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曹操(155):曹操一戰徐州(一)
長安紛亂,政府處在軍閥的夾擊中,皇帝真是夾著尾巴上朝,抬不起頭做人,更不用說做龍了。可謂名存實亡。
按理說,作為皇帝嘛,權力至高無上,天天可以把別人當狗使,擱東漢末年就不行了,小皇帝天天被別人當狗一樣使喚,雖然能吱聲,但分貝不能超過80分貝,否則,不說做皇帝,就是趴著做狗也不容易,說句老實話,夾著尾巴當皇帝還不如死了痛快、幸福。
一時,徐州牧陶謙耐不住性子了,真正應了那句老話: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之前,陶謙都處於中立態度,雖然本來與袁術是軍事同盟,但是都是睜一隻閉一眼,管他娘的死了還是活著
自從眼見得袁術被曹操打飛了,陶謙的思想一下子開放了:各位朋友還以為我是打算救自己的同盟袁術嗎?那你們就想錯了,我哪顧得上他丫,別的同盟都一聲不吭,我管什麼閑事丫,不過,我倒可以借這個名義向曹操討伐,沒別的意思,實實在在的就一點,我陶謙養精蓄銳這麼多年,也該展示展示我的風采了,要不然,枉到人世間走一遭。
在前麵,草民就提到過,有的老兄假裝不懂行情,陶謙就屬於這類老兄,而表麵上讓人看起來陶謙這個人很夠哥們義氣,很簡單的一句問話就可以讓陶老兄“穿幫”:你陶謙之前幹嗎去了?
徐州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因此社會生活和諧安康,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個個安居樂業,猶如世外桃源,很難得的一個地方。應該說,徐州是一個沒受到戰亂汙染的地方,風景獨好,但也說不定的,要是哪個野蠻的老兄看走了眼,跑到徐州來了,那你陶謙還不是照樣得拿起武器?總不能伸長脖子挨刀吧?烏龜還知道把脖子伸回去呢。
陶謙與袁術雖是盟軍,那也是做個樣子哄哄人而已,傻子才會拔刀相助,犯哪門子神經丫?自己的事情管管好就行了,別人的事情少去橫插一腿。而陶謙一直在做的工作是:看家護門,盡量避免卷入紛爭,保存實力,以後有得是機會稱雄,最好是等別的老兄打得差不多了,都筋疲力盡了,再去撿便宜不遲。
眼下,曹操把袁術打敗了,但曹操現在的軍隊已經勞累不堪,陶謙想當然的認為撿便宜的時機已經到來,決心以徐州為根據地,先把“強弩之末”的曹操幹掉,把兗州占為己有,然後爭奪天下。
這山望著那山高,雖然陶謙野心勃勃,但也有一定的軍事頭腦,不想直截了當的提了兵器就與曹操直接來個親密接觸,如此操作損失太大,他想一步一步逼近曹操,先把曹操的鍋弄得千瘡百孔,然後把曹操的大本營連鍋端掉。
於是乎,陶謙先製造了一個傀儡政權闕宣,然後讓闕傀儡在邳城稱帝(邳城本是陶謙的地盤,這一做法可能是受同盟袁術稱帝思想的啟發),說白了就是陶謙牽著闕宣這個傀儡皇帝的尾巴走路,要說效果,草民實在鬧不明白這樣的做法能收到什麼樣的良好效果,從史料中也無從考證。
等一切就緒,陶謙就開始發招了,也不向曹操打個招呼,毫無禮貌可言,是怕驚動曹操呢還是一種策略呢,無人知曉,一時陶謙先拿下泰山界的華城及費城,直接就攻入兗州南麵的任城,看起來銳不可擋,但不足以對曹操的地盤構成威脅。
好像相當輕鬆,難道曹操打袁術打得體力跟不上了?還是另有玄機呢?請聽草民嘮叨下一節。