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接踵而來(2 / 2)

小舅媽接著說道:“以前不是有什麼三好學生嗎?聽說高考還能加分的。”

“是的。以前確實有三好學生的評選,不但有中學生,還有小學生,當選三好學生,升學考試都能加分。不過也就是這兩年,很多地方都廢除了三好學生的評選,有的地方也取消了加分的政策。我們許城也把三好學生的評選,改成了優秀學生評選,並且取消了優秀學生的加分政策。”沈剛解釋道。

方晨從上小學開始,就時時都能聽到三好學生這個稱號,但是見得多的就是學校評的,也就是發一個獎狀,市一級的根本就沒見過。沒想到現在竟然也改革了,變成了優秀學生了。

沈剛接著說道:“三好學生的評選,經過了幾十年的實行,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地方隻是重視學習好這一個方麵,其他的方麵就很少考慮。還有三好學生的稱號有一些好處,背後的利益鏈滋長了腐敗。收禮送禮就形成了規矩,而學生家長也是為此疲於奔命。所以有的專家就呼籲,取消三好學生的評比。教育部沒有明文規定,各地也就根據自己的情況,開始進行改變。”

聽了小舅的解釋之後,方晨也就明白了,問道:“聽起來評選的標準應該不低吧,我這樣的能選上嗎?”

沈剛哈哈一笑:“你學習成績就不用說了,兩次都考了全市第一。還有你寫的武俠小說,引起網絡轟動,人人追看。你寫的童話小說一個月就狂銷150萬冊,小朋友都喜歡看,而且還被媒體廣泛報道。我想我們局長是想把你作為一個標杆,宣傳我們許城的教育工作吧。”

“哦?原來是這樣啊。”方晨皺了皺眉頭。

“再說,剛才也是我猜的,至於具體是什麼情況,過兩天也就知道了。我們也別在這庸人自擾了,趕快吃飯吧,飯菜都快涼了。”

沈剛話頭一轉,跟沒說一樣,大家也就接著吃飯了。

不過不用等兩天了,第二天,沈剛就拿了一份報紙,讓方晨看看。

方晨接過報紙,原來是《許城晚報》,其中一篇文章這樣寫著:“方晨,許城一中的高一學生,他在學校裏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學習成績優異,兩次奪得全市第一。他寫的武俠小說《碧血劍》在雜誌上連載,引起讀者熱議,網絡轟動。他寫的童話小說《木偶奇遇記》一個月銷量突破150萬冊,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方晨是我們許城千萬學生中的一員,我們許城的教育水平在全省是數一數二的,就算是在全國也是能排在前列。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之下,我們許城市教育局不斷推進教育改革,在各中小學校進行實踐,努力提升許城的教育水平……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之下,我們許城市教育局開拓進取,不拘一格地培養人才,為了許城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這篇文章洋洋灑灑幾千字,占了整個版麵,好一會兒,方晨把它才看完。

“現在明白了吧,你也算是為我們許城的教育事業出了一把力。為了把你當成一個標杆,怎麼也得給你來個‘金光護體’呀。”沈剛笑嘻嘻地說道。

方晨搖了搖頭,看著手中的報紙,心想:你還真是能扯呀,還一扯就扯了整個版麵,真是牛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