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1 / 1)

大衍國從太祖皇帝始至今,曆經三任君主,到了當今皇上高宗皇帝的手上,早年倒也還國泰民安,一派繁榮景象。到了隆安二十年,興盛之勢漸衰,四大郡郡侯割據一方,不受君命;而朝中官員,多有貪汙腐敗、結黨營私之輩,他們不關心國家存亡,一味瞞上欺下,中飽私囊。

而大衍的高宗皇帝此時還不知座下的龍椅已經搖搖欲墜,仍舊徹夜笙歌,通宵達旦,不理朝政。高宗皇帝為人奢靡,尤喜美酒佳人,常與後宮妃嬪當殿飲酒作樂,朝中官員頗有微詞,奈何高宗性格剛愎,聽不得逆耳忠言。自從大學士魏勁鬆進諫獲罪斬首後,朝中文武百官,竟無一人敢拂逆君意,出言相勸。

時值多事之秋,國內多起禍亂,百姓生活困苦,大衍國風雨飄搖……。

隆安二十四年春。

位於南邊的漓水郡,位於東邊的同洛郡均有人起兵作亂。漓水郡郡侯劉瀛,封號敬北侯,屯兵十數萬,均是虎狼之師,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亂兵鎮壓了下去。而同洛郡較小,屯兵隻有五萬,郡侯林越灃文官出身,雖熟識兵書,卻無實戰經驗,因此郡內兵亂此起彼伏,每每鎮壓下去不多久,又死灰複燃。

隆安二十四年夏。

敬北侯招兵買馬,說是南麵鄰國虎視眈眈,郡內又多有反賊興兵作亂,為了安內攘外,保護家國,故而擴大軍備。在校場上,時常聽見南軍嚴整操練的聲音,可見郡侯劉瀛是個未雨綢繆,頗有遠見和抱負的人。

這年秋末,國內的兵亂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東、南兩郡,中部、北部也時有發生,敬北侯上表請奏帶兵肅清叛亂,高宗欣然準奏。

敬北侯領軍近二十萬,兵分幾路,直撲東、西兩郡及中部,至初冬,不到二十日時間,國內叛亂基本肅清,高宗龍顏大悅,說:“能替朕分憂者,首推敬北侯!”

這年冬天,雪下得很厚,由於國內叛亂平定,皇帝心中高興,帶了眾皇子、妃嬪去了梅川圍場狩獵。豈料前腳剛走,後腳就被敬北侯攻破了宮門,京城守軍不足以抵擋,宮中留守妃嬪以及部分官員連夜出逃。兩日後,南軍進駐皇城,大衍從此江山易主。

劉瀛進駐皇城後,各郡郡侯均不服,指他枉負聖恩,犯上謀逆,劉瀛於是派兵鎮壓。

隆安二十五年春,同洛城北向陽坡。

郡侯林越灃率部迎戰南軍。南軍領軍的將領叫喬定遠,時年三十六歲,是一員能征善戰的虎將,手下的士兵亦是訓練有素,同絡軍不敵,苦戰一日一夜,全軍潰敗,郡侯林越灃戰死,同洛郡落入南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