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式往往決定人生出路,那麼如何理解:“思維模式決定人生”
我們人生的一切收獲都取決於我們的行為,而我們的行為,則又取決於我們的思維模式。所謂思維模式,是我們看待周邊世界的角度。
我們的思想各自不一,在如今這個充斥著各種誘惑的時代,又受到不同事物的引誘。每個人的思維模式,受到來自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經曆等諸多因素協同作用,因而會有很大不同。
目前,社會普遍存在三種思維模式,而這三種模式正在讓這個社會病態。
首當其衝的便是受害者模式。受害者心態指的是總是認為自己十分無辜,自己沒錯。日常的人際中,我們見到聽到太多“錯不在自己”的例子,如何避免受害者模式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捫心自問:我是不是沒有看到自己在這件事裏應付責任?
其次是壞人模式,這種模式正在影響著我們的整個社會信用體係。至於社會信用體係稍後我們會著重談到這些。其現象在於過分放大他人的缺點,從而致使無視他人的優點,把所有主觀意識上有危害的都當成壞人。當我們遭遇這種思維時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一個正直、有修養的人為何會那麼做呢?
再者便是無助者模式。此模式最為普遍,我不明白這個社會為何會變成這樣。大多數人遇到困難時的思想基本就是這樣:我除了隨波逐流還能怎樣?公司政策如此,除了服從別無他法!這也是現在這個社會最多的聲音,這種消極的態度正加速社會的病態。消極導致無助,無助導致更加消極。無助者的思維模式裏充滿了不得不,沒辦法,隻能如此等詞彙。當麵對無助者模式時,你要這樣問自己:此刻我該做點什麼來實現我的所想所求?
思維模式決定行為,而行為導致結果。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思維模式既一種結果導向。而結果好壞,是由原則衡量與評價的。我們做事的結果符合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結果就是好的,反之則否。
那麼該如何擁有符合原則,並能帶來良性結果的思維模式呢?
再遠大的理想藍圖,也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做事不需要誇誇其談,隻有真的去做了,才會發現小事並不不代表簡單。成功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結果,一個人再厲害,創造的價值也是有限的,但是當開始學會借用別人的力量去創造價值時,則是雙贏、多贏。
思維模式會影響到你的信仰,而這會影響到你在生活或者商業中所做出的判斷與決策。你的想法會最終決定事業的成敗,你的思維方式是你最具有價值的資產。
我們要在生活中杜絕此類諸如受害者模式、壞人模式、無助者模式等想法,學會正確的思維模式。培養一個強有力的思維模式是一個終身的過程,但今天我們可以通過書籍、網絡來學習成長,並達成我們的目標。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會延展出格局和開拓眼界。
一些人認為務農好,便終身從事,這是一種思維方式。
也有一些人選擇城市,認為城市容易發展,這也是一種思維方式。
自然也有一些人選擇祖輩福蔭,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啃老族。但無論哪種思維方式,作為旁觀者的我們都沒有權利去指責對或錯。而作為當事人最終的結果如何決定權在你自己手裏。隻因路是你自己選擇的。
那麼接下來談談作為在城市大流之中的我的看法。在城市討生活的人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北上深”生活感覺競爭壓力大,便轉戰到二線、三線城市去找工作,可是你是否曾想過大城市的投資多,企業多,資源豐富,國家相對重視;二三線城市無論從投資、資源、發展都是有限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競爭則為激烈。並且小城市小公司裙帶關係盤根錯節,某種程度而言發展更加受限。
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甚至比手段和價值觀更加重要。正確的思維方式會事半功倍。很多應屆畢業生的首選便是去實力雄厚的企業謀取職業,原因很簡單能提高格局,拓展視野,自然薪酬也相對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