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太忙,一直忙到剛才才喘口氣,耽誤上傳了,謝謝大家支持,懇請大家原諒。)
聽了這話,蘇翔差點暈倒,這個皇帝竟然連最基本的經濟原理都不懂,蘇翔一時竟不知如何解釋才好。默然想了一會,想到後世發展中國家賣出資源,買進產品,結果那些利用這些發展中國家資源生產產品的國家越來越富,而這些賣出資源的國家卻越來越窮的情況,蘇翔說道:“皇上,天生萬物,循環往複,生生不息。若是貿易一開,百姓們看有利可圖,便會紛紛加入到生產者的行列,如此一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越來越多,豈虞有缺?朝廷隻要發布一條政令,嚴令糧食等隻許買進不許賣出,就不會產生百姓用度缺乏的事情。況且,咱們不光是向外賣,也可以往裏買。比如咱們的瓷器,這項技術外國是不會的,生產瓷器需要粘土,就可以從國外買進,咱們生產出來了,再往外賣出,這樣一進一出,咱們隻要發些人工,出些技藝,就可以得到豐厚的利潤,何樂而不為?”
這一解釋,朱棣聽懂了,細細一琢磨覺得這對外貿易果然大有利潤,可是國家如何從中得利卻沒有太想明白,便道:“這海外的貿易得利的不過是那些商人,朝廷從中似乎沒有多少利潤可圖啊。”
蘇翔明白朱棣還是沒有想通其中的關鍵,也早料到他會有此一問,便道來:“皇上,貿易一開,朝廷從中可以得利處甚多。”
朱棣來了精神:“哦?說來聽聽。”
蘇翔侃侃而談:“若要對外貿易,首先朝廷要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加以管理,這個機構不妨叫做海關,朝廷可以在全國選擇幾個港口設立海關,專司海外貿易的管理,比如對進出的貨物進行檢查看有無違禁的物品,同時可以對進出的貨物按不同的產品,按比例抽取不同的稅收。”
朱棣插口道:“你是說咱們買進來的貨物也要抽稅?而且為何不同的產品要抽取不同的稅?這樣豈不是太麻煩。”
蘇翔繼續解釋道:“這樣正是為了保證貿易不會對我國經濟造成破壞。比如咱們買進的奢侈品,這樣的貨物對咱們的國計民生毫無幫助,反而助長奢靡之風,對於這一類的貨物就要課以重稅,以減少此類貨物的買賣,而如糧食這樣的貨物,與朝廷百姓有利的貨物,就可以抽取很少的稅收,甚至不收,以鼓勵買進。賣出的貨物也是如此,不過卻要反過來。”
這樣一解釋,朱棣聽懂了,他這才知道原來這看似不起眼的貿易竟然有這麼多學問,眼前這個蘇翔不簡單啊,朝廷取士無數,可是真正懂得經濟之道的卻沒有幾個,這個蘇翔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今日聽了愛卿一言,令朕茅塞頓開啊。這對外貿易果然與國有利。”朱棣和顏悅色的說道,“不過目前海防不靖,倭寇時常騷擾我沿海,現在想開海禁阻力太大。”
蘇翔躬身說道:“皇上高屋建瓴,聖光燭照。要想重開海禁,擴大對外貿易,海防不可不靖。懇請皇上發雷霆之兵剿滅倭寇。”
朱棣苦笑一聲,說道:“倭寇雖然不過是撮爾蟊賊,但是他們來去無蹤,我大明萬裏海疆,又豈能處處設防?朝廷數度用兵,想要剿滅他們,可是朝廷的大軍一到他們就沒了蹤影,朝廷退兵,他們又再次出來燒殺搶掠,真是令人頭疼不已。不過我已經照會日本足利將軍,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相信過不了多久,海防就會平定,到時候就可以設立海關了。”
蘇翔隱約記得曆史上也有這麼回事,不過好像足利隻是抓了幾個流氓交差了事,對於倭患沒有絲毫的幫助。可是此時又不能說破,隻好說道:“目下日本國內紛亂,隻怕有些事足利也無力去管,平倭還是要靠咱們大明自己的力量。臣奏請皇上,擴大精練水軍,倭寇自海上來則海上禦之。”
這些話本是至理名言,可惜朱棣卻聽不進去了,微微蹙眉說道:“如今國家歲入有限,待日後貿易繁榮,朝廷有錢了,再依愛卿所言吧。”
蘇翔心裏苦笑,倭寇不滅,怎麼設立海關?沒有海關,朝廷有怎麼會有錢?這筆糊塗賬不知道朱棣怎麼算的。好在目前勸朱棣停海禁,開貿易的目的已經達到,至於倭寇怎麼剿滅,就不是蘇翔目前的身份所能主宰的了。蘇翔便不再提及此事,恰好朱棣又問了些家長裏短,岔過了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