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誌者,事竟成”雖然能夠激勵一個人去奮鬥、去拚搏,但如果誌向脫離了現實,盡管這個人再怎麼奮鬥,再怎麼拚搏,理想總歸會演變成幻想。要知道,人一旦脫離了現實,就如同生活在虛幻中。而生活在虛幻中的入,是無法實現自己虛幻的理想。
西安音樂台曾經的一位主持人劉智,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形容他自己的理想:魚的希望在於水。他這樣寫道:
“我曾經希望自己是一名海軍戰士,這似乎是70年代的俗套。可是我至少從5歲起就將作為一名解放軍戰士的理想具體到海軍,並且堅持了13年。高考落榜外加一場大病粉碎了我的‘希望’。我傷心欲絕,在一片潔白的病房裏默默流淚,悼念那個離我愈來愈遠的湛藍色夢想。”
“就像從海裏捕到的一條魚,如何掙紮都無濟於事。拿著父親單位勞動服務公司開出的‘待業證’後,我感覺自己被結結實實地摔到岸上,那是1988年,崔健的搖滾歌曲《一無所有》風行全國。我給人押過出租車、賣過色拉油、幹過地產施工監理、跑過鋼材業務……一輛破自行車陪我度過兩年風餐露宿、昏天黑地、沒有口糧、沒有‘希望’的日子。幹活、賺錢,再幹活、再賺錢,我咬緊牙關,像岸上的魚一樣等待一條河或者一個雨季的來臨。有一次,我揣著一個月的工資和女朋友在一家冷飲屋玩浪漫,突然很激動地指著窗外不太亮的月亮說:‘等著吧,我要在30歲的時候擁有一艘自己的遊艇,無拘無束地去環遊世界。’那個女朋友後來嫁人了,嫁給了一個經營辦公用品、鮮花禮品的商人。她曾經送給我一隻禮品小船,上書‘一帆風順’。之後,我又先後交了兩個女朋友。眼看都過30了,第三個女友卻以不求上進為理由離我而去。”
“1996年是我的人生轉折點,我加入了西安音樂台。5年了,褒貶不一,毀譽參半,我也是咬牙堅持。在外地求學打工的西安人說,‘劉智呀,一出車站,聽見《幸運降落傘》裏你的聲音,就知道家真的到了’。”
“有人說,70年代出生的人,是沒有坐標、沒有理想、尷尬的一代人。乍一聽,我想起那部老電影的名字‘一條沒有航向的河流’。但是,隻要有希望,你就會給自己預先埋下幸福的種子。於是,有勇氣去愛、去理解、去嚐試、去感謝,甚至與自己的生命快樂地握手言和。”
高考失敗和疾病使劉智的理想變得不切實際,他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通過上大學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在生活中始終沒有放棄希望,始終在追求成功,終於在音樂台上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如魚得水。
如果不是風雲突變,李嘉誠會沿著求學治學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並且極有可能繼承父業,在家鄉做一名教師。他走上經商這條路並取得輝煌業績,是完全出乎其親朋好友意料的。
後來有一個記者問起李嘉誠:“請您說說一個人的成功是不是跟從小的誌向有關,而一個人的誌向是不是天生的?”
李嘉誠回答說:“從哲學的角度而言,事物都是發展的。人的誌向由兒時的幻想到對以後成長中的實際情況的想法,也是一個縱向發展的過程,這其中就涉及兩個環境:其一是自己的理想造就的;其二是現實生活給你的。這兩個環境是你無法抗拒的。它們相互鬥爭的過程,也是磨煉意誌的過程。”
“就拿我自己來說,童年的時候,父親教育我要學習禮儀或遵守諾言,而我呢,也受到父親的熏陶,自小便很喜歡念書,而且很有上進心。那時候,我就暗暗地發誓,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名桃李滿天下的博學多聞的教師。但是由於環境的改變,貧困生活迫使我孕育一股更為強烈的鬥誌,就是要賺錢。可以說,我拚命創業的原動力就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來。當我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我要肩負家庭的重擔,因為我是長子,而父親並沒有留下什麼物質給我們,所以讀書是絕對沒有可能了。賺錢是迫在眉睫的,這樣我的誌向就有了改變。而且接下來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日子裏,我有韌性,有獨立創業的勇氣和膽量,自然會有回報的。”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知識爆炸、信息化、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把自己的理想變為現實,就必須使自己的理想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而不是天馬行空地想象自己的未來。可見,立誌也要根據環境因素來決定,如果隻因為立誌不當而破壞了自己的一生,那將會多麼惋惜!
誌氣要高遠,著手低處起
老子有言:“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要知道,你的誌向無論多麼遠大,要實現它,也必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所以,做人千萬不能好高騖遠,隻知抓著那個終極目標不放。有時候,從低處著手,反而更有利幹目標的實現。
年輕人需要有遠大的誌向,但這誌向的實現並非一朝之功,沒有基礎的積累,妄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登天需要階梯,沒有結實的梯子,就算你有孫悟空一個筋鬥翻十萬八千裏的能耐,若沒有駕馭雲朵的基本功,也會從天上摔下來。
正是因為如此,一位人事部經理才不無感慨地說:“招聘員工,有時大專生、中專生可能會更容易被我們接受。有的大學生自認為是天之驕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強調待遇。真正找件具體工作讓他獨立完成,他卻往往拖泥帶水,漏洞百出。大事做不來,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覺得委屈,抱怨你埋沒了他這個人才。我們招人是來做事的,做不成事,我們光要一個大學生的文憑又有何用?所以,相比之下,招聘大專生、中專生反而更符合實際,對企業更有用。”
所以,有誌之人應該懂得從低處做起,隻有這樣,才能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
維斯卡亞公司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為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其產品銷往全世界,代表著當今重型機械製造業的最高水平。許多人畢業後到該公司求職均遭拒絕,原因很簡單:該公司的高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各種高技術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誌的求職者閃爍著誘人的光環。
史蒂芬是哈佛大學機械製造業的高材生,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被拒絕。史蒂芬並沒有死心,他發誓一定要進入維斯卡亞重型機械製造公司。於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於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裏的廢鐵屑。
一年來,史蒂芬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種簡單卻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後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90年代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對策。會議進行了很長時間卻仍未見眉目,這時史蒂芬闖入會議室,提出要見總經理。
在會上,史蒂芬對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及現狀,爾後,史蒂芬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史蒂芬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並想出了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獲得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後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古人雲:“百尺高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跬步。”誠則斯言!再高遠的誌向也要從最低處著手。從低處著手,首先應將自己的誌向分解為可以量化的目標。每年賺5萬元,二十年內賺到100萬元”,那麼,他既做到了“大處著眼”,又做到了“小處著手”,因為他對自己的誌向和目標進行了一番量化。
1960年曾轟動全美的老太太昆絲汀?基頓,在84歲高齡時,竟然徒步走遍了整個美國。人們為她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感到不可思議。
有位記者問他:“你是怎麼實現徒步走遍美國這個宏大誌向的呢?”
老太太的回答是:“我的目標隻是前麵那個小鎮。”
基頓老太太的話富含人生哲理。
我們每個人都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但如果你的目標和計劃不具體——無法衡量是否實現了——那會降低你的積極性。因為向目標邁進是動力的源泉。隻有充分地了解自己在一定的時限內所要完成的特定任務,你才會集中精力,開動腦筋,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如果無法知道自己向目標前進了多少,你準會泄氣,失去幹勁。
一個個量化了的具體目標,就是你人生成功旅程上的裏程碑、停靠站。每一個“站點”都是一次評估,一次安慰,一次鼓勵,一次加油。
胸懷大誌,從地處著手,從現在做起,不要浪費這一分一秒,也絕不要有半分半秒的遲疑!立即去做!馬上行動!這樣你人生成功的壯麗願景才會一一實現!
要做一等人,就幹一等事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做人就要做一等人,做事就要做一等事。路是人走出來的,隻要你願意,你也能夠走出一條成功之路,盡管路上會有一些絆腳石。另外,路越走越寬,隻要你敢於向前走,羊腸小路過後便是康莊大道。
作為戰後第一代實業家的曾憲梓,在一窮二白的困境中闖出名堂,成功地躋身優秀企業家之列。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裏,他使金利來由家庭手工作坊變成了一枝獨秀的名牌領帶企業,將歐洲風格率先引進香港,成功地樹立起了獨一無二的金漆招牌。金利來的發展與壯大,與曾憲梓的果敢行動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