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仙界一詞從陸壓口中喊出,天道有感,降下無量功德,這一次的功德之大,涵蓋了整個洪荒碎裂的世界,幾乎所任的生靈都感受到了功德之力。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靈山小世界竟然拔地而起,從西方飛來,與天庭合二為一,組成了一個新的世界。
這一方世界,自然就叫做仙界了!
陸壓繼位成了千古一帝,劉大賢感悟最深刻,天地綱常的運轉,越來越趨向於圓滿了。先前名義上是天庭治理三界,其實是兩套班子共同管理,有些地方天庭管理,靈山也插手進去。譬如說地府,正經是天庭的治下,地藏王菩薩卻端坐其中超渡亡魂。
這些都是不合理的地方,隻不過天庭有三清聖人背後支持,靈山有西方二聖背後支持,誰也僵持不下。這一次量劫發展,借助一部分準聖的道,來推動這種不合理的改變,讓天庭和靈山合二為一,以為正統,就很好的化解了這種矛盾!
“滾滾大勢,當真是勢不可擋,我如果要證道成聖,正應該順應這股大勢,穩定天道運轉啊!”劉大賢心中無限感慨。
隨後的幾個月時間,仙界開始排列新的神仙秩序,這一次不光是天帝換屆,更是神佛結合,其中牽扯大量利益的妥協與得舍,難度可想而知。好在大勢在前,準聖們也知道輕重緩急,真要是阻攔了大勢,豈不是要落得冥河老祖、鯤鵬妖師那般下場。
於是乎,紛紛擾擾的口水戰之後,仙界的神仙列表排好了。作為主導階層,準聖們,尋找到自己的道的準聖,自然不會攙和其中,如鎮元子大仙、劉大賢、賢劫古佛、燃燈古佛等準聖,都退居幕後。
此時,沒有在仙界任職的準聖,合共有十人:參悟天地冥三書的鎮元子大仙、鎮壓不死火山的火鳳凰、參悟功德金蓮的賢劫古佛、準備證道成聖的劉大賢、獨來獨往的玄都大~法師、合道二十四天的燃燈古佛、合道地府的地藏王菩薩、庇護於火雲洞的鯤鵬妖師、退位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沒有找到自己的道的準聖,都準備在仙界露一露臉,積攢一點功德,功德多了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嘛。
至此,仙班排列如下:
千古一帝陸壓(原烏巢禪師),千古皇太後羲和(原太陰元君),千古皇後暫缺。
帝師廣成子,作為曾經教導過天皇伏羲的準聖,廣成子的資格還是夠老的,陸壓索性吃點虧,讓他占了帝師的虛位。
長生大帝南極仙翁、青華大帝太乙真人、廣法大帝文殊菩薩、星宿大帝彌勒菩薩、蓬萊大帝東木公、昆侖大帝度厄真人,此六人為仙界六禦。輔佐千古一帝,管理三界眾生,維護天道秩序。
南極仙翁和青華大帝,乃是作為闡教勢力而上台,加之本身實力也強大,因此占了兩個席位。文殊菩薩是代表了從東方聖人門下,投往西方聖人門下這一批人,因此占了一個席位。彌勒菩薩則是西方土生土長的大能,又是西方二聖欽定的未來佛,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這麼快靈山就兼並了,但是理當占據一席。東木公作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人,也代表了大部分的玉帝舊部,占據一個席位不為過。
至於度厄真人,資曆和本事都不過硬,隻不過因為劉大賢的緣故,代表了劉大賢、鎮元子大仙、燃燈古佛這部分人的利益,才得了最後一個席位。
六禦之下,合並天庭和靈山,設立了十六個部門。分別是風部、雨部、雲部、雷部、鬥部、歲部、水部、火部、人部、山部、瘟部、海部、經部、法部、緣部、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