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太子黨(1 / 2)

夏雪雲猜得一點不錯,那個被明珠救起,昏迷不醒的男人確實身份特殊,他是當今太子的同胞弟弟安王。

而那幾個匆匆尋來,又疾速離開的男子,都是太子的近身侍衛,一等一的宮廷高手。

當今太子龍傲,二十七歲,和二十二歲的安王係早已逝世的仁孝皇後所生。

仁孝皇後賢淑敏慧,教子有方,太子和安王自小養在一處,兄弟情誼深厚,彼此倚重,仁孝皇後臨終之前將兄弟倆的手交疊放在一起,用盡最後的力量緊緊握在自己手中,才閉目咽氣。太子和安王從小得母後時時訓戒,自然懂得母後用意。失去母後的護佑,兄弟倆同心同德,小心冀冀地在紛爭不休的宮廷中生活,直至安王長到一定年齡,被放到宮外另辟王府獨居。

之後皇上冊封受寵的劉貴妃為皇後,劉貴妃登上後位,第一件事就是找來董宰相,讓他奏請皇上,將她自己親生的二皇子慶王龍俊,和三皇子安王龍代各自打發回封地生活。當時董宰相不解:皇子們一成年就被遣離帝京,去封地獨立生活,那些個都是不得寵或討不到皇帝歡心的皇子。慶王和安王是個例外,慶王母妃受寵,而安王是仁孝皇後所生,皇上自然另眼相看,留他們居住帝京伴駕,無可厚非,這可是所有皇子都渴求的殊榮,為何劉皇後卻主動要求讓自己的兒子離京,去那山高皇帝遠的封地過冷冷清清的生活?

董宰相一時想不通原由,劉皇後笑著對他說。

“宰相難道不知?皇子一俟成年,即需離開帝京,歸去封地生活,此為祖上定製的慣例。慶王和安王,自小兒深得皇上寵愛,聖眷隆重,此二位皇子不在出京之列,因而從未受過一些困苦,嬌生慣養,體質贏弱。但貴為龍子,哀家覺著他們應該有強壯的體魄和寬闊的胸懷,不能光顧著貪戀繁榮帝京,安享富貴。應趁著年輕,放他們到封地去鍛煉,察知國情,將來也好扶佐皇上治理國家。哀家早有將慶王遣去封地的想法,一為遵循祖製,二為強健嬌兒。哀家既為國母,便應一視同仁,不能隻為自己親生的慶王考慮,也得顧著安王。但哀家的一片苦心,隻怕得不到皇上和大臣們,尤其是太子的體諒,若是宰相上疏,卻是最好不過,來日皇子們成才,也是仰仗了宰相的提攜!”

劉皇後這樣說了,董宰相哪裏好再問什麼,更不能回絕,位齊三公之列,權重如宰相,雖然並不懼怕皇後威儀,可畢竟人家新後上位,皇帝枕邊人,總得給她一個二個麵子,於是董宰相便上了個奏冊,完全照搬了劉皇後的懇切言辭,隻署了自己的名諱上去,皇上看了看,也不多說什麼,便是一個“準”字。

於是慶王和安王便收拾了行裝,克日離京,奔赴封地去了。

那慶王去了就去了,沒有什麼好說的,他自個母後安排的嘛。

安王這邊,太子卻是咬碎了鋼牙,他當然知道劉皇後的用心,為防劉皇後這一手,太子早就和朝中擁護自己的大臣,還有幾位皇叔國公商議好對策,若劉皇後給皇上吹枕頭風,要將安王下放封地,大臣們和王公貴胄自然會站出來說話,以期留下安王。再也沒料到劉皇後會聯結董宰相,而且還走了一步險棋,竟然舍了自己的親生子慶王,也要將安王逐出帝京!

太子經此一役,氣得要吐血。弟弟被放去封地,自己就等於失了左臂右膀,又時時得防著劉皇後再出陰招。劉皇後既已走出這一步,擺明了就是要為慶王爭他這個太子之位!

慶王龍俊,皇子中排行第二,小太子三歲。

慶王風流倜儻,長相俊美,自小聰明,熟讀經史,研修武功,他與太子、安王,是所有皇子中最得皇上寵愛的,劉皇後登臨後位,慶王甚至比太子還受皇上的器重,這就難免太子會生出岌岌可危的想法。

三皇子安王卻沒有那麼多想法,不就是回封地嗎?這可是個好機會,他不會浪費的。

安王龍代,豐神俊貌,英偉挺拔,給人的印象是寡言少情,深沉冷酷,他為人低調,不好露麵,人前表現出來的永遠是一副桀驁不馴的冷麵少年模樣,沒人知道他平日裏都在做些什麼。安王七八歲時曾隨宮裏的禦前侍衛習武健身,十四五歲上有一次出府遊逛,遇到一個老道士,那老道士也不知道跟他說了什麼,之後他就熱衷於遊山玩水,常常獨自離開帝京,五湖四海到處去遊蕩,王府家奴在他的逼迫下不得不為他隱瞞行蹤,有時半年十個月不回王府,為此不知被皇上和太子訓斥了多少回,安王也不辯解,多年來行為看似放浪無拘,但皇室子弟應修習的文韜武略,他未落下一件,武功和劍術更是精湛了得,身上綜合了各宗各派的武藝,這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