在孤單的老太太體內的激情,從而將她從孤獨黯暗的“黑屋”中解救了出來。所以,那幾盆非洲紫羅蘭,無疑是老太太生命中的“激情之花”。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人生蒼白無力,如果你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致來,那麼,試一試“策略派”心理治療師愛力遜的辦法:尋找到讓你的生命重新煥發奇光異彩的“紫羅蘭”。隻有點燃你的生命激情,才能為你的人生注入新的動力,生命才會鮮活起來。因為隻有激情,才能引爆生命的潛能。
弗蘭克?貝特格早年曾是一名職業棒球運動員。在職業棒球生涯初期,貝特格受到一次沉重的打擊,他突然無端地被球隊解雇了。解雇讓年輕並渴望出人頭地的貝特格措手不及並莫名其妙,他去問老板為什麼。
老板的回答讓貝特格無言以對:“因為你太懶惰,打球時無精打采,像是一個打膩了的老球員。如果不是懶惰,在球場上你的表現決不會像那個樣子。”然後,老板又語重心長地告誡道:“弗蘭克,離開這兒後,無論你去哪兒,都要振作起來,工作中要有生氣和激情。”
就這樣,貝特格離開了每月能掙175美元的球隊,到了一個每月隻能掙25美元的新球隊。在那裏,沒有人熟悉他,也沒有人責怪他懶惰,貝特格下決心一定要成為球場上最有激情的球員。
從那一刻起,貝特格在球場上就像一個充足了電的人。他的擲球變得快而有力,以至於幾乎要震落內場接球同伴的手套。一次比賽中,烈日當空,溫度足有華氏100度。貝特格沒有因為害怕中暑而不去努力,他充滿激情,全力以赴,抓住對手接球失誤的機會奮力跑向主壘,贏得至關重要的一分。
第二天早晨,報紙給貝特格起了個綽號叫“銳氣”,稱他是隊裏的“靈魂”。記者是這樣寫的:“這個新手充滿了激情並感染了我們的小夥子們。他們不但贏得了比賽,而且看來比任何時候都好。”
“激情”像奇跡般地在貝特格身上起了作用,使他煥發出蓬勃的活力,他幾乎克服了所有的恐懼心理與緊張情緒,打得異乎尋常地好。甚至在烈日當空的酷熱中比賽,貝特格也活力十足。激情讓一個三周前被開除了的懶惰球員,變成了“銳氣”和“靈魂”。
激情是生命的朝日一個激情四射的人,即使他年邁古稀,滿頭銀發,也會給人以撲麵而來的朝氣;反之,一個喪失激情的人,即便她正處妙齡華年,但給人的感覺也是暮氣沉沉。激情賦予我們朝氣;而朝氣,則給予我們向上的動力,促使我們進取不已!賦予激情,賦予朝氣,讓激情之花點燃那枯萎的信念,用激情澎湃的心情去編織零星破碎的友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