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知足惜福,感恩會讓你工作得更快樂(1)(1 / 3)

感恩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我的手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誰能想到這段豁達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輪椅上生活了30餘年的高位癱瘓的殘疾人——世界科學巨匠霍金。

在常人看來,命運之神對霍金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他口不能說,腿不能站,身體不能動。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動的手指,一個能思維的大腦……這些都讓他感到滿足並對生活充滿了感恩之心。

與霍金相比,我們有的人什麼也下缺,要手有手,要腳有腳,身體很健康,可遇到一點磨難就開始怨天尤人。這樣的人沒有感恩之心,快樂也與他失之交臂。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的失敗和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曠達地處理。這時候,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呢?

仔細想一想,其實生活給予每個人的都不會太少,隻要你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並不斷去創造,你就能擁有生命的芬芳,就能擁有幸福的生活,就能迅速擺脫煩惱。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中失盜,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當即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件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用感恩的心態對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感恩是一種心理安慰,不是對現實的逃避,也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冰心老人在《談生命》一文中寫道:“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痛苦何嚐又不美麗?”我們每個人的哭與笑,是否都是在感謝生命?

當代作家鮑爾吉·原野在《不會感恩的人就不會負疚》中說:

感恩,一要感謝糧食。是糧食讓人們活下來並活下去。盡管進退飯局的人久已不進粒米,盡管減肥的人聲稱與糧食結仇,但從人的屬性觀察,所有的人都是糧食的受益者。對糧食感恩的人,盡量不剩飯,扔半隻饅頭手會哆嗦,吃飯認真,看到米粒心生歡喜。這樣的人多半是本分人,麵色清靜安詳。如果對糧食——這種樸素而根本的果實心存敬意,由此推想,這人不會暴殄天物,也不會荼毒眾生。

感恩,第二項要感謝水、草木、鮮花、小鳥、晴空、土地和幹淨的空氣。

它們的存在固然不是為著人們享受,但享受了,要像過客一樣懷著敬意默默退出,不打擾它們,更不傷害它們。取我一份,已經足夠。蜜蜂采蜜也沒有把花朵變成垃圾堆。

以上兩項感恩的對象不是有名有姓的人,是大因果。在小因果的感恩鏈條裏麵牽連著父母和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當我們的努力和感恩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時,同樣也要心懷感激之情。

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在作出決定前仔細想一想,失敗的沮喪、自我成長的喜悅、老板的嚴格、工作夥伴的熱心、客戶的支持……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感恩的珍寶。如果你每天能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去生活,相信你的心態必定是愉快而積極的。

懂得感恩是職場快樂的源泉

從你的工作中能不能感受到樂趣,並非取決於你是否喜歡你的工作,而取決於你是否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工作崗位是人生旅途拚搏進取的支點,是施展個人才華的平台。它是老板和企業提供給我們的一個提升與發展的機會,而不是簡單的雇傭關係。

對此,我們要學會感恩。每天提醒自己,為自己能有幸得到這份工作而感恩,為自己能遇到這樣的老板、客戶和同事而感恩。學會感恩能讓我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崗位,也從中尋找到了工作的充實感和成就感,體會到了職場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