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曹操(45):春風得意(一)
對於曹操來說,升官當濟南相是一個質的飛躍,因此,不管是曹操自個,還是親朋好友,都笑得很燦爛,好像一大叢花兒開在春風裏。
而劉備呢?卻非常鬱悶,在家聽候很久才得了個小小的芝麻官――安喜縣令,雖說朝廷沒忘記他這個人的存在,但也太鄙視人才了。對此,劉備想想自己這麼不值錢,連笑起來都不快樂,如此一來,劉備的老婆和家人能高興得起來嗎?
整天沉浸在煩悶的情緒當中,劉備當然會想到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幹得多的不如幹得少的,幹得好的不如不幹的,幹死的還不如人家一句馬屁話,哪一點比曹操差?體力差還是腦力差?少隻胳膊還是少條腿?什麼世道丫?太不公平了!
因此,劉備上任之前,很少有人來祝賀,除了幾個窮酸朋友和遠房親戚送來微薄的賀禮外,弄不好劉備還得倒貼飯錢;上任之後,劉備連“上班”也是無精打采的,但也不是專找老百姓當出氣筒的狗官,倒也能秉公辦事,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值得肯定,深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僅憑這一點,劉備的心裏才會好受些。
關羽和張飛這兩位猛將兄哪裏咽得下這口氣?關老兄還好說話一點,張老兄就不行了,說話辦事就像一位“烈火金剛”,張嘴不是“那群鳥男女該殺”,就是“這個鳥地方該死”,總是三天兩頭勸老大散夥走人,並非分行李走人,而是再想辦法搞塊地皮另謀出路大展手腳。
劉備聽到底下的哥們發牢騷,不難過是可能的,煩歸煩,隻能將就:唉!想想以前的苦日子,還是將就將就吧!你說辭職不幹吧,又怕找不到像樣的活幹,你說不辭職吧,又心裏別扭老放不下,相比之下,自認倒黴吧。
曹操從騎都尉到濟南相,用行話說是升官發財了。
曹操的家裏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又歌又舞,其熱鬧程度與辦喜事圓房差不多,在慶功宴上,有許多無關緊要和有關緊要的朋友都來祝賀曹操,其中不乏拍馬屁的,這些都是濟南有親朋好友的夥計,趁此機會抓緊拍一拍,否則曹操的馬跑遠了就拍不到了。
目前來說,曹操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他不會忘記自己的弟兄們,於是請大夥嘬一頓,有三方麵的考慮,考慮如下。
一、告別那些出生入死的弟兄們,說不準以後還能用得上他們,有道是:忠和義是兩條腿,任何一條腿斷了,都有可能站不起來。
二、慶賀本次鎮壓“反革命”圓滿勝利,自己想想挺輕鬆挺容易,別人替曹操想想挺不容易的。
三、祝賀自己高升了,升得有些離譜,“燒點錢”消消災也好,省得有人眼紅後受不了暗中鬧鬼。
曹操到濟南上任之前,家裏出事了,到底如何?請聽草民嘮叨下一節。
大話曹操(46):春風得意(二)
就在曹操到濟南上任之前,噩耗傳來:曹操的爺爺曹騰死了。
說得詳細一點留下了一筆可觀的遺產,差不多能開個小錢莊放“高利貸”。
曹騰這位太監為官多年,撇開“小貪小受”不說,光發發基本工資就可以發財了,要是眼珠子黑一點,不發才怪。
可以這麼說,假如曹操什麼官都沒得當,就是一介草民,那麼曹操也可以“好吃懶做、坐吃山空”瀟灑到離開罪惡的人世間的那一刻。
曹操的耳邊飄過“爺爺老去了”的一刹那,第一念頭不是喜悅而晴天一霹靂,傷心程度能低嗎?心裏麵好像在割肉滴血。
曹騰走的那一夜,曹操根本沒有“這老不死的終於死了可以分錢了”的思想,而是一邊發自內心的流淚,一邊回憶美好的從前:要不是爺爺,我可能還是姓夏侯,叫他老公公都還輪不上,或許隻能當個農民或放牛娃,學好種田的技術養家糊口;要不是爺爺,我可能已經不學好,老早學壞進了牢房;要不是爺爺,我可能當上了奴才,被別人當狗一樣的使喚;要不是爺爺,我可能當上了小偷,老鼠過街一樣的被人喊打;要不是爺爺,我可能到濟南流浪或討飯,而不是來當官;要不是爺爺……
這個爺爺太偉大了,不是親爺爺卻勝過親爺爺,想當初,一切的一切,曹操就是掉一大缸眼淚也值得。
想到就難過,不想到還是難過,再加上對錢的興趣不大,於是曹操幹脆不去管,任由自己的老爸去全權處理,這樣反倒有充分的時間和心理準備去上任。
而曹嵩呢?恰恰相反,曹嵩原本就是個愛財如命的家夥,日常開支賊大,內心喜悅的心情完完全全遮掩了一點點難過的心情,他的理論是:在這亂糟糟的人世間,有銀子花,有女子玩,有宅子住,有得享受就好了,何必去冒什麼險自找苦吃丫?說不定哪天就“去”了。
人生在世,有時候並非是自已找苦頭吃,而是苦頭找上門來親自喂給你吃,從後(曹嵩的結局)可以得知。
家中、宮中的事情處理妥當後,曹操就帶著極其複雜的心情上任去了。
要是此次升遷能把曹騰的死撇開不管,那麼可以說,曹操這次是帶著好心情滿懷希望上任的,而現實情況隻能是:悲喜交加。
濟南會是什麼情況呢?
其實不管什麼情況,就曹操自身角度來論好壞,你曹操能和壞人打成一片也是一種好,但對老百姓來說就是一種災難;你曹操和好人打成一片還是一種好,對老百姓來說就是一種福氣。
濟南會有惡人在作怪嗎?如果有,那麼會惡到何種程度呢?請聽草民嘮叨下一節。
大話曹操(47):春風得意(三)
自古以來,貪汙受賄和魚肉百姓這兩大怪圈一直幹擾著炎黃子孫的正常思維,可謂根深蒂固。
濟南共有10多個縣,也逃不離這兩大怪圈,到處都是貪官汙吏,有如黃河泛濫之勢,挺囂張;甚至比怪圈還怪,遍地都是裝神弄鬼的祠堂,共計600多間,在沒有任何阻力的情況下,就是兩天毀一間,那也得3年時間呐,回家探親、休假旅遊等休閑活動就甭想列入正常計劃了。
老百姓通過燒香引出了鬼:大鬼劉章,小鬼陳天龍。
這姓劉的老兄仗著自個是皇親很拽,再加上家裏有幾個不知從哪裏搜刮來的臭錢,就大搖大擺的當起了大爺,此人是當地有名的“地頭蛇”,注定是一塊相當難纏的“硬骨頭”,就擺在曹操的眼皮底下示威。
有些蒼蠅政客聞到權勢和銅錢的味道就一哄而上,不管擠扁還是擠爆了腦袋也要鑽進去,特別是有一個叫陳天龍的教頭,以“天龍教”自居,能念幾句與“天靈靈地靈靈”相關的咒語,懂點妖術和手相,盡弄些八卦、陰陽之類的邪惡玩意,自從與劉章勾結在一起,產生了一個共同的愛好:魚肉一方百姓。
有朋友可能要問了,這夥鳥男人不就是黑社會嗎?也有可能是強盜吧?
草民插一句:不用懷疑這懷疑那的,這完完全全是一股黑惡勢力。
陳天龍想擴大“天龍教”的勢力範圍,野心少說也有碗口那麼大的惡性腫瘤,目的是吞並祠堂壟斷經營,實在不行,搶也要把老百姓口袋裏的錢搶過來。
劉章為此還捐獻了幾千兩銀子入股,名義上是孝敬神龍,實際上是心懷鬼胎,為的是捐錢生錢,羊毛出在羊身上,以後有得是機會變相從老百姓身上撈回來。
夠毒!劉章一邊站著看戲,一邊站著收錢,恨不得一天有60個小時,甚至更多,做人不易,做鬼就能達到這種境界了,真是嫌害人害不夠啊。
也不知道這兩個大小鬼是真相信迷信還是假相信迷信,可能是做了壞事的人都信佛吧?
一時,兩位“活無常”借祠堂大搞迷信賺大錢,恃強淩弱,為所欲為,把老百姓當螞蟻一樣踩。
還有沒有王法?倒是有一個,可惜是“王八蛋法”(民間戲稱)。
“天龍教”打著“孝敬天上的神龍”的幌子,瞎弄了一個挺“正兒八經”的“王八蛋法”,大意如下:凡是濟南戶口的老百姓都得入教,不入教者就是褻du天上的神龍,就是對東漢朝廷的大不敬,就要重打50大板,逃亡的要殺頭;凡入教者,除一次性交入教費50兩,還要每月進祠上香不得少於5次,進貢銀兩不得少於5兩,否則,一律從重處罰。
言下之意:宰你沒商量!
囉嗦一點:你們這些做奴才的給我聽好了,天上的神龍就是皇帝,皇帝就是代表東漢朝廷,如果你連皇帝這條神龍都不放在眼裏,你還怎麼做人?對得起皇帝嗎?對得起朝廷嗎?這樣的人還有臉活在人間嗎?實在該殺!正確的做法是,識相點,多多孝敬神龍,當成一種責任和義務,千萬不要有想法,都替你們的功德記在帳本上呢,誰都賴不掉!
草民以為:龍,在封建社會,確實是皇帝的象征,但這麼有象征意義的東西怎麼能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呢?我呸!
要知後事如何,請聽草民嘮叨下一節。
大話曹操(48):春風得意(四)
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
以上麵的名言類推,天下眼珠子黑的當官者也遍地都是,再加上社會這麼黑暗,不黑倒不正常了,類似的貪官汙吏總感覺渾身不自在,不合群,落伍了。
更可恨的是,之前的曆任濟南相(當地的“一把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好處一拿,東西一吃,幹脆兩眼一閉,什麼也看不見,管他娘的亂來,完全一副快進棺材的死人樣。
眾多長吏(職位比較高的官員)各顯神通,依權貴的依權貴,傍大款的傍大款,有得貪汙就貪汙,有得剝削就剝削,私下提倡來者不拒,腐敗得一塌糊塗,腦瓜靈活得像隻狐狸,辦起事來卻極其邋遢,像個十足的白癡。
所有老百姓都為此吃盡了苦頭,本來朝廷就“亂收費”和“亂攤派”這樣胡亂搞,再碰上劉章和陳天龍這兩個沒人性的惡霸,平常百姓家哪來這麼多的錢?天理何在?說句不好聽的話,隻能搶錢莊(即銀行)去了。
種種災禍如惡魔纏身,不是雪上加霜又是什麼?可憐遊擊的老百姓逃的逃,亡的亡,一時搞得許多安居樂業的老百姓都家破人亡,沒逃沒亡的也隻能等著被剝削,濟南不好混呐!唯一的辦法隻能是逃,逃離這狗都不願意拉屎的鬼地方。
但也有一些老百姓運氣比較差,“天龍教”的走狗把倒黴的老百姓抓回來之後,嚴格依照“王八蛋法”來辦理,濃縮之後變成經典的三個字“錢拿來”。
要是被抓回來的老百姓湊不來錢就慘了,往往會受到三種慘無人道的待遇。
一、針對嘴巴不多的,用痛快至死法,砍頭。
二、針對嘴巴比較多的,用半痛快至死法,活活打死。
三、針對嘴巴罵個沒完沒了的,用折磨至死法,先打個半死,再活活餓死。
太毒了,如夏天正午時分的太陽,火辣辣的。
陳天龍一夥強盜這所以敢這麼膽大包天,做如此喪盡天良的缺德事,就是因為劉章有這把“保護傘”,有了這把“鐵傘”,陳天龍是過得有滋有味,看著腰包越來越鼓,感覺這項事業前程似錦,很有成就感,用如今的話來說,說什麼也是當地的“納稅大戶”,說得上是當地的“龍頭企業”了,挺臭美。
陳天龍如此囂張,曹操會拿他開刀嗎?請聽草民嘮叨下一節。
大話曹操(49):春風得意(五)
曹操到了濟南,理清頭緒後,當官做事的興致很高,習慣思維一發作,來勁了,在相府中呆不牢,喜歡到處溜達。
東邊去繞一周,西邊也去逛一圈,曹操溜達了五個工作日不到,耳聞到一些粗淺的民生問題,初步印象:本地燒香的人特別多。
一般來說,燒香多的原因逃不出四點:一是太富裕,當地老百姓吃飽飯實在太無聊沒事幹,錢多得沒地方花;二是太貧窮,經濟來源太差,隻能燒香拜佛求家人平安;三是太黑暗,隻能燒香拜佛求社會安定;四是民俗民風,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